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唐歌)光影(十三)
“……我,没有经历过你的人生,也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杨囿歌与鸣枭说,“你我既然是一人,那么我便没有资格去评判你的对错。”
杨囿歌朝着鸣枭伸出手,“但是,如果你只能活在阴影下,我可以成为你曾经期望的模样吗?”
我不希望你的余生,我的未来,只停留在无止境的黑暗与怨恨之中。
你从未来而来,经受数载苦难,踏过鲜血荆棘,若我是自由的,总要实现你的意难平。
我的未来是你,也属于你。
启明初年,长歌门少门主杨囿歌经楚王举荐,入朝为官。
启明三年,杨囿歌拜相,时年二十五岁,成为大启历代最年幼的丞相。
“以和为贵,以和为贵,那群老不休的东西一天到晚就知道以和为贵!敌军吞了边境三座城,便屠了三座城的百姓,屠杀那么多百姓,这还是以和为贵、大局为重的事情吗!”楚王府,叶庭玉气得一脚踹翻了椅子,喘着粗气。
“陛下的意思呢?也是接受敌国的求和条件吗?”杨囿歌坐在一边儿,手上拿着茶盏,身边还站着鸣枭。
“朝堂上半数大臣上谏皇兄以大局为重,不顾大局那就是昏君的帽子扣下来。更何况,太后本就出自魏国,她若是要求这个恩典,皇兄能怎么办?”叶庭玉气得头疼,“若是那群使臣真的敢来,来一个我杀一个!”
“天策军那边有消息吗?”杨囿歌放下茶盏,“我听闻小侯爷派了副将回来参与求和之事的商讨。”
“是,”叶庭玉冷静了下来,“城破的时候,卫凛的妹妹也在城中,敌军屠城之时并没有放过她。求和的事情传过去,他就被派回来了。”
“以他副将的身份,应该无法上朝。”杨囿歌道,“求见天子无门,他回来这一趟倒是没有意义了。”
杨囿歌与叶庭玉交谈完之后,回到丞相府,鸣枭才开口,“你准备用卫凛?”
“不过是找个当事人罢了,”杨囿歌看向鸣枭,“我记得你今早与我说,魏国派来的使臣今晚便能到?”
“明日的朝堂定然不会安宁。”鸣枭提醒到,“小心行事。”
“你不问问我的打算?”杨囿歌靠着鸣枭,“你猜我是哪一方的?”
“那你不若猜猜皇上是哪一方的。”鸣枭摘下面具,“身为臣子,行事还需顾忌帝王。”
次日早朝。
“魏国此番行事的确过激,固然可恨,但是现在他们既有求和之心,又带来和亲公主,足见诚意。臣觉得,此事尚可转圜。”
“以臣之愚见,太后毕竟出自魏国,我大启素来与魏国交好,此番也是魏国乱臣贼子把持朝政才致使惨案发生。臣以为,当以两国邦交,大局为重。”
“请陛下看在两国无辜百姓的安定的份上,与魏国和谈。”
闻言叶庭玉冷嗤了一声,“我看你们是老糊涂了,带着一封求和书、一个乱七八糟的公主来,就是莫大的诚意了?现在看着两国百姓的安定,那三座城池百姓被屠的时候,你们怎么不觉得他们无辜?”
被怼的臣子擦了擦额角的汗,小声回到,“话也不能这么说,楚王这般怕是会寒了太后和百姓的心。”
皇上皱着眉头,看着这场闹剧,就在此时,魏国来使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