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装KV-1主炮的玛蒂尔达坦克【翻译】
https://warspot.ru/7198-novyy-mech-dlya-matildy
原作者Юрий Пашолок,发布时间2016/10/16
https://www.tankarchives.ca/2017/12/matildas-new-sword.html
英译者Peter Samsonov,发布时间2017/12/16
个人授权翻译
沙漠女王的哥萨克弯刀
1941年10月11日,PQ-1船团驶入阿尔汉格尔斯克港,这是第一支向苏联运送武器和军用载具的英国船团。船团成行得益于7月12日在莫斯科签署的“关于苏联政府和英国政府在对德战争中的联合行动”协议。在运输的货品中包含了玛蒂尔达3型坦克,英国方面总共发出了1084辆,其中有933辆(苏联方面的数据为918辆)成功运抵。
炮荒
北线的坦克运输根本称不上什么钢铁洪流。根据档案,只有49辆玛蒂尔达3型在11月至12月间抵达。大部分的坦克被分配给了第136坦克营(20辆)和第132独立坦克营(12辆)。在苏方文件中,这些坦克被称为MK-Ⅱ、MK-2或玛蒂尔达。
英制坦克相当奇特。该车的质量仅相当于一辆中型坦克,但装甲厚度却与KV-1一个水平。双莱兰(Leyland)柴油发动机严重限制了坦克的速度,但作为步兵伴侣来说也够用了。
在运抵的49辆坦克中,有6辆因为发动机使用的水冷却剂结冰而被冻坏。电解液的密度过低也导致了许多坦克的电池在低温条件下出现了故障。

出现的问题不止于此。有些坦克出现了缺件的问题,但另一些坦克上则配备了双倍的零件。坦克没有拖缆。超过1/3的坦克没有防水布。散热器因低温损坏,主要汽车和装甲总局局长Ya·N·费多连科(Fedorenko)中将因此跑去对米高扬(Mikoyan)大发牢骚。
对坦克的一知半解导致了更多的损坏案例。该型坦克的前部是一个楔型结构,覆盖在上面的装甲裙板挡住了附加工具箱。技术人员对此并不知悉,他们成功地通过将拖缆挂在裙板上拖曳坦克的方式将裙板撕毁。

船团送来的坦克首先被运往高尔基(今天的下诺夫哥罗德),那里设有外国坦克接收中心。中心专家最头疼的问题便是损坏的坦克。截至12月初,在高尔基收到的137辆玛蒂尔达和瓦伦丁中就有多达58辆无法使用。高尔基汽车-坦克训练中心(ABT中心)的工作人员被迫使用数量紧缺的进口零部件来维修它们,其中缺口最大的是电池。
ABT中心的工作人员遇到了另一个问题:玛蒂尔达坦克有一个用于变速箱操纵杆的压缩机,它在低温条件下运行状态不佳。“撕裙板”的现象在这里重演。此外,事实证明,玛蒂尔达的光滑履带会导致坦克在冰上打滑,前线的坦克因此出现了翻入沟渠中的情况。
另一个问题是装甲裙板的结构,它将悬挂系统盖了起来,导致后者经常被雪和泥巴堵塞,当这种混合物冻结时坦克便会瘫痪。

坦克最大的问题是武备:两磅炮(40mm)没有高爆弹。英国人自20年代Mk.Ⅰ中型坦克以来的学说认为,这种火炮应该只被用于对抗敌坦克。
苏联专家认为是英国方面故意扣留了应当发出的高爆穿甲弹,但其实并没有这回事。缺乏备用炮管使得事情进一步复杂化:如果坦克的主炮损坏,那么它就只能充当一辆机枪坦克(超轻型坦克);发生这种事情的概率还是很高的,因为每辆坦克所配给的弹药都不超过5到6发。考虑到1941年秋冬季的激烈战况,这种短缺没法很快解决。现在需要的是以最快的速度另辟蹊径。
换装KV-1的火炮
给玛蒂尔达坦克更换武器的提议具体出现在何时已经不得而知。它可能出现在11月中旬,当时也出现了给瓦伦丁坦克换炮的计划。
瓦伦丁再武装计划的发起者是机械化和摩托化军事学院(Военной академии механизации и моторизации,VAMM)炮兵系主任,一级军事工程师N·S·奥古尔佐夫(N.S. Ogurtsov)。他向V·G·加宾(V.G. Grabin)请求帮助,后者则将任务分配给了他手下的高级设计工程师P·F·穆雷拉耶夫(P.F. Muravyev)。在瓦伦丁2型的炮塔上安装一门45mm炮的项目进展迅速,坦克在12月2日便开始接受测试。

玛蒂尔达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尽管装的都是一门两磅炮,苏联专家却并不希望将其换成一门45mm炮。玛蒂尔达的质量已经接近中型坦克的水准,而其防护更是可以媲美重型坦克,该车的三人炮塔完全可以装得下一门更大的火炮。
92号厂刚好有一门可以满足需求的火炮,这便是F-34的改进型,76mm ZIS-5火炮。玛蒂尔达坦克直径达1370mm的炮塔座圈完全可以满足火炮的安装需求。我们并不清楚改装的工作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但考虑到这两辆坦克在同一天展开了测试,其完全有可能是平行开展的。

WD编号为10157的玛蒂尔达3型被选作测试样车。主炮、贝莎机枪,连同炮盾、炮盾框架、炮盾装甲、弹药架、布伦机枪、布伦机枪架、车长座、无线电台在内的一些部件被拆除。火炮和贝莎机枪被当作其他坦克的备件,布伦机枪则被扔给了步兵单位。

炮塔中安装了一门ZIS-5火炮,火炮炮架得到了修改以适应玛蒂尔达坦克。炮盾则选用了一个测试版本的ZIS-5炮盾。炮塔和炮架的装甲之间安装了一个特殊的垫圈(liner),原型件使用高碳钢制成,但量产型将会改用装甲钢。
同轴机枪使用了苏联自产的DT机枪,这样一来坦克就摆脱了对英国货的依赖。火炮行军锁也得到了调整。脚踏扳机暂时被拆除,但计划在量产型上将其重新安装。
炮手座参考了T-34座椅的设计,将座位连接到炮塔上的支架则得到了重新设计。炮塔平台的支架也需要重做。火炮高低机取自ZIS-5,原有的方向机则得到了沿用【译注:原文是The turret traverse mechanism was pulled back,不太明白意思,欢迎各位提出自己的见解】。炮塔顶部的排气扇被抬高了50mm,其装甲护罩样式也得到了调整。
弹药架得到了彻头彻尾的改变。安装了一个容量为28发的水平弹药架(4个弹药箱,每箱容弹7发);侧面的垂直弹药架可放置6发炮弹;车底弹药架可以容纳4个弹药箱,每箱5发炮弹。新玛蒂尔达总共能够携带54发炮弹,这逊于T-34的77发,但也还说得过去。相比之下,原装的玛蒂尔达能够携带69发两磅炮炮弹。

国防委员会(GKO)在12月1日下令对更换武器的玛蒂尔达坦克进行测试。测试从2号一直持续到11号,目的是研究新坦克以确保其满足指标,顺带检查车组的工作条件。
测试结果表明,操作高低机所需的力不超过6kg,处在正常范围内。在平地上使用方向机所需的力不超过5kg,但当坦克倾斜6°时这个数字会飙升至30kg。此问题并非玛蒂尔达坦克独有,T-34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有两种解决方法:习惯它,或者在炮塔后部加一块1000kg的配重。
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发动机舱顶部的散热格栅会挡住炮塔旋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人提议将切掉其中四个格栅,并将炮盾装甲从底部算起往上切掉50mm。
测试期间未出现车辆故障。

测试结论如下:
1、经过对国内外的武器对比、新炮架的检查、驾驶和射击测试,我们得出结论,给M-ⅡA坦克换装76.2mm ZIS-5火炮和7.62mm DT机枪有其合理性。
2、有必要按照第Ⅴ节的标注对炮塔进行调整。
3、我们认为可以在克拉斯诺耶-索尔莫沃(Krasnoye Sormovo)的112号厂组织新炮塔零件的生产和旧零件的改造。
4、新生产和改造的零件应当和坦克车体一起送到拥有必要的起重设备和焊接设备的厂房。
功败垂成
完成改造的玛蒂尔达坦克在1942年1月被送到了莫斯科,接受领导人的审查。同时进行讨论的还有生产120门火炮的提议;现在,玛蒂尔达坦克上的该型火炮被相应更名为F-96。费多连科强烈抵制该方案。1942年1月9日,他向负责军备相关事务的贝利亚去信:
技术部队少将兼92号厂厂长加宾同志为两型英制坦克安装了国产武器:玛蒂尔达和瓦伦丁。瓦伦丁坦克用45mm坦克炮和DT机枪替换了40mm炮和7.92mm机枪。原型车在高尔基的第92号厂进行了测试,并在莫斯科展出。
根据我个人对测试文档的审查,对英制坦克的再武装是毫无意义的,理由如下:
1、瓦伦丁坦克:45mm炮的穿深跟英制40mm炮别无二致,因此更明智的做法是将国产火炮保留给国产坦克,并在英制坦克上继续沿用原装的英制火炮。
2、玛蒂尔达坦克:76mm炮的安装不尽如人意。炮塔过于狭窄,让人不适。安装76mm炮也需要进行大量改动,保留原装火炮有其合理性。
目前,英制坦克的弹药供应充足。如果炮弹的供给出现了问题,更应当考虑的问题是如何组织生产炮弹而不是给坦克换上国产火炮,特别要考虑到的是,40mm炮弹本质上不过是一种结构简单的曳光穿甲弹。

费多连科道出了弹药供应问题的真相。1941年11月下旬,主要汽车和装甲总局与英国驻苏军事代表团之间通信来往极其频繁。12月5日,梅森-麦克法兰与费多连科进行了私下会晤。
谈判解决了英制坦克运输的大多数问题。首先,英国人开始在冷却系统中加注大量的乙二醇,并在坦克的侧面用俄文写明了禁止偷喝的警告。使用了而更耐寒的润滑剂以提高坦克的冬季作战性能。
每辆坦克的备弹量也增至671发,大概是10个弹药基数(loads of ammunition)。最后,除了安装两磅炮的常规坦克外,安装了3英寸(76mm)榴弹炮的玛蒂尔达3近距离支援坦克也被运抵。这些坦克没有穿甲弹,取而代之的是高爆弹和烟雾弹。首批玛蒂尔达3近距离支援型在1941年12月20日随PQ-6船团抵达,同时抵达的还有玛蒂尔达4型坦克,这是红军中数量最多的玛蒂尔达坦克。总共有915辆玛蒂尔达坦克抵达苏联,其中包括有156辆玛蒂尔达4近距离支援型。

该项目遭到取消的真实原因并不在此。首先,该项目的发起者是炮兵总局而非主要汽车和装甲总局。两个部门之间的复杂关系对此功不可没。
此外,费多连科并不希望112号厂跑去为英制坦克生产火炮。他们好不容易才启动了T-34的生产,并直到12月才现了月产量破百的目标。尽管如此,产品的质量仍存在问题。在这种关键时刻给112号厂分配其他任务势必会降低T-34的产量。
同时,ZIS-5的进展可谓是诸事不顺,它的产量只能勉强满足KV-1的需求。因此,费多连科有充足的理由来反对在玛蒂尔达上安装F-96的方案。【译注:这段英版没有,补充自俄版】

尽管进行改装工作在客观上确实存在困难,但将这一方案取消无疑是一个错误。到1942年春季,两磅炮已经对付不了除轻型坦克以外的德制坦克了:新的中型坦克正面厚达50mm,很难被击穿。拉垮的武备是玛蒂尔达坦克停产的原因之一。
安装F-96火炮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坦克的火力,并允许其使用高爆弹。在这之后,直到该型坦克退役为止,各种对其未能成功换炮的抱怨层出不穷。
1942年夏季,本有机会去指派其他工厂生产相关的零件,并且此时手里有ZIS-5火炮的工厂也不止92号厂一家;但到那个时候,该方案已经被彻底地扔进了废纸堆。英国人也没能成功地增强坦克的火力,他们在玛蒂尔达坦克上安装六磅炮(57mm)的方案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