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五胡入华”与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有什么区别?
西晋“八王之乱”结束后,“五胡乱华”随即开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长达数百年的南北分裂时代(东晋十六国与南北朝)。鲜为人知的是,东汉末年就已经出现了“五胡入华”,逐渐发展为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那么东汉末年的“五胡入华”与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有什么区别呢?

永元元年(89年),东汉大将军窦宪燕然勒功,迫使北匈奴西迁。北匈奴西迁后,东汉朝廷没有能让南匈奴返回长城以北,而是让南匈奴继续在山西北部定居。作为南匈奴附庸部族的羯族也跟随南匈奴内迁,在中原定居。东汉中后期,氐、羌以及部分鲜卑也开始迁居中原。

匈奴、鲜卑、羯、氐、羌迁居中原的过程是相对平和的,是为“五胡入华”。出于各种原因,东汉、曹魏、西晋对“五胡入华”持开放乃至鼓励的态度。而在进入中原后的近百年时间里,“五胡”虽然导致了不少矛盾,但没有引发大规模战乱,“五胡”的部分部族更是开始全面汉化。

“五胡”在西晋初年还是士族门阀腐朽统治的受压迫者,比如后赵开国皇帝石勒(羯族)早年就是被士族门阀贩卖驱使的农奴。可以说在西晋初年,内迁中原已经百年的“五胡”自己恐怕都不相信会发生什么“五胡乱华”。“五胡”中的有些部族更是将对司马家的忠诚保持到了东晋。

直到“八王之乱”的爆发,西晋朝廷中央的权威和实力遭遇重创,“五胡”的汉化进程也受到了巨大干扰。正因如此,“五胡”中的野心家利用西晋衰败和社会矛盾起兵造反,导致北方陷入大规模战乱之中,史称“五胡乱华”。建兴五年(317年),匈奴族刘渊建立的汉赵灭亡了西晋。

综合来讲,东汉末年的“五胡入华”指的是以匈奴、鲜卑、羯、氐、羌为代表的周边少数民族迁居中原,整体过程相对平和,没有导致大规模战乱。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则指的是内迁的“五胡”因为西晋的腐朽统治而起兵造反,灭亡了西晋,导致北方陷入大规模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