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
关于广州,我总是想写点什么,作为在广州四个区都生活过的人来说,广州的各个面貌都曾经窥探过。见证过城中农村人头攒动的样子,也看过高楼大厦的霓虹闪烁。这是一个多面、包容的地方,是很多人梦想的开端,也是很多人回归的港湾。
一座城市的温情,体现在人群。在广州,最让我注目的不是多少光鲜靓丽的白领,而是一大早赶公交的银发一族。他们或拉着拉杆书包去买菜,或带了孙子孙女在散步,或背着包参加了老年旅行团。他们即便年纪很大,即便可能行动不便,可是在街道边你还是可以看见他们的身影,这个诚实给了老年群体充分的尊重,这是其温情的一面。我时常穿过广州的巷子,哪些巷子两头,连接着上了年代的久远的旧房子,里面阴暗潮湿,老人家为了晒太阳时常搬个椅子出来巷子口,面目温和慈祥,我时常想,如果到我老年的光景,也能像这样照一模初阳,那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也许时间够快,这样的幸福也不会很远。年老是个人面临的重大命题,也是一个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体现老人的诉求,让老人最有尊严最体面地生活下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我们的未来。而广州,无疑提供给全国一个优秀的样本,每个社区的长者饭堂,每个社区实现的一公里生活圈,都可以让老人以及都会变成老人的年轻人提供着生活的便利。
而广州的另一个重要的人群,就是居住在城中村那一张张朝气的面孔。城市拥有外来人口是保持青春活力的秘诀,我经常在广州看见最时髦的衣服,那些品质虽然不高,但是款式很网红,而且价格不贵的衣服,成为年轻女孩常常挑选的店铺。而在地铁上,也时常看见结伴的女孩子一起逛街等等。而夜宵更是年轻人的必需品,在城中村,十点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各种小吃摊,烧烤、生蚝、炒粉,一应俱全,晚上加班饿了,穿上拖鞋下楼走几步,花上几十块钱就可以大快朵颐。虽然吃的不健康,但也轻快自在。
广州的第三个印象,当然属于那一波又一波赶不上地铁的人群,我曾经见识过早上八点的地铁站,人流大的时候么限流,排成长龙的人群像极了流水线密密麻麻的商品。好不容易过了安检,赶紧冲下站台,发现下面依旧是摩肩接踵,有的时候甚至要等好几辆车才能上到车。挤地铁的时候,真切地感受到人的平等,平等地被生活挤压。不论你是西装革履的男士,还是精致靓丽的都市丽人,还是头悬梁锥刺股的学生,都在这同一趟列车中奔赴各自的目的地。其实在那个时候,你会感受到自己其实是渺小的,其实丢到人群中,你也没有什么两样。也没什么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