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久金:《周礼》二十八星含义解析
文/陈久金
我们认为,中国二十八宿最早的文献记载,当推《周礼》二十八星。
查《周礼》记载二十八星共有以下三处:
《春官》:“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
《秋官》:硩蔟氏掌“二十有八星之号”。
《考工记》:“盖弓二十有八,以象星也。龙旂九斿(liú),以象大火也;鸟旟七斿,以象鹑火也;熊旗六斿,以象伐也;龟蛇四斿,以象营室也;弧旌枉矢,以象弧也。”
《考工记》这段记载十分难读,前人的注译也不够详细准确,今译述如下:
车盖上的弓有二十八条,它象征二十八宿。东方的龙旗有九条飘带,它们象征大火星;南方的鸟旗有七条飘带,它们象征鹑火星;西方的熊旗有六条飘带,它们象征伐星;北方的龟蛇旗有四条飘带,它们象征营室星;中央的弧旌旗有一条飘带,它们象征弧矢星。
需稍加说明的是,车盖由一根立木支撑着,通过它向四周辐射出二十八根弓条,以支撑车盖。在车盖的四周,又有五方旗二十七条飘带护卫着:东方的龙旗下挂着九条飘带,以象征东方苍龙的大火星;南方的鸟旗下挂着七条飘带,以象征南方朱雀的鹑火星;西方的熊虎旗下挂着六条飘带,以象征西方白虎的伐星;北方的龟蛇下挂着四条飘带,以象征北方玄武即营室。中方的弧旌旗下,挂着枉矢飘带。文中只述枉矢,不述飘带条数。但是,《开元占经》引《鸿(洪)范五行传》曰:“枉矢者,弓弩之象也。”巫咸曰:“枉矢类大流星。”流星过处,留下一条火带,故为一条飘带。弓弩所带的箭也只有一支。综合起来五方飘带之数为二十七条,正好与二十八宿相对应。故曰中国早期的二十八宿,有时也用二十七宿。
据以上所引,《周礼》有三处记载了二十八星之名,而不载二十八宿或二十八舍之名,可见二者是有差别的,其中“二十八星之号”表明这二十八星是各有名称的,而“二十八星之位”则表明当时的二十八星又是各有其固定方位的。由此看来,中国早期的二十八星很可能有名、有位而无星数。所谓有位,即是从起首星角宿起,28或27等分赤道或黄道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与印度二十八宿的分法是一致的。
《周礼》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周公制礼”之作,实出于战国以后学者之手。相传汉景帝时,河间献王刘德,搜集先秦旧籍,获得本书,分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时缺冬官,以《考工记》补之而成书。郑玄作注,遂成儒家经典,且跃居《三礼》首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周礼》作于周初,……(后世)因其旧章,稍为改易。而改易之人,不皆周公也,于是以后世之法窜入之,其书遂杂。”“《周礼》一书,不尽原文,而非出依托。”但今人的研究结果认为:“ 《周礼》不可能是西周官制实录,但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和反映了西周官制。”关于《考工记》,郭沫若推断为“春秋末年齐国的官书”(见《十批判书》)。还有人主张战国初期齐国文儒编纂。观点出入也不大。
既然《周礼》是据周代传下的旧籍改写编撰成书,《考工记》又是春秋战国时齐国的官书,那么,书中所载西周时已有二十八星之名、之位,其可信度是很大的。这一结论也与随县出土战国初年曾侯乙墓箱盖二十八宿星名相协调和印证。
摘自《中国古代二十八宿》
青海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