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汉画像石学习》第九章节 读书笔记 西王母 东王公和昆仑神话 读书笔记
背景简介: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西王母是人们崇拜的一个万能之神。西王母是汉画像石的重要元素,从、出现在 石阙 祠堂 墓室。
西王母特点:居于天国,大多数形象头戴”胜饰”,大多数形象凭几而坐,周围常常有凤凰,九尾狐,玉兔,蟾蜍,还有西王母的侍女,也可能因为汉代推崇的阴阳学说,还有之后的配偶“东王公”。
昆仑神话众神形象:双头兽 四首兽,鸟首人身神 ,鸡首人身神,犬首人身像,龙首人身像,马首人身像,牛首人身像。。。。。


第一章 西王母和东王公
西王母画像石发展是从情节性构图----偶像型构图。(情节性构图是在叙事叙事性的故事,东汉中期之后 西王母从神仙变为了宗教领袖 开始变为了偶像型构图,西王母在画面的绝对中心位置,两边是崇拜者和侍从,“对称式的构图”)
接下来看一幅情节性构图的沛县栖山石椁墓拜见西王母画像石



这里有一些奇妙,右壁画像有西王母 而左壁画像全是人间场景,有一种说法是左壁的双阙是奔向仙境的天门。而 六博戏一般被理解为 “仙人六博” 一般在墓室这样子的画像石是表明 死后升仙的主题。


观察两幅画像石,都会发现“玉兔 蟾蜍 捣药”的场景 有一种说法是 玉兔蟾蜍是在炼制不死药,长生不老药,是古人对于长生不老的愿望。

通天柱形的昆仑山应该是源于“昆仑有铜柱 其高入天“的美丽幻想

总结:早期的西王母画像石没有固定的格式,想象力

二 :偶像型的 西王母画像石大概是在 东汉中期。 汉代祠堂是南北朝向 所以有东壁和西壁,山墙的西壁刻画有西王母 山墙的东壁是有东王公。


徐州画像石西王母的图像特征
头戴:西王母的头饰有“胜”“高发髻”“冠”
书中记载西王母形象为“其状如人,貂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西山经·西次三经》)
随着社会发展,西王母的头饰“胜”--------向着“高发髻发展”
身穿:身穿常服 ,身生双翼。早期的西王母一般都是身穿常服,东汉中期之后 西王母东王公身上几乎有羽翼,呈弧形。有专家表示 可能是对应神话中的羽化登仙。
西王母的座椅 坐具:一般有四个“凭几“坐塌“天柱'””虎座”
西王母的华盖:华盖在古代是庇护君王商王伞盖。《古今注·舆服》:“华盖,黄帝 所作也,与蚩尤 战於 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於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
专家认为西王母的华盖有两层含义 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也象征着羽化登仙。
西王母的近身侍卫:有 玉兔 蟾蜍 三青鸟 九尾狐 羽人。。。。
玉兔的意义---《淮南子·览冥训》有文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倡然有丧,无以续之。传说之中西王母有不死药,有玉兔来炼制捣药。当然有时候可以是侍女捣药。
蟾蜍形象:有一种说法是蟾蜍冬眠春醒 给人造成了不死的形象,周而复始的循环也被人把它和月亮盈缺联系在一起。不过相较于玉兔,蟾蜍更像是西王母捣药图里面的补充。
三青鸟;传说中的仙鸟名。《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曰少鵹,一名曰青鸟。”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五:“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清 王夫之 《九昭》:“介三青鸟以先鸣兮,诛凤凰於 西母 。”
九尾狐形象:

第三章 昆仑山上的众神 拟人神兽

1:鸟兽人身--“”灵鸧“”铭文
有很多种说法 人面鸟--句芒--王子乔--千秋鸟

2”:牛首人身--罗縆
牛首人身说法特别多,有陈宝-蚩尤 门神神农
3:犬首人身--犬封
犬封国,传说中的国名。《山海经·海内北经》:“ 犬封国[1] 曰 犬戎国 ,状如犬。在埃及神话中 是阿努比斯
4:鸡首人身--有说法是鸟兽人身混淆。《山海经·西山经》- 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而人面,名曰凫徯,其鸣自叫也,见则有兵。
5:龙首人身:
6;人身蛇身像:---窫窳
人身蛇身像这个说法特别多了 女娲 伏羲,《山海经·海内南经》:窫窳龙首,居弱水中,在狌狌知人名之西,其状如龙首,食人。
7 衣冠带件之神--丈夫明
佩剑神人
8马面人身像--蚕马(这只是其中一种说法)
蚕马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蚕的祖先。出自干宝《搜神记·女化蚕》。传说上古时,有一个男人被掠走了,家里只剩下妻女和一匹马,万般无奈之下,母亲说:“如果有人能把我的丈夫救出来,就把女儿嫁给他。”马听到这番话后,飞奔而去,几天以后,父亲骑着马回来了。母亲将原委细细道来,父亲不同意,马咆哮起来,于是父亲把马杀死,将马皮放在庭院里。马皮忽然卷起女孩飞走了,落在一棵桑树上,女孩化为了蚕,马皮变成了茧。
9:多头兽 古代人希望增加异兽的头部数量来体现异兽的威力。
10:二龙穿璧 和人面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