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六卿(10):栾书继任,赵氏堪忧
观前提醒:本文以叙述晋国六卿的变更与其中的矛盾和斗争为主,主要从各卿之间发生的事件中展开,而对于晋国争霸历程以及国君为政举措则不多讨论。由于本人所掌握史料有限,其中所记可能有多处缺漏、错误之处,希望各位斧正。
公元前587年,正卿郤[xì]克已经难以维持生命,考虑到郤氏家族的未来,临终前的郤克实在不放心荀氏叔侄。郤克死后该由中军佐荀首执政,荀首之后则由其侄荀庚接任。想到这里,郤克认为荀首、荀庚都是政敌,很有可能对国君与郤氏不利。
这些年,只有栾书是一如既往地拥护自己,也只有栾书才能够担当起晋国元帅之职,郤克向晋景公及朝中诸卿请示,栾书昔日做人八面玲珑也起到了关键作用。除开赵同、赵括大家都不反对栾书为正卿,更关键的,大家有着一个共同的对手——赵氏。
于是,在郤克的力主下,栾书以下军将的身份,一步登天,将中军,继而统帅三军,并身兼执政大夫,至此拉开了栾书执政的序幕。郤克谥郤献子。时八卿将佐如下:

栾书作为郤克的接班人,怀揣着和睦诸卿的政治理想,以便于与楚国争霸。执政初期的主要纲领便是继承郤克时代的特色:将晋国高层打造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为了实现这样的宏伟目标,栾书也是煞费苦心的。
作为一个已在晋国诸卿当中的政治家摸爬滚打十余年的卿大夫,栾书已然洞悉晋国诸卿的几大派系:⒈二荀:即智庄子(荀首)与中行宣子(荀庚)以及荀氏所控如魏氏、籍氏等诸多幕僚;⒉赵氏:赵同、赵括、赵婴齐以及韩厥组成的政治联盟;⒊范氏:士会的儿子士燮[xiè](范氏)、士鲂[fáng](彘[zhì]氏,士燮三弟)、士雃[jiān](刘氏,士燮二弟)与士氏大宗构成的家族集团;⒋栾郤:由栾书、郤锜以及郤氏大家族在互生共利驱使下促成政治联合体。
为和谐、团结下属,为表示愿与晋国任何家族势力合作的理想,栾书找寻另外三大势力的着力点。最终,栾书将其余三代集团的代表——荀首、士燮、韩厥共聚一堂。四人成为构建栾书内阁的基石。
栾书对内的努力是有限的,诚意更有限,其效果自然也一般。首先,栾书的家底并不算阔绰,不如郤克;其次,赵氏对栾书没有好感,得不到赵氏兄弟的支持;最关键的,栾书心性忌刻,不似郤献子(郤克)胸怀坦荡。栾书不具备郤克那样的主、客观条件,他能够做的是“相忍为国”,利用荀氏与赵氏之间的矛盾,从中周旋。在栾书执政初期,他立足未稳,事事不得不委曲求全于赵、荀两家。
赵氏依然强大。栾书要想凭借着一己之力,扳倒这样一个世卿大族谈何容易?栾书套近荀氏,拉拢同样反感赵氏的郤锜。即便如此,要想让赵家人倒台依然不易。
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公元前587年,栾书发现了赵同、赵括之弟赵婴齐经常出入公宫,与遗孀赵庄姬(晋成公之女,姬姓,嫁于赵朔,朔谥庄,先秦女子用姓,故称赵庄姬)来往过于亲昵。栾书就对此事大作宣传,赵婴齐与赵庄姬通奸之事被曝光。赵同、赵括以其弟为耻,要将赵婴齐流放,赵婴齐求饶未允,第二天就被两个哥哥放逐齐国。
至此赵氏形势更加不利。赵婴齐,颇为聪慧的年轻人的离开,使得赵氏内部的离心力加剧。更不幸的,赵同、赵括斩断了与宗室的裙带,这为晋国诸姬大臣对赵氏下手取得了先机。
公元前585年,晋国君臣决意迁都,借口都城环境不好,要远离这个早已被赵氏经营多年的绛都,最终经过韩厥争取,迁都新田(今山西侯马市)。大家都在为灭亡赵氏做着最后的物质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