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哈佛幸福课(积极心理学)

2021-02-27 20:17 作者:阿强憨憨  | 我要投稿

在网易公开课上看的哈佛幸福课,非常有名,个人五星推荐,看完更乐观,更加不拖延了。

 

笔记:

休息反省总结一下,比一直学习的效率要高。

 

面对失败的恐惧?

下次努力,一定会做得更好。自信+一直问问题(问问题之前一定要自己先去寻找答案)。问题铸造现实。我们问的问题,决定了我们追求的东西,所走的道路,所过的生活。

 

大道至简,把常识做好很重要。让常识更加平常。 越是个人的东西,越普遍。

 

当你更了解自己的时候,你才能更了解他人。研究自己,反思自己。去观察自己得内心,剖析自己。

 

学了那么多,问问自己做了哪些改变?

行动,行动会更加增加我们的自信。

 

现在得抑郁焦虑症的人越来越多。预防最好的方法是专注且积极的心态。

 

我自己的优点是什么?我的长处是什么?

 

我们注意力集中以外的事物被我们忽视了。

 

幸福是一种随机现象吗?

 

问为什么贫穷?对于个体来说,不如问如何才能致富,那些和你条件一样的人为什么现在能够过得很好?这才是在你能力范围内确确实实改变你和你所能够改变的事情。寻找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研究最优秀的个体能够让普通的我们从中受益。成长尖端统计学。

 

模型:我们生病是因为我们没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模型倡导:培养能力,增强自身长处,改善人际关系,帮助人们找到有意义的事情和他们充满热情的事情。

注重培养能力,而非改正错误。

 

世界上最需要的是务实的理想主义者,需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是研究可行的事情,二是研究最优秀的个体。

 

每周锻炼三次,每次超过三十分钟,身体效果要好于精神药物。

 

积极的环境能改变人。

 

改变是困难的,如果我们能够成为实践理想主义者,就要知道什么能够带来改变,然后去做。

 

微笑具有传染性。

 

我们一直所期望的快乐,在我们得到的那一刻,便会慢慢褪色。

 

降低期望并不能让我们长久的快乐,重点是期望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我们要改变我们的心境。错误的期望认为加入某公司,升职,找到理想伴侣就能够让我们快乐,这些本身不会让我们更快乐,正确的期望是相信内在的改变。即内在动机。

 

人是受约束的。在某些地方(比如日记)准许自己为一个人,准许自己哭泣、痛苦、快乐。我们需要一个无条件接受自我的地方。重要的是真实面对现实。

 

环境的力量:

快乐幸福有什么好处?

积极的情绪让人们的思考更加宽广。

快乐的正和博弈,我的快乐不是从别人那里剥夺而来。我的快乐可能会带动别人的快乐,或者为他人的快乐作出贡献。

 

四分钟跑完一英里纪录的打破,证明了信念的强大。信念可以改变现实。

 

和年轻人在一起,真的可以让自身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变得更加年轻。

  

我们要学会区分乐观主义和不现实主义,去面对你应该面对的事情,而不是去逃避。真正失败的痛苦其实小于我们想象。

 

能够从纳粹集中营活着出去的,都是有坚定信念的人。比起经历过越战的美国士兵,他们患PTSD概率很多

 

如何变得更加乐观?

1尽管去做,采取行动,把自己置于风险之上。多去经历失败,经历失败的时候,多去思考与诠释,这便是成长。螺旋上升。却步不前,会迷失自我。

2想象的力量。比如网球中的形象化,去想象。大脑潜意识不喜欢不一致性,会将其变为现实。人类相信的法律,宗教,真理等不都是想象之物吗?

3认知疗法。三个过程:事件--评估--情感。这中目的是恢复理性。

 

成功的三要素:乐观、自信,热情与热爱你所做的,努力奋斗。通往幸福成功的道路并不是容易,需要不断努力,需要积极面对,需要消除非理性思维,并不是弄明白一次就一劳永逸,一生都需要为之继续付出努力。

 

管窥效应

抱怨并不能解决任何的问题

《热情婚姻》摘录:一段好的婚姻关系中不是一帆风顺一直相处融洽,应该有起有落,经历过危机与磨难,经历过分歧

 

悲观者在每个机会中看到困难,乐观者在困难中看到机会。

 

这个世界不会事事如愿,但我们可以扭转坏事。有些事情是暂时的,最后会好转。

 

感谢失败与挫折中获得的成长。为什么乐观主义那么少,因为乐观主义是不切实际的。消极事件在所有事件中占少数,乐观是一种锚定的锚点更低的效应。

  

儿童教育:问他们今天在学校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孩子会把语言在脑海里图形化。

 

如何感激与感恩?

去思考我能为那个人做些什么。

 

把自己的内心写下来是最好的表达与缓解方法之一。这种自我分析与向心理医生讲述类似。

 

现代社会大家都想一步奏效,寻找快速捷径的方法,也是因为这而使人焦虑。

 

如何去改变?

改变有两种,一是渐进式,二是突发式。首先要问自己,你真的需要改变吗?

然后再问自己能不能改变?PTSD受到的改变就是突发式的。

 

完美主义和什么相关联?

动力和雄心的抱负。完美主义是对失败的极度恐惧。完美主义者担心自尊受到伤害。

 

我们为什么不善于对别人说不?是因为我们想承认自己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

 

情感、行动、认知三者同时着手,是我们改变行为的正确方法。基因不能起绝对影响作用,能够起部分影响作用。我们所掌握的是我们对内部世界的诠释。

专注力的训练通过冥想实现。

 

高峰体验珍贵,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能获得心流体验。

去行动,能让我们的幸福基点得到提高。

 

行为会影响我们的态度。

 

一是引导自己的精力、注意力、理清思路、集中精力、强化意志力和想象乐观的结果;从而使你最终获得自信,鼓起勇气,下决心做出承诺。获得充分的激励,去做你要做的事。其二,你也可以直接做。

 

从舒适区到非舒适区的过程,先慢慢通过拉伸区过渡。

 

把你的注意力从更加自律转移到习惯培养上或者说例行公事上。

一周一次的习惯家庭聚会。

 

认知重建或者说诠释世界,幸福是没有捷径的。

 

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敞开心扉。

 

目标的重要性:

1学会提问。

2实现目标并不能带来幸福,什么能够带来幸福?充分理解正确目标的作用。目标是获取结果的手段,关键在于享受过程,关键是对其投入。

 

追求自我和谐的目标?做着不喜欢的工作,嘴上还要说着喜欢这是一种典型的认知分离。做你想做的事,代表着一种自由。询问最真实的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在工作中找到使命感?最好的工作是听从你的内心。

 

将行为与恢复例行公式化或者称为习惯化。将短跑和时间慢跑结合在一起来保持高效和快乐。

  

太闲我们不会快乐,太忙我们也不会快乐。

 

如何克服拖延?

5分钟行动。全世界以为拖延者要行动,需先受到激励,共鸣,灵感。事实是我们先行动,行动会带来惯性。

  

不完美主义者,追求更有弹性,自发性的过程与旅途,在行为中追求与实现自我。旅途和终点只是成功的一部分。

 

80/20法则,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

 

如果只是注重天赋,那就是在制造完美主义者。

 

对努力和专注进行奖赏,而不是对结果进行奖赏。享受这之间的过程。

 

肉体与精神之间的联系。灵药的组成:

1每周锻炼四次,每次半小时。

2至少十五分钟的意念锻炼。每周六到七次。

3每24小时,睡眠八小时。

4每天拥抱家人或朋友,本质在于肢体接触。

 

参考运动心理学,运动对于心理疾病大有好处。

锻炼适当的强度,让运动心率在最大心率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一周七次运动的分配,两三次HIT间歇 运动,四五次有氧运动。

 

冥想没有目的,尝试去冥想。

 

普通人三大投资:1足够的睡眠,2适当运动,3大量阅读。

 

瞌睡被证明是极其有效的。压力时期睡不着是正常的。

 

人与人身体接触的重要性,婴儿因为缺少抚摸,免疫力下降。成人丈夫与妻子之间的肢体接触也非常重要。

 

亲密关系,在你快乐的时候,你能够分享你的快乐,这便放大了快乐,是双赢。当你经历困苦时,亲密关系能够带你克服困苦。

 

内向人的精力消耗恢复模式与外向人相反。

 

新鲜事物总是吸引人的兴趣。爱情、欲望和热情会随着时间磨灭。看这一过程中能否转变为亲情。

 

如果你想要过幸福的生活,如果想要有良好健康的关系,我们需要做的是首先接受本性,接受那个真实的他或她,而不是假装形象的他或她。

 

完美的爱情不存在,但是真爱存在。真爱存在于不完美 的人中,我们能够在白头到老的人中找到。

 

历史过于白描,而小说将去描述到极致。

 

怎样让恋情维系下去?

1方法一是努力。用成长性思维去思考。王子和公主在一起之后,是努力的开始。

2在情感中找到合适的人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培养一段感情。

3让冲突的两方在一起的方法之一是为两者设置一个超然目标。比如民族,合资企业,共同抚养孩子。

4让她或他认识真实的我,如果他喜欢我的假象,那么我失败了。

5允许恋情中出现冲突。

6爱情就在细节中,是生活的日常。

7优点感知,称赞对方,又不花钱,不要等到她开口。

 

绝大部分人都有部分依赖性自尊。也就是受别人评价的影响,价值感由他人决定。

独立自尊。拿自己的能力与自己相比,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作为评判标准。但这需要时间,也许需要我们付出一生。

 

你会想要什么样的伴侣?

一个跟你在一起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个人真的需要我,她好可怜,我不是真的喜欢她,只是出于责任感支持他的人。

和你在一起是因为你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为她很在乎你,从我到我们,融入了你。

这意味着恋情的基础不是责任感,也不是否定自我的利他主义。

 

自尊稳定性:真正能够预测一个人是究竟是敌对还是宽厚,他们的自尊会随着时间增高,还是降低的,不是自尊本身,而是自尊的稳定性。同等自尊的条件下,自尊更稳定,偏差更小的人,更加仁慈。

 

如果你这一生受到了无名的诅咒,你会怎么选择度过你的人生?

 

那些追逐荣誉的人,荣誉会躲避他们。

 


哈佛幸福课(积极心理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