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旱灾——如何识别干燥综合征?(3)
人体的旱灾——如何识别干燥综合征?(3)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干燥综合征“表象是草木干枯”,“实质是土地干涸”。但“草木干枯”不一定代表着“土地干涸”。所以诊断这个病,既要看“草木有没有干枯”,又要看“土地有没有干涸”,更要看“土地干涸的程度”(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治疗方案)。

人体内是否干涸、干涸到什么程度呢?这需要我们做许多方面的细致工作。
除仔细、系统询问了解各个方面的病情之外,还根据个人情况的不同,合理选用各种细致检查/化验,以了解口腔、唾液腺、唇腺功能,眼睛、泪腺分泌功能,体内免疫功能的紊乱程度,各种免疫细胞的功能状态(有无蠢蠢欲动的“造反派”),有无自身抗体(各种搞破坏的作案工具),各处内脏(如肝肾肺等等)的功能,有无骨质疏松,有无肿瘤的苗头,等等。

基础上述的工作,我们就可以做出该病的诊断,并判断病变的范围、轻重、缓急,并据之确定治疗方案。
事实上,因为不同患者的疾病表现差异很大,这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在过去四十年间,国内外学者不断推出了很多“诊断标准”。

但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标准都是死板的,都是人为划定的。制定这些条条框框,在实际工作中绝不是万能的,“不能用同一个尺度来衡量每一个人”。看病,用药也是一样,一张方子不能治疗所有干燥症患者。
很多早期病例、不典型病例、或特殊病例,如果教条主义地套用标准,往往会出现漏诊,或“冤枉好人”。

这也是为什么咱们沈阳慈一堂中医的“生津润燥汤”,是医师组总结的经验方,基础疗法。因为实际的会诊当中,每位患者的病情,病因,症状都是有所不同的。咱们的大夫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在疗法的基础上调整用药,一人一方,针对性治疗。

两则案例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

本案患者以关节疼痛为主症,故辨为痹证。经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盛为痛痹,湿盛为着痹。虽有如此分辨,但总属外邪入侵,留而未去,痹阻经络,故令疼痛,所谓不通则痛是也。今治疗以祛风胜湿通络止痛为主。
【案例二】

本案患者以口干,眼干等腺体分泌的症状为主,以“燥热"象为主要特征,但患者服养阴清热之剂效果难彰。高师则非见燥热论燥热,以益气生津,养阴清热奏功。犹如风助浪行,渠成水到,而使阴津自充则燥热自解。

从以上两个案例了解到“一人一方,针对性治疗”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