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雄狮少年》填补国漫电影现实题材的空白,文化自信的代表,为什么观众影评却是两极分化

2021-12-23 12:49 作者:英语卡卡西  | 我要投稿

2021年底国潮风行,国漫崛起,令人欣慰。不过就国漫影视作品而言,存在题材相对单一的问题,大多数都是神怪题材(神话传说)的奇幻片。比如“西游记”“封神榜”这些大IP更是引无数影片竞折腰,题材“撞车”频频。而取材于流传上千年的民族传统舞狮文化的《雄狮少年》横空出世,正好填补了国漫电影在现实题材的空白,单这一点就具有特别的意义。


《雄狮少年》以动画的形式,通过高水准的工业化制作,实践了传统文化美学的现代性表达,也与当下讲好中国故事的主流意识形态不谋而合。影片扎根现实,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对南方的乡村、城市乃至城中村都有着全方位的风情地貌及民俗生活的逼真展示,比如那如火炬般熊熊燃烧、漫山遍野的红木棉花,既极具视觉冲击力,又富有地域特色的浪漫诗意。另外,以五条人潮汕话的《道山靓仔》开场的多首配乐插曲,均是岭南方言,或激昂或抒情,很好地烘托了氛围,为这部粤味十足的影片锦上添花,是影片给人深刻印象的一大亮点。

该片故事属于典型的英雄成长模式,人物角色由低到高、由弱变强。片中几个无理想、无志气、无本领的“三无”loser,一点点被激发出斗志,经过重重磨练,最终在比赛中获得成功。其实,这种小人物追梦模式是套路化的,比如前段时间国庆档的《五个扑水的少年》也是如此。不过,正如粤语中有句俗话:“桥唔怕旧,最紧要受”。影片通过精良的制作、鲜活的细节,最终也达到了笑中有泪,既热血又励志的效果。


从片中还能明显看到,这部粤味电影吸取了不少港产片的营养养分,比如“黄飞鸿”电影的精气神与周星驰电影的无厘头。前者不仅体现在影片中流畅写意的动作戏,把南派舞狮的腾挪闪扑演绎得活灵活现;而且还频频出现在表达影片题眼的台词里,如“只要心中还有鼓点,你就是雄狮”就反复出现在片中。废材逆袭,病猫变雄狮也皆因“心中的一声咆哮”,相当地燃!后者周氏无厘头幽默也不时在片中浮现,比如人物的一些前后言行呈现出人意料的强反差,舞狮教练咸鱼强在紧要关头使出的绝招是——熏倒众生、臭不可闻的咸鱼脚。周星驰电影里有句经典的台词:“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片中主角所在的这支舞狮队就名为“强仔咸鱼队”,颇具多重意味。一方面咸鱼这种南方人爱吃的日常食物,常常比喻死尸,形容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又有着“咸鱼翻身”的寓意。


不过,《雄狮少年》也存在某些跳剪较为突兀,喊口号的鸡汤式直给台词略多,部分情节不够而用音乐来凑的MTV化等问题。当然,瑕不掩瑜。

影片引用了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一段激情昂扬的文字,“少年强则国强”,这也是影片表达的主旨所在。据悉,片方有意打造原创的“中华少年宇宙”系列,这是开篇。总而言之,《雄狮少年》属于老少咸宜的合家欢,尤其适合青少年观影,想必会有所共鸣,有所感动,有所收获

《雄狮少年》这部电影,自上映之后,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面,其票房数就已经达到了7475万的客观数值,同时也被认为是一部黑马动画,其选择题材与大多数国漫电影不同,不打玄幻的口号,也不消费“哪吒”以及“大圣”,而是以平实的少年舞狮梦作为故事的开始。

侧重点不同


舞狮最初起源于北方,也被称作是北狮,最早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有过记载,后面兴起于广东地带的南狮,现在在一些比较隆重的活动当中,都还能看到舞狮的踪迹。孙海鹏导演选择以国粹当作切入点,无疑是满分操作,而贫苦少年追求梦想,则能激起观众内心的共鸣。

纵观整部电影,104分钟的时间其实并不算长,但故事情节确实已经属于优秀水平,所以即便是央视,也都对其进行了夸赞性的点评,认为这是过人对文化自信的输出。不过经常逛帖子以及看评论的朋友都会看到,这部剧的口碑,实际上已经两极分化了。

这并不是央视点评错了,而是他们着重于故事情节,而观众在着重故事情节的同时,会更加侧重对于阿娟阿猫等人的造型的不满。所以观众评分低的,无非就是因为一个“丑”字。

放下滤镜不等于丑化人物

对于动漫角色的建模丑,孙导演已经做出了解释,他认为我们应该放下网红审美,去掉美漫日漫滤镜。这句话看似没有问题,但仔细看的观众不难发现,无论是阿娟还是阿猫阿狗,亦或者是其他登场的角色,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眼睛小,眼距大。

尤其是两只眼睛的距离问题,我觉得在街上一般还看不到这样的脸蛋。导演的话,我个人的理解,就是让大家放下美颜的滤镜,然后看看普通的人,他们的成长故事。只不过这种极其不协调的眼睛间距,导演可能把普通与丑这两个概念给等价了。

作为一部面向国际的动画,舞狮确实是弘扬了文化自信,但清一色的小眼睛,大间距的角色建模,被骂“辱华”,我觉得还是有几分道理的。导演在平凡的脸上用力过猛,让人欣赏不来。

如果说这就是他们来广东采风的结果,引发议论,也确实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立场换下也就更能感受出部分观众给出差评的原因,假设同样是这部作品,只不过制作的人是国外的导演,那么看完这部剧后,不用多想,这部作品很快就会被抵制。

因为普通,永远不等于丑,倘若只有阿娟一个人长得比较“清奇”,我们还可以认为这才是现实,努力的人,长相不一定帅气,从而在他的努力当中,感受这个小伙子的帅气,但全部人都这么不协调,导演给出的解释,显然是不足以让观众接受的。

浸透着强烈地域风情的《雄狮少年》,第一次把极具岭南特色的醒狮文化搬上大银幕。单以传统文化情怀论,夹杂着唢呐响声、鞭炮齐鸣的《雄狮少年》,已经为动漫电影的多元化发出不同声音。


  这部献给醒狮文化,甚至是岭南文化的一封“情书”,自12月初开启多轮点映以来,便广受好评,豆瓣电影开分8.3、猫眼开分达9.4。


  这部聚焦现实主义题材,讲述留守儿童通过舞狮大赛,追梦人生的励志故事,在极具广东特色的山水画卷中徐徐展开。


  高桩、采青、擎天柱,《雄狮少年》最为燃情的段落,都与醒狮有关。初识醒狮,少年阿娟见识其艺术神妙之处;踩上高桩,阿娟和伙伴们第一次感受到梦想召唤的魅力;而当踏上狮王争霸赛的最终舞台,醒狮不仅是为了赢一次,更是为了证明自己。


  “只要鼓点还能在心中响起,我们就是雄狮!”《雄狮少年》中,醒狮文化与少年成长产生了奇妙的“互文”。它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抓住了舞狮的精气神,扎实地展现了具有中国气度、文化魅力、生活温度的励志故事。


  难怪有评论不吝赞美之词——《雄狮少年》的出品方北京精彩以及幕后的华录百纳,让我们意识到,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本就是另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超级大IP。


   打破审美范式、题材局限 开辟国漫新赛道


  舞狮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除早年武侠电影外少有作品触及。延续“国风”基因,《雄狮少年》把国粹中的醒狮文化融入到少年追梦中,让观众跟随故事主人公一路成长,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看完这个很感动。我出生于佛山,从初中开始学舞狮,到现在都是以爱好的形式去舞狮,但是舞狮文化氛围已经淡了很多”;”居然看哭了,好想也看一次真人舞狮”;”舞狮的动作特别干净利落,很得黄飞鸿真传“……


  《雄狮少年》的热映,唤起民族文化骄傲,让更多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对国漫的崛起重拾信心。而惟妙惟肖的舞狮动画表演,也是该片的重点加分项。


  导演孙海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片尾舞狮争霸一幕,有超过130头雄狮竞技,这是电影中最难刻画的画面。“他们的毛发应该如何飘逸,看台上1800观众、外围上千名游客的表情、头发等细节,再加上波光粼粼的水面,最为‘抠脑壳‘“。但好在整个主创团队,慢工出细活,完成技术攻关,最终实现了片尾的”惊鸿一幕“,观影网友纷纷表示,这是高燃场景,也是国漫的高光时刻。


  “真正意义上的黑马惊喜之作。没有IP,没有流量,主创团队也鲜有知名人士,就是这样一部平平无奇的‘三无’影片,却出奇好看。它让我们看到,国漫除了浪漫的神话传说,也能讲好现实主义故事。仅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就已经值得被载入中国电影史册之中了。” 观影网友如是评论。


  《雄狮少年》阿娟、阿猫、阿狗、咸鱼强等众多人物,打破了千篇一律的“大眼睛”造型,帮助国漫实现了脸谱多样化。影片没有依赖传承数百年的神话IP,没有刻意迎合低幼动漫市场,而是用一个更加接地气的现实故事打破了动画市场原有的审美范式及题材局限,从而为国漫开辟出一条全新赛道。



《雄狮少年》填补国漫电影现实题材的空白,文化自信的代表,为什么观众影评却是两极分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