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丝计划#045 不仅仅是内容 而是内容产品
当我们在讨论怎么讲好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的时候,我们就不是在谈论一个简单的内容了,我们是在说一个内容产品。他不仅仅是随性的个人表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管别人爱不爱听,喜不喜欢。
既然是做内容产品,就需要设计精巧的步骤,有它的“基本法”。
如果一个事件彻底打破了我们的平衡感和控制感,我们将会需要什么?任何人,包括我们的主人公,将会需要什么?恢复平衡。
因此,激励事件首先要打破主人公的生活平衡,然后在他心中激起恢复那一平衡的欲望。出于这种需要,主人公的下一步步行动,通常是非常迅速地,偶尔也深思熟虑地,构想出一个欲望对象:一种物质的、情境的或观念的东西,而这正是他觉得要使生活航船稳步航行所缺乏或需要的东西。最后,激励事件推动主人公去积极追求这一对象或目标。对许多故事或类型而言,这便已经足够:一个事件把主人公的生活推向混乱,激发起一个自觉的欲望,使他力图找寻他觉得能够整这种混乱的东西,并为得到它而采取行动。
但是,对那些我们禁不住万分崇敬的主人公而言,激励事件不仅激发出一个自觉的欲望,还会激发出一个不自觉的欲望。这些复杂的人物忍受着激烈的内心斗争,因为这两种欲望构成了直接的冲突。无论人物自觉地认为自己需要什么,观众都会感觉或意识到,在其内心深处,他有一个完全相反的不自觉欲望。


我是个剧作家么?不是,我不从事虚构故事的创作。我需要讲故事吗?当然。
所以在看这本针对性很强的剧作指导书的时候就一直在想,这个理论可不可以用在我的事情上,这个方法我可不可以用。
虚构故事的创作可以抛开很多传播学新闻学上的束缚,但很多概念和大体的思路都是一样的,传播上所谓的设置议程,其实就像剧作家设计的一个又一个推动剧情和观众心理发展的冲突。但剧作似乎讲得更透,对人心理的分析更透彻。
投射到我目前想要做的一些事情上,对于用户受众来说,设计一个内容产品,怎么让它变成一个能让受众产生下一步欲望的激励事件,在接下来的每一步,要针对受众的特点设置怎样的冲突来制造鸿沟,让受众采取进一步又进一步的行为来达成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