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飞燕惊澜】高达SEED百科——C.E的宇宙殖民地

2021-05-14 18:11 作者:飞燕惊澜  | 我要投稿


C.E.的宇宙殖民地

【乔治·格伦提出的新一代天秤型殖民地】

C.E.10年,宇宙殖民地的构想正式化后,停滞的宇宙商业开始活跃了起来。

随着第四代ISS(国际宇宙空间站)《世界树》和月面都市《哥白尼》的完成,开发宇宙的进程也在加速,在地球周边的拉格朗日点开始建设了各种类型的宇宙空间殖民群。

在这样的殖民地中,和以往的奥尼尔圆筒型系列不同的构思所设计的新型殖民地——【天秤型殖民地】,在C.E.38年由最初的调整者——乔治·格伦设计发表。

这种天秤型殖民地和奥尼尔圆筒型系列的岛3号型殖民地的构造有很大的不同,但在最大限度利用太阳光和利用离心力产生伪重力这几点上是相同的。

(注:杰拉德·K·奥尼尔(Gerard K. O’Neill)是现实中的20世纪70年代初,在普林斯顿的美国物理学家。)

天秤型殖民地的构造特征是以2座圆锥形区域的顶点为基点结合而成,被比喻成“沙漏”的独特造型是PLANT的象征,这个形象也被设计成了PLANT的国旗的和扎夫特的标志图案。

自转轴位于接合部的中央集线器,与圆锥形区域的中心轴垂直相交。

自传时,就像挥舞两个圆锥形区域那样旋转,使圆锥形区域的底部产生相当于1G的伪重力。

除了这种模拟重力之外,由于内部再现的亚热带性气候,圆锥形区域的底部可以用作于居住区、农业区、工厂区等用途。

除此之外,建筑材料多用有机物,玻璃部分等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天秤型殖民地的规格】

天秤型殖民地全长约60公里,圆锥形区域底部可直接利用面积直径10公里×2,占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每座殖民地可以容纳居住约50万人口,PLANT预计建设120座,分为12个市管辖,每市管理10座殖民地,120座共可容纳约6000万的人口,在C.E.71年时已经建设完成了92座。(包含被核攻击打掉的尤尼乌斯7号。)

【天秤型殖民地的优点】

与传统的圆筒型殖民地相比,天秤型殖民地更加逼真重现了地球表面的生活环境,在殖民地内部配置了水域和植物群,可以再现如地球般的自然现象,如云层和氧气供给系统。更适合人类居住。

殖民地的设计合理,内外壁使用多种高强度材料建造,配合自我修复功能,使得天秤型殖民地比其他传统殖民地更加结实,更高抗性。

维持成本较低,比其他殖民地更容易配置水域,可以用较低的自传速度获取足够的伪重力。

【天秤型殖民地的缺点】

这样的新型殖民地也存在着缺点,其中最大的就是可利用面积狭窄。

全长60公里的天秤型殖民地,可直接利用的直径约10公里×2的圆锥形区划底部,占地面积约160平方千米。与岛3号型殖民地相比,(岛3号型殖民地)圆筒内壁的一半可以在陆地上形成,所以可以确保更大的面积。

天秤型殖民地在可利用面积这方面可谓是不经济(这里的经济是指低投入高回报的性价比,高造价建立的殖民地在可利用土地资源方面是很看重的。)

【天秤型殖民地的构造】

天秤型殖民地具有将2座圆锥形区逆向锥形连接的基本构造,连接部是与宇宙港、反射镜等重要设施所连接的中央集线器。

从中心轴向底部逐渐变粗的逆锥形结构,由于末端底部变大,在强度方面不利,但是为了扩大底部的占地面积而被采用。

(这里的强度不利指天秤型殖民地中间连接部分的结构相比其他类型的殖民地而言较为脆弱)

天秤型殖民地可以建设4座以上(偶数基)的圆锥形区域,不过现状全部以2座作为标准建设。

区域内的街道和设施因各殖民地而异。

(飞燕惊澜:这里指单座殖民地可以扩展成十字型,六角型,披萨型的样式。)

——————

天秤型殖民地解构图

【中央集线器】

设置在两个圆锥形区域中间的天秤型殖民地的控制中枢。体积大小约2km四方(8立方千米)。

安装着自动维持殖民地系统、作为动力炉的太阳能能量转换系统以及固定线缆的控制系统(延长/收回线缆装置、自动代谢用原料存储库、自动制造系统、自动纺织系统)。

这里同时也是圆锥形区域和组合部位的对接电梯的中继点。

【A】固定线缆的控制系统。【B】延长/收回线缆装置。【C】 组合方向/第1次镜面方向电梯转动轴【D】组合方向/第2次镜面方向电梯转动轴。【E】固定线缆自动代谢用原料储存库【F】自动纺织系统【G】镜面固定臂【H】殖民地自动维持调整系统&动力炉【I】固定线缆自动制造系统

——————

【底部(末端部外壳)】

圆锥形区域底部形成像“盖”的外壳,覆盖着无数层叠加起来的强化表皮,这些强化表皮的大小直径数毫米到2~3km不等,厚度只有数微米。

强化表皮经过无数层叠厚度达到了20米,所构成的圆环形构造体强度极高,可以承受小陨石的撞击和阻拦放射线保护殖民地内部。

“血之情人节”中尤尼乌斯7号殖民地受到核攻击时,其底部的样子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强化表皮是闪耀着白色或白银的半透明材质。根据角度的变化,到下层10cm左右的圆环体可以将光反射。

——————

【高强度固定线缆】

底部从中央集线器上吊下来线状的构造体。

中央集线器设有高强度固定线缆的延长/缠绕装置、自动代谢用原料罐、自动制造系统、自动纺织系统,这些系统可以应对因温度变化引起缆线的膨胀/收缩等异常状况。

【自我修复玻璃】

在固定缆线之间张开的玻璃面根据内压等张力的变化而自我增殖,使负载均匀化。

玻璃表面之所以能看到小小的彩虹图案,是因为在自我增生过程中,表面不断地波动。

也可以自行修复因微小天体碰撞等造成的轻微损伤。

像这样程度的损坏,只需要数天的自我再生即可完全修复。

——————

【停靠港口】

自转轴两端设置的复合港口设施。除了分别准备了超大型舰船用、通常舰船用、小型舰艇用的各种空气锁以外,还设置了供大型货物使用的开放式甲板,可以对应各种舰船的入港和货物的装卸。

其特征是具备了展望台和休息区(酒店)。

中央集线器是用电缆(自转轴)连接到线性驱动电梯的,进入殖民地内十分方便。

全范围跟踪的导航天线群、大型通信天线塔、激光信标的控制和(对舰艇)引导功能十分完善。

【A】超大型舰船用空气锁(LDXL)【B】普通舰船用空气锁。(LDB)【C】超大规模集合船坞【D】小型船艇用空气锁【E】外部缓冲保护器【G】导航天线【H】线性驱动电梯轴【I】内部大型气压储存罐【J】通信调度器【K】各种容器罐复合体(容器罐被译为了tank,我还以为是坦克复合体。)【L】大型货物用开放式甲板B【M】展望台和休息区(酒店)【N】各种机械服务平台

——————

【多层超弹性反光玻璃】

据推测,天秤型殖民地的“窗户”承担着入光量的调整、昼夜的变化等任务。

也可以说是铺满了立方体的玻璃体。

由于是高强度弹性的多层结构,常规的伤害威胁是不会导致其受到致命损伤。

即使是MS的光束火器也不容易被破坏。

虽然玻璃面呈现彩虹色,但是整体呈现白色,但是却只能看到内部的一部分,应该是由于偏光涂层的原因。

耐久性极高,在军械库一号袭击事件中,经受多次光束火器的集中攻击终于被打穿出了一个洞口。

——————

【第1号反射镜*2】

向第2号反射镜发送太阳光的甜甜圈型巨型镜子,表面是镜面,背面是散热板。

以贯穿连接中央集线器和对接港口的线性驱动电梯轴(自转轴)的形式设置,但第1号反射镜不会自转。

为了对应两个圆锥形区域,设置了两个第1号反射镜。

因为天秤型殖民地特殊构造的关系,一枚镜子很难采光(吸收太阳能),所以需要第一次反射镜。

【第2号反射镜】

将从第1号反射镜发送来的太阳光引导到圆锥形区域(居住区)内部的甜甜圈型巨型镜子。

大小尺寸和第1号反射镜相同,但是因为一张可以对应两个圆锥形区域,所以两面都是镜子。

固定在中央集线器上,配合殖民地主体自转,这也是与第1号反射镜的不同的地方。也存在没有第2号反射镜子的殖民地类型。

在中心集线器上安装了悬挂装置。

相对于自转轴倾斜45度,可以将太阳光送入两个居住区。

——————

【太阳粒子/宇宙放射线阻断生成磁场系统】

根据推测为磁场式的力场,可以防止太阳粒子和宇宙辐射。

设置在底部外壳的正中位置,与强化表皮的组合,保护着殖民地内部(特别是居住区)。

——————

【内部大气层】

越接近底部(地面),气压和温度越高。相反,在作为“天花板”的中央集线器的周围附近,只有与地球中间层一样的气压和气温。

虽然气象控制的影响,但是可以说是殖民地自转产生的伪重力的主要原因。气象控制还可以再现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

和地球一样,白天的天空是蓝色的,傍晚的天空是红色的。

当然,夜晚是黑暗的。

这是入光量和偏光玻璃调整出来的效果。

——————

【轴塔&中心轴】

距离地面中央数公里的塔状巨大建筑物是轴塔。

可以说是连接地面和中心轴的大型车站,周围建设了市区。

中心轴是全长接近30km的构造物,可以通过内部的电梯往返于轴塔和中央集线器之间。

这是少数能连接地面和中央集线器的交通工具。

轴塔是超过森林界限和云的高度的高层建筑。越接近地面越宽大。

轴塔内部设置了很多电梯。

可以在短时间内移动约30km的距离。(真正的高速电梯)

——————

【圆锥形区域底部(地上、居住区)】

殖民地自转带来的模拟重力、陆地和水域、再现的亚热带气候,形成了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

陆地是以轴塔为中心岛屿式,包含海洋在内的水域占据内部的7成面积。

亚热带温暖气候之所以稳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海洋。

由于胆碱和海底的形状、温度变化等原因,也会产生风、海流、云。

占据陆地大部分面积的植物群,同时也兼任氧气供给系统。各岛沿岸有住宅区,有着地中海般的景观。海上还建设了大型浮冰。

轴塔周边的市区,除了有利用了斜面和立体构造的层叠都市的侧面外,也有十分显眼的标志性高层建筑物。立体交叉和架桥式的道路也很多。

集中在轴塔下部的市区。

绿色与美丽相协调的城市设计也是PLANT人民的骄傲。

天秤型殖民地内部一部分建筑群景观。

居住区的正面与背面

——————

【赫里奥波利斯】(又名:太阳之都)

在L3建设的奥布联合酋长国的殖民地“赫里奥波利斯”是奥尼尔系列岛3号型殖民地的一种。

但是,比奥尼尔博士设想的要小,圆筒的直径只有3km左右(本来的直径是6.4km)。

外观上的特征有连接北端的小行星、外壳上设置的线性轨道、两个农场区环等。

作为内部的特殊构造,有设置了很多工场区的中心轴、连接中心轴和地面的转向装置。云的高度在600~1000米。

南端的港口从圆筒中独立出来,并不自转。因此港口内部是无重力的。

栈桥设置了4个地方。

殖民地外壁十分坚固,但无法承受重炮装强袭高达320MM的超高脉冲炮的伤害,不如天秤型殖民地那么坚韧。

【赫里奥波利斯的构造图】

【1】(太阳能)镜子 【2】农业区环 

【3】中心轴 【4】转向轴

【5】港口部 【6】小行星(资源卫星)

因为殖民地圆筒直径小,内壁弯曲或中心轴都可以看到。

(人站地面上,抬头就可以看到。)

支撑陆地的中心轴上还安装了电梯。

赫里奥波利斯街道

购物街——享受大学生活的芙蕾和朋友一起去的购物街。很多人来来往往,热闹非凡。

电动汽车车站——在赫里奥波利斯内自动绕周,谁都可以使用的电动汽车车站。

基拉所就读的奥布工业大学

殖民地里的曙光社公司研究所与工厂

——————


【孟德尔】

虽然是接近岛3号型设想的殖民地,但是没有“窗”。C.E.30年,在L4建设的实验殖民地,被用作GARMR&D公司的遗传基因研究设施。

从太阳(人造太阳)方向开始,依次排列着一号港口、聚光板、旋转居住区、隔离研究区、二号港口。

作为孟德尔外观特征的圆形聚光板,被认为是与其他殖民地的聚光镜相当的系统或太阳能发电面板,成为贯穿旋转居住区的人造太阳的动力源。

C.E.68年时孟德尔爆发了生化危机后,加上GARMR&D公司经营不善破产,这个殖民地也就被遗弃了,后来经过了伽马射线进行消毒,一直就这样被荒废着。

内壁建有各种设施,可以知道是利用了自转产生伪重力,没有窗户,拥有人造太阳这一点很特殊。

DSSD特洛伊空间站作为类似孟德尔的设施而闻名。是同时具有研究所和殖民地特性的宇宙构造体。

【基因研究所大楼】

——以创造调整者为一大产业的基因企业G.A.R.M.R&D(Genetic Advanced Reproductive Mediacal Research Development:高度遗传生殖医疗研究所)的研究所设施。

研究所主任响博士的研究室。他的目标是在这里诞生最完美的调整者。

——————

【奥尼尔博士和奥尼尔圆筒柱岛3型】

杰拉德·K·奥尼尔(Gerard K. O’Neill)是20世纪70年代初,在普林斯顿的美国物理学家。

他提出了一种奥尼尔圆柱设计。

这种20英里宽的圆柱形构造将在地球轨道中容纳一百万人。

20世纪70年代美国宇航局科学家们将它称为3号岛,意思就是说它将成为21世纪的第三代太空殖民地。这个概念被许多科幻作品借鉴使用。

(高达作品中的名词在命名方面都有不少来源于现实中的出处,如初代调整者乔治所设计的木星探测船的船名“齐奥尔科夫基斯” ,来源是19世纪有名的宇航先驱者,有宇宙航行之父之称的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基斯)

高达UC的宇宙殖民地设定中同样提到了这位名人。
奥尼尔圆柱体


【飞燕惊澜】高达SEED百科——C.E的宇宙殖民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