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困境(一)
中医困境由来已久,并且也有过众多学者对此进行过论述。不过我仍想说说自己的想法 先抛出我的结论——困境的根源一来自中医西医化,二来自中医玄学化。 首先,中医与西医的理论来源不同。中医来源于中国哲学,而西医来源于西方哲学。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探讨世界究竟是不是一个实体。中哲认为世界不是一个实体,西哲认为世界是一个实体。再具体一点,任何一个物质都有其物质性与功能性,两者不可能分开,中哲强调功能性,西哲强调物质性,都是正确的,只是侧重点不同。由此可知,西医强调的是人体的物质性,受其哲学观的影响他更侧重讲人体看做一个机器,研究机器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拆开看看他内部构造,并且还要能把机器拼回去, 所以其解剖学必定要发展,连带而出其手术急救等技术也是重点。但对于功能性病变西医能力就十分局限了,因为它的侧重点不是其功能性。中哲与此相反,有过一定中医书籍阅读经验的人都知道,中医讲气,气是一种状态,不是肝能疏泄,而是能疏泄气机的功能统称为肝。中医的五脏六腑全是人体功能的总结,阴阳那是人体总功能的概括。所以中医擅长治疗功能性病变,如月经病,不是什么肿瘤但就是疼,那中医是有一套办法的。那种死又死不了,好也好不了的疾病,中医只要正常学习一般是可以处理的。对于那种器质病变如胆结石啥的中医就有限了,因为它也不侧重这个方面,所以中医手术解剖一直都没怎么发展,这来源于哲学上的局限性。中医所以没落不是其处理不好急症更不是其做不了手术,而是本来其擅长的东西都拿不出手了。人并不是一病了马上就会死,他大概会有个过程,因中医处理急症能力较弱,所以特别关注疾病的发展变化,中医对疾病变化的分类十分细,并且诊疗方案也十分多。伤寒的六经就是大抵分出了六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都给出了大致上的诊疗方案,不过张仲景也不过是打了个样,后世无论是金元还是温病都在张仲景的基础上越分越细方案也越来越细。如果学者真的都能掌握,那无论什么疾病来十个人起码六个你是能处理的。如果结果是这样,那中医与西医就成了很好的互补,双方都能解决对方不大擅长的疾病。可现在,不尽如人意。 中医西医化一定不是破局的办法,这两者都是对人十分有帮助的医学,但在根本上不能兼容。因为中医的学习充满了十分多的不确定性(如果以后有机会那再说),所以所谓的纯粹的中医是不能量产的,并且中医成长的时间也是非常长的,不大能满足现在对医生这么大的需求量,所以,需要能批量化培养的医生。换句话说,中国需要西医,包括现在很多中医院校培养出来的医生都是西医医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中医不需要西医,这是一门完整的学科,中医的发展与国家对医疗行业的需求是两个问题,希望大家不要搞混了。中医学习要消耗很多时间,光是背诵记忆恐怕就要两三年,可哪怕都记住了,可能还是不会看病,中医核心就是一个变字,你就算知道了心脾两虚用归脾汤,真正遇到病人就是这个证,你用原方那效果可能也是大打折扣。不是辩证不对,是要会中医一定要会变方,一定要会加减不然就算全部都记得了,那说难听点和没记效果也差不多。这个过程是十分艰辛的,并且这玩意真得你自己给它悟通了,不然天王老子来了也帮不了。5年内能悟出来都算快的,10年内都算正常。就算时间全花在中医上都未必走得通,更不要说再去学学西医那中医学不会几乎是必然的。 再总结一下,为了医疗行业促使中医西医化这无可厚非,但我们需要知道这不是中医发展的方向,中医的学习另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