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些年专家的发言越来越可笑?——因为专家的言论,代表的已经不在是普通大众了

(一)
儿子不肯好好上学,父亲带他体验了在工地搬钢筋的生活,不到两天儿子就后悔了。在广东深圳打工的杨先生这样教育9岁的儿子,在网上引发热议,不少人表示点赞。
10月8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教育专家,他表示这种方法是值得商榷的,不但是对孩子进行“恐吓式教育”,而且在给孩子灌输鄙视劳动者的不健康价值观。
杨先生介绍,他儿子今年9岁,刚上4年级。他和妻子都在广东打工,儿子在湖南永州老家由奶奶照顾。最近一段时间,儿子非常叛逆,老师和家里老人说的他都不听,总是调皮捣蛋不学习,他便趁着国庆节放假赶回老家看看孩子。
杨先生到家后想了各种办法劝儿子好好上学,但儿子就是不听,说“宁愿吃打工的苦也不想再吃学习的苦”。无奈之下,杨先生认为可以让儿子体验一下打工生活,让他知难而退,于是就带着儿子返回了他在深圳加工钢筋的工地。“最初我没想带他出来,但我准备返回深圳时,他收拾东西比我收拾得还快。”
杨先生介绍,由于还在假期,工地并没有正式开工。他们10月3日到达深圳,4日他就给儿子找来了工装和安全帽,安排他每天搬一些废钢筋,体验打工生活。干到5日下午,儿子就哭着跟他说要回去继续读书。感觉儿子真心想回去,10月7日,杨先生便又将儿子送回了湖南老家,8日儿子已经开始正常学习。
杨先生上传到网上的视频显示,他儿子身穿工作服,头戴安全帽,正在工地上搬钢筋。其中一段视频中,儿子哭着对他说砸到脚了,杨先生则说:“上工地谁不砸脚。”“这就是你想要的生活。”
杨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儿子当时只是没有拿稳钢筋,被砸到脚面,并无大碍。
对此,有网友表示:“这是很好的教育方式,说再多不如体验一下。”“很多道理都是体验过后才明白。”但也有网友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赞成这样教育,任何工作都值得尊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不少网友赞成这种教育方式,认为孩子不愿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体验劳动的艰辛,这样就会好好学习了。然而,这种教育方式却是值得商榷的,不但是对孩子进行“恐吓式教育”,而且在给孩子灌输鄙视劳动、轻视普通劳动者的不健康劳动价值观,并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熊丙奇认为,家长带孩子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这是值得肯定、鼓励的。但给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不能只是体验劳动的艰辛,而是要培养孩子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的劳动价值观。“觉得劳动苦就要好好学习”,这样的教育会扭曲孩子的劳动价值观。家长应花时间多陪伴孩子,尊重、理解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二)
在这位熊姓专家的嘴里,这位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是不行的。他通过让小孩体难艰辛的工作,“觉得劳动苦就要好好学习”,这会扭曲孩子的劳动价值观。家长应花时间多陪伴,尊重、理解,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专家的话有错吗?没有,可是在这对父子那里却行不通。
首先,这个孩子是留守儿童,他是由奶奶照顾的。为什么父母不把孩子带在身边呢?因为父母要在广州打工。当一个小孩从出生开始,父母就不得不面临一个现实——“赚钱的地方没有家,有家的地方赚不到钱”。
其次,父亲对孩子开始也进行了百般劝说,实在没有效果,只能带去工地亲身体验了。曾经电视上网络里,流行着“星二代”、“富二代”,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不过是普通人。可是谁又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砖二代”、“考二代”呢?
通过不到两天的打工生活,小孩就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自愿回去读书,这难道不比父母天天唠唠更有效果吗?小孩内在的驱动力被激活了,难道他不会成为下一个“学霸”吗?
在育儿这一块,我宁愿相信张雪峰所说的“明星带娃真的不适合普通人”,“星二代”们有父母兜底,即使他们混得不好,肯定不会过得太差。但普通人家的孩子,都是没有伞的,只能努力奔跑。

(三)
这些年,由于网络的发达,我们都能听到不少专家的发言。
“中国家庭很穷吗?谁家不能拿出个五十万。”
“建议大学生付薪去公司上班。”
“灵活就业者,可以用自己的私家车出去拉活,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这样不就多了一份收入吗?”
┄ ┄
曾经高高在上的专家,现在让我们觉得他们说的,简直就是废话!
看看每年不断上涨的考研考公报名人数,每个人都拼尽全力地去寻求一份体面的学历和体面的工作。
曾经我们相信——“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但经历过社会的毒打以后,人到中年,我们发现也只有考上北京大学的张华可能有了光明的前途。
我非常喜欢龙应台的这一句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