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论经常投稿对增强大学老师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

2023-04-20 14:40 作者:学术志-官方  | 我要投稿

来源:学术志(ID:xueshuzhi001)

作者:老杨


投稿是大学老师得以生存的基本技能,在核心越来越难发的背景下,不少研究注意到大学老师写稿累、投稿苦、发稿难的情况,忽视了经常投稿对大学老师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为填该领域国内外空白,我研究如下:


我的结论是:


经常投稿对大学老师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理由如下:


1. 经常投稿可以提升情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以前经常有人嘲笑我为书呆子,不懂人情世故,现在经过长期投稿实践,我已熟练掌握在朋友圈为编辑点赞的基本技能以及催稿的尺度,彻底扭转了过去“不催睡不着,一催就死”的尴尬局面。


更重要的是,对于某些收费期刊,我独创了讨价还价的话术和方式,既不会让编辑拒绝,又能省下一些版面费。不过实践也证明,这套话术只适用期刊,不适用买菜。


2. 经常投稿可以提升对金钱的认识,避免拜金主义。


以前遇到收版面费的期刊,我总是反复看着工资条心疼、犹豫、骂编辑。现在每次把钱花出去,我总能淡定沏一壶茶,写四个字:钱茶一味。


3. 经常投稿可以坚定科学信仰,不搞封建迷信。


有些大学老师经常慨叹自己命里无论文,这属于封建迷信。


以前每次投稿,我也会仔细看天气预报,试图找出最适合投稿的天气和时辰,后来发现下雨不行,不下雨也不行。


经长期投稿训练,我已形成了何时何地皆可投的科学认识,打破了投稿时的神秘主义,杜绝了上香、烧纸等各种迷惑行为。


4. 经常投稿可以练就火眼金睛,分辨妖魔鬼怪。


在“百度一下期刊,你就上当”的今天,经常投稿的老师会在众多钓鱼网站中发现真正的投稿邮箱,也能甄别发来录稿通知的是不是真正的编辑。这是一种极高的媒介素养,难度不亚于在菜市场买菜时分辨菜是今天的还是昨天的。


5. 经常投稿可以锻炼良好的心理。


针对投稿了不知道编辑有没有收到,收到了不知道是不是已经送审,送审了不知道是不是已经毙掉的亘古谜题,我独创了暴饮暴食的心理疗法。现在上班时等地铁,一连等七趟我都不会有任何表情。


当然,经常投稿也会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我每天都会去查看投稿的邮箱或者登陆某期刊的投稿系统,比吃饭还准时。


6. 经常投稿能够拓宽大学老师的研究领域,提升大学老师的学术视野。


由于很多热点研究都因为审稿周期太长而变成了历史研究,因而我转向了历史领域,现在著作颇丰,就差发表。


7. 经常投稿可以弥补代沟。


有些年轻人不讲武德,经常一稿多投,在劝他们“耗子尾汁”之外,我也经常纠结:一稿多投到底算不算学术不端?两个核心同时刊发了我的论文该咋办?直到一次酒后连投18个C刊,半年而不得,才发现不是年轻人不讲武德,是我想多了。


8. 经常收到拒稿能够增强大学老师的抗打击能力。


第一次拒稿会心灰意冷甚至怀疑人生,拒得多了就习惯了,这和找对象的原理是一样的,我们单位一小伙,32岁时第一次失恋,寻死觅活,现在42了还没结婚,照样心如止水,据他亲口说,都是因为不断拒稿才练就了百毒不侵、油盐不进的良好心态。


9. 经常投稿可以锻炼语言能力。


最近给老婆发微信,她经常夸我文笔好,我哪里知道,我把最好的文笔和最美的自荐信都写给了……编辑。


10. 经常发普刊能够融洽同事关系。


最近C刊难发,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一篇稿件,不管投稿的期刊有多妖娆,但折腾来折腾去,最终归宿大概率是普刊


普刊发多了,领导认为我虽然能力不行,但很努力;经常在知网查我论文的同事也不再把我当成评职称的竞争对手,而是亲切地送了我一个雅号:普刊老王子。


11. 经常投稿可以摆正心态,提升境界。


以前我的认识很偏颇,认为投的不是稿,是梦想,毕竟心若在,梦就在。


但最近两年,我的认识逐渐上升,在一个个漫长的等待之后我才发现,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投的不是稿,投的是寂寞。



论经常投稿对增强大学老师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