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群嘲油腻的黄晓明真没演技?个人口碑带偏剧评,正午这部剧太冤
走过2月份的国产悬浮剧,3月份4月份的剧总算能看了。
《清平乐》、《我是余欢水》接连热播,一看出品方,还都是正午阳光。
坊间一直有个传闻:正午阳光,出品必是精品。

但几年前似乎有一部正午的剧,播出的时候并不受观众待见。
就是《琅琊榜》第二部,《琅琊榜之风起长林》。
为什么这部剧不受待见呢?
答:黄晓明。

毕竟在这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提到黄晓明就只能想到"油腻"。
在《琅琊榜2》播出的时候,虽然《中餐厅3》还未上线,但"油腻"已经是黄晓明的标签了。
说黄晓明油腻的原因,不外乎他接过的那几部烂戏。
《泡沫之夏》的洛熙开辟了他油腻之路。

玛丽苏大剧《锦绣缘》,让油腻更上一层楼。

和宋茜合作的《上古情歌》,达成了油腻顶峰。

"为什么要让黄晓明来演?正午阳光是疯了吗"这是当时很多人的心声。
不少人惊讶《琅琊榜2》里面有黄晓明。

很多人因为黄教主过往的"表现"拒看《琅琊帮2》,或是在跟风黑。

直接导致这部剧开播前便毁誉参半。
况且有第一部珠玉在前,《琅琊榜2》开播时,难免迎来一波比较。
特别是大家会把黄晓明和胡歌对比。

第一部里,梅长苏的形象太深入人心,出尘气质、过人聪慧、布衣玉冠……
胡歌演的这个男主哪一样都让人心动。
人设+演技,完全抵抗不了胡歌的魅力散发。
而第二部里,黄晓明饰演长林王府世子萧平章。

观众当然是喜欢胡歌演的梅长苏,但《琅琊榜2》里黄晓明真的很差吗?
并没有,今天我就想为《琅琊榜2》里黄晓明的萧平章正名。
因为梅长苏和萧平章,都是身负使命的谋士,是金陵城最明亮的少年。

回顾《琅琊榜2》,它说的是《琅琊榜》50年后,长林军再卷入朝廷纷争,成为权力牺牲者。
当年被梅长苏救出的萧庭生,已经是战功赫赫的长林王。
他有两个儿子。
长子萧平章从戎参军征战沙场。
次子萧平旌拜学琅琊阁。

《琅琊榜2》里政治环境宽松,帝王行清明之治。
可历史的车轮碾过,小人作祟,朝廷动荡,长林军被废。
长林王府在剧中四面夹击,看剧时也一直期待长林府能平冤。

除了朝堂之争,《琅琊榜2》比起第一部来说也加入了很多家庭琐碎戏份,更生活化。
萧平章和妻子的甜蜜恩爱。
萧平旌和兄嫂的和睦相处。
还有长林王府两兄弟和父亲的齐心协力。
长林王府这一家子的温馨让人羡慕。
夫妻恩爱、手足情深、父慈子孝。

《琅琊榜2》萧平章这个角色不好演,他是长林王府长子。
在战场上他能杀敌卫国,在朝堂上也能运筹帷幄稳定局势。
黄教主在《琅琊榜2》里是演的不错。
他将国之栋梁勇敢忠诚的坚定信念与王府日常的温情态度相结合,自然而恰到好处。

第一集甘州战役,后方补给断绝,加上又无援军。
部将纷纷劝萧平章撤退,但他决意死战保国,最终身负重伤。
但即使遭遇如此危急情况,他依然誓死不退。
当萧平章身中两箭,从死人堆里站起来那一刻。
观众一定会被黄晓明表现的血性所打动。

另有一幕,萧平章战场受伤回家,躺在病床上的它与父亲对话。
言语间,萧平章右眼眼角的泪滑落下来。
能很好把握落泪的时机也着实不易。

还比如在天牢和犯罪大臣对质,被对方指责,黄教主能双眼通红却依旧端端正正的坐在那儿。
他宽慰结婚七年不孕的妻子的这场戏,眼里也能让人看到他的走心。
他得知有人用药害妻子不能怀孕,第一反应是自责不能保护家人。
然后才是生气说要清理家门。
但明明气的要死,却只显出微微的怒色,维持了世子风范。

弟弟在朝堂之中对皇后说错了话,萧平章选择回家后才把事情里里外外跟弟弟分析。
此时黄教主对弟弟和妻子的温情表现的是不同的。
他对弟弟的宠溺眼神是一种兄长角度的。

不过很惋惜的事,这么好的角色在剧的中途就领盒饭下线了。
萧平章为了身中剧毒的弟弟,将毒引到自己身上,然后再到战场救父亲,最终身亡。

萧平章和他妻子也成了观众剧里最意难平的一对CP。
这里也小小地为佟丽娅的演技打下call。

可以说,黄晓明很踏实地演绎了萧平章这个角色,构成了这部剧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就算《琅琊榜2》收视扑街,这锅观众觉得也不必扣在黄教主的头上。
而且教主在演艺圈这么多年来,黄晓明也不是没有好作品的。
《大汉天子》的汉武帝刘彻,这是很多人对他的初印象。

之后《风声》的日本军官。

《无问西东》的陈鹏。

还有《精忠岳飞》的岳飞。

黄晓明的演技是在线的,当然也是在他遇到好本子的时候。
最近的《鬓边不是海棠红》不也被观众说是"洗洁精式演技"。
这个头衔也侧面上是对他演技的认可。

其实因为偏见,许多人甚至都不知道黄晓明还是中国电影三大奖"影帝"大满贯。
与李雪健、葛优、张涵予这些大佬排在一起。
没想到吧?

想起之前看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话:黄教主的演技上限很高,下限也很低。
但人们更愿意抓住下限不放,而忽略演员上限发挥的可能。
所以当年会出现观众因为黄晓明油腻的过往而发起拒看活动。
然而一部剧凝结的是幕前演员、幕后制作无数参与者的心血。
因个体的刻板印象引发的到整个作品的抨击,实在可惜。
时至今日,正午剧口碑已到顶峰,不少人回想起《琅琊榜2》开始意难平。

然而即便再意难平,对这部剧当时怀有无限期待的参与者们,也依然无法获得他们彼时应得的一切。
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只希望这一幕不要重来,好剧不应该被偏见抹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