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标准器不是按图索骥
瓷器鉴定学,依照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馆藏标准器和瓷片标本。
为什么说馆藏标准器不是按图索骥呢?
1、标准器的确立,是经过验证的,特别是两岸故宫的标准器。
在明代以前,中国的瓷器很少有纪年款的,最多就是一些瓷器上曾经出现过的所谓“官”、“奉化” 等款识,这些都是作为当时的一种记录,记载了定窑和汝窑的一些作用,而且这些内容也会被当时的一些史料所描述。
到了明永乐以后,景德镇御窑厂所生产的官窑瓷器,开始有了纪年款,特别是后世在给景德镇御窑厂所下的订单(御旨)里都曾有过记载,哪些东西生产多少甚至到清代就有更详细的资料记载。
两岸故宫收藏的瓷器,绝大多数都是明清两代皇宫流传下来的东西,都是有翔实的资料记载的。
2、标准器是某个时期官窑生产的,具有那个时期最高标准的物件
元代开始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就设立了所谓官窑,那个时期还主要是为了官方提供精美的瓷器,与此同时,一些为官方烧造的窑口,也有定制产品的,例如现在大家可以看到的一些元青花的精品瓷器,而这些瓷器都是代表着那个时代最高的制瓷标准。
明清时期的御窑厂,更是如此,其所生产的绚丽多彩的瓷器,是中国乃至当时世界上最高标准的瓷器,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欢迎和强烈的关注,甚至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纷纷仿制!
3、馆藏的标准器是经过业界的一致公认的。
国外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专家,不仅仅受过陶瓷的专业训练,更是理论性的学习过陶瓷史,并有实践经验,同时还使用科学仪器,虽然在某些国外的博物馆也曾经出现过断代的错误(如大英博物馆曾把宋代汝窑的瓷器当作高丽的青瓷,其原因是由于其藏品太多,早年定下来的东西没有经过更多的确认,直到近年才重新审查中才发现了这个错误并加以改正)但是这丝毫不会影响到他们的断代的能力。况且中外考古学家和鉴定者们有非常频繁的技术交流,因此中外共同认知也是其中一种方法。
4、馆藏的标准器得到过考古认证的支持。
任何一件器物,如果要得到准确的断代,在最基础的五大方面之外,一个更加重要的就是要能得到考古的认证,同期的、同厂的考古认证,例如:元青花的梅瓶,除了能得到御窑厂遗址出土的瓷片标本的认证外,还要参考出土的墓葬的陪葬品,和窖藏的藏品的支持,与此同时,还要参考当时的其他窑口所生产的相同器型的物件的支持。同样的,纹饰题材,成型方式,修足方法等都要有相同的支持。而馆藏的标准器是能够得到这样的支持的。
综上所述,在讲课中所引用的馆藏标准器绝对不是按图索骥,瓷器生产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变化性,而作为断代时,我们要掌握的是根本性的东西和规律性的东西,虽然这些东西总结出来后,那些仿古瓷者也会去做,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是不可能安全做到的,另外,我们看这些标准器和瓷片标本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抓住特点和掌握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