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居家隔离治疗、排摸脆弱群体、开通服务热线……上海家庭医生这样筑牢网底
25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怎样筑牢网底?

上海落实落细“新十条”,优化调整防疫措施后,新冠感染者可选择居家隔离。如何为这些人群提供居家隔离指导?面对老龄化程度较深的社区,25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怎样筑牢网底,呵护老年人等脆弱群体?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近两日采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探社区医生防疫新形势下的工作。
家医联合居委,科学指导感染者居家隔离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透露:目前全市家庭医生已签约65岁以上老年人超过355万人,占65岁以上老年人近九成,上海每位家庭医生管理3000至5000人。在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爱久站点,服务周围一万多人,家庭医生团队共4人(3名西医医师、1名中医医师),承担起这一万多人的健康诊疗服务。

“就在不久前,社区里小朋友测出核酸阳性,家长申请居家隔离。当从疾控获悉消息后,我们第一时间与居委取得联系,了解到孩子一直在网课,之前四天核酸都是阴性,直至第五天为阳性,症状轻微。”爱久站点负责人沈菲告诉记者,“家庭医生随即拨打孩子监护人电话,告知感染者及同住人居家隔离要点。有发热症状可以服用退热药,多喝水多睡觉增加抵抗力,同住人尽量分开进食、分开洗浴,避免病毒交叉传播。”
孩子妈妈起初非常紧张,她告诉记者,“没想到孩子会中招,我们家人都有些担心,接到家庭医生电话后,一颗悬着的心反而放下了。他们的专业知识与指导,舒缓了我焦虑的情绪。”
“除了指导隔离人群居家治疗外,我们专门排摸了重点人群,爱久管辖的社区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1100余人,肿瘤患者320余人,精神障碍患者67人,还有一些孕产妇。这些人群被列为重点关注范围,一旦查出被感染家庭医生将及时跟进。”沈菲说,“近来社区还组织加强老年人等重点群体免疫接种,共同筑起免疫屏障。”

就在不久前,社区内有家庭联系到家庭医生,原来感染后家中没有对症的退热药,家医通过调配帮助联系配到了药,一解燃眉之急。记者同时获悉,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东医院、杨浦区中心医院等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有完善的转诊关系,如社区内重点人群出现症状加重,将启动绿色通道转至上级医院,确保治疗及时有效。
重点关注“一老一小”,社区开通24小时热线
“我们把家庭医生联系方式都给签约居民,主动关心他们。”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科长王院星介绍:中心重点关注老年人和孩子等重点人群,为他们提供居家治疗、生活方式、口服用药等健康指导。
记者了解到,天山路街道辖区内现有65岁以上老年人口12430人,孕产妇213人,新生儿20人,肿瘤患者423人,血透患者10人,放化疗患者174人。“目前深度细致的排摸工作还在持续进行中,已完成12200名65岁以上老人的排摸工作。”

王院星表示,中心将积极发挥“防重症”作用,及时发现居家隔离人员病情变化,利用医联体机制转运到上级医院。同时为了应对就医高峰,中心门诊加强常用药物储备,包含儿童用药。此外,针对咽痛、咳嗽等症状,推出四种常用中医方(预防方、抗疫方、扶正方、儿童预防方),发挥中医药在防治新冠病毒感染方面的作用。
为应对可能到来的就诊高峰,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开通24小时热线,并总结居民最关心的问题,为接线工作人员汇编了简明问答手册。记者获悉,目前中心正在排摸血透病人、孕产妇等特殊人群的具体数据。
“近期门诊明显增加,增加的主要诉求是配感冒药。”中心主任黄柳介绍,中心已储备一批常用药品,其中中成药品类较齐全,除了一些“网红药”之外,还有充足的同类替代药品。自上周六起,中心加强发热哨点管理,以满足居民需求,并为发热哨点特别储备应急药物。
最近利用宝贵的“窗口期”,嘉兴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推进老年人打疫苗工作,同时为老人评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中心还结合区里“关爱老人行动”,家庭医生和区下沉干部、社区干部联合上门探访老人,挨家挨户掌握情况,了解老人生活需求,推广新冠疫苗接种。黄柳最后透露:“我们会给老人一张‘关爱卡’,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话、医疗服务热线等等,方便老人第一时间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