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再受困于人际关系?为什么理性认识到当断却未断
人与人之间情感连结的基石是“事件”,事件越独特、事件的参与人数越少,参与人越具有不可替代性,事件所构建的连结越深。 事件是人类记忆的锚点,抛开事件谈感情纯傻呗。 比如,父母生了我就是一个极度核心的事件(独特、不可替代、参与人数少),所以我和父母有着不可斩断的连结。 但是,开黑打游戏(可替代性强);班级组织集体活动(人数多);日常和狐朋狗友一起吃饭(不独特),就是弱连结。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最怕自以为是和“我以为如此”,比如“她喜欢我”之类的,但仔细一想两人之间没有任何事件发生,就可以判断这种认识是臆想。 以我个人为例,我有一个小学同学,至今相识十三年,可我很难想起我们之间有什么特别的世界——他最多是个玩伴。因其如今一副鼠鼠的模样,我和他也没什么联系。以前误以为双方十年老友感情深厚,仔细一想这种情感完全无根浮萍。 钱老师和我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但他的思想影响了我,具有强不可替代性和独特性,所以我基于此单方面对钱老师有好感。 以事件作为客观标准,尽可能刨除主观、幻想的因素,有利于更好审视情感。 另一则是慕强、畏强情节。我认为这是一种人性、本能。我有一个同学在没有任何事件的情况下喜欢上年级第一,我认为这就是一种慕强。而网络上则有鼠鼠诋毁强者,无端污蔑,是为畏强。 更有甚者,明明是弱者却自我感觉良好,去同情强者(比如其家庭条件之类)。这种同情基于慕强和畏强,并且使弱者产生不必要的优越、幻想,阻碍了弱者变强。 是个坑,要警惕。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还要基于事件思维,认识到“自己对强者的情感可能是主观的”,并努力变强使得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平视乃至俯视他们。 我原创,可随便转载,我无所谓。但不希望商用,这些东西开源出来本就不为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