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1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考研交叉学科动漫编创真题解析

2021-01-06 11:22 作者:梦想清华清美考研高考  | 我要投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1考研

交叉学科动漫编创考题解析

专业一:680理论基础考题

论述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对未来生活方式的影响,结合案例(2000字以上)


今年的题目是一个考察面积很大的题目,从题面所考的关于科技与艺术的思考来看是在考量考生是否能突破专业背景限制,最终在研究生阶段达成学科交叉的成果。在毫无参考书目在这样的条件下,会更考验考生在多学科领域的知识积累,在答题过程中能展示多少对多学科的深度理解与学科交叉能力展示才是考试制胜的关键。

因此,答题思路主要有以下两点。

1、 以某个或两三个艺术案例出发进行分析,以科技与艺术结合的艺术作品为例阐述艺术与科技结合对未来艺术和设计的影响。如果遇到题目无从下笔,可以首先挑选个人熟悉的典型作品出发即可。

2、 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和表达可以表达出的是考生的思想深度与知识面的广度,假如可以从多学科视角包括视觉、艺术、计算机、传播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分析当代艺术作品的现状将对卷面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

交叉学科的培养目标考量着考生的综合能力,而且交叉学科所招收的硕士类别为学术型硕士,这意味着交叉学科的学生其实既要“能干”又要“能写”,最好从专业实践到理论研究都能作出一定的成果。所以在表述上尽量以正式的书面表达为主,这可以通过一些论文写作练习来加以提高,有利于展示个人的研究能力。

 

983专业基础—信息艺术基础(交互叙事表达)考题

围绕“平行世界”的主题设计一个交互剧

交互形式(如真人、动画)

交互方式(如手机、VR)

具体描述交互方式(软件、硬件、技术手段)

写出大致剧本(不少于200字)

画出完整的剧情分支框架

主要场景画出氛围图

分镜头(最少10格)


写出该交互方式与剧情结合的特点极其不足之处(不少于200字)今年的交叉学科编创方向的考题变化很大,往届考题通常聚焦现实生活题材或未来题材,从以拍摄短片为主的考题方向改为了以手机、VR眼镜等可交互媒介的交互叙事创作。可以看出考官在当代新媒介条件对叙事表达产生了巨大冲击的时代中抓住了当下的创作热点,即交互性的叙事和它无限的创作可能。在发现考题出现变化后,我们也在群里作出了考试方向的提醒,用对应案例解析考试技巧。

 


专业考试的主要目的依然集中在考察考生的造型基础能力和分镜叙事能力,因此在日常练习中考生依然应该将手绘能力练习作为重点,对于人体结构以及场景描绘的积累不可松懈。尤其对于未来题材的素材设计积累依然是历年来编创方向的考察重点,从人物的造型到场景的细节物件,都应该对未来题材做好充分准备。 

当然,考试内容中不仅考察着手绘能力,也考察了对考生在技术领域的了解程度,例如Maya、Blender、Unity、Unreal Engine、Arduino等可以帮助实现交互的软硬件,在考生都有所了解的情况下将成为考生的重要加分项。交互叙事这道考题体现了对考生手绘能力之外的技术知识的考察,在现代社会中发展迅猛的增强现实、装置艺术、交互式投影等新媒体艺术的常用表达形式将成为考察考生如何理解当代叙事新方式的重要考点。这意味着考生不仅要能提出天马行空的想法,也要有能力将想法落地实现为可执行的作品。

考生在考试中,针对交互叙事考题的创作点可以从媒介入手先考虑交互方式,以交互方式为出发点考虑观众可以如何通过交互行为影响或推动剧情发展。无论是以手机抑或是以VR眼镜为媒介,交互叙事都在强调着观众可以更多地参与到叙事进程中,从而加强观众对画面人物和剧情的理解。 


考题主题为“平行世界”,这依然是历届编创方向的考试重点主题,即“对未来的想象”。未来风格的造型设计在此不作赘述,重点在于考生创作剧本方案时,应从交互角度出发,探讨观众在作出选择时对剧本中的“平行世界”的影响等等。而在创作时应着重结合考题要求的题眼“交互”,切记无论是何种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在剧本创作上假如交互方式与剧情结合并不紧密,将无法体现该形式的形式必要性,最终将难以说服阅卷老师认同该交互剧的剧情方案。

从氛围图的角度而言与创作主要场景画面的要求相似,但可以更强调光影关系以凸显画面效果。交互式分镜或许在画面上可以固定以第一人称视角或第三人称视角等进行创作,但影视分镜的创作方式依然可以适用于目前的考试要求,只要标注清晰画面内容、转场及交互方式即可。

 

总结

从整体考试难度来看,编创方向的考题正在逐年增高。但对于编创方向的考试而言,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扎实的手绘功底和多学科技术的了解程度,这两点会一直作为考试的重点考察范围被出题人所重视。

2021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考研交叉学科动漫编创真题解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