“吉吊坑”第一次东方x民俗田野调查短篇报告



(请先观看此专栏中对于吉吊的考察)
前阵子笔者的鬼形兽圣地巡礼考据专栏中提到的吉吊零设巡礼地:陆河上护吉吊坑,这次拜托了住在隔壁水唇镇的这位车车人【川汐落鴣】趁着春节回家针对“吉吊坑”亲自进行了一次田野调查。本次的结果如下:
吉吊坑这个地名本身的来历当地在吉吊坑土生土长的聚奎文阁老先生来说也是十分之久远的事情,个人猜测大概是在百年以上的传承,不难也不至于连老先生也不大知晓,而“吉吊坑”这个地名也被当地人简化为“吉坑桥”与“吉坑聚奎文阁”这样的地名格式了。
不过值得庆幸的一点,根据当地人的说法“吉吊坑”是个十足的风水宝地,这点上跟我猜测是一致的,只不过居住在东岸的当地人如今也逐渐搬迁到西岸了,纯粹是因为交通不便而已,吉吊坑本身也不在住人了,现在功能为给西岸镇子上的农民种地用,毕竟风水宝地通常和良田是离不开的。倘若是对于乡土留有最原始的情感信仰的话,必定是不会轻易搬迁出祖辈居住百年以上的地方,所以这个搬迁过程可能不是一次性,而是以循循渐进的分离开来,这也是大部分乡村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了。乡土信仰流失了,民俗传承断代了,还谈什么山水有情呢?
(以下图片均为川汐先生在此次针对吉吊坑的民俗田野调查中所摄)









至于这个地方到底和吉吊有没有联系?只能说“吉吊坑”这个地名本身和吉吊的联系很大可能性已经随着老一辈当地人的逝世,地名来历和民俗传说本身流失掉了。所以笔者现阶段还是坚持自己的猜测【客家风水先生的利用典籍中的幻兽来给弓带水的风水宝地,增添一丝龙种色彩的命名法,本身在百年前也有扬子鳄出没于此,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吉吊坑”。】
不过这只是第一次的调查报告,要是后面不知道从那里考察冒出一个更加合理的圣地也是有可能。
反正还是那句话,要是有幸看到这篇报告的车车人联想到自己家乡有什么关于“吉吊”、“鼍”、“龙龟”的民俗传承请速与笔者联系)

这种东方角色的零设neta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或者说自己十分之熟悉的文化圈内的感觉不也是十分不错么?也期待zun接下来会不会利用更多的冷门neta来设计角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