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还是科学?全干货为你拆解播放器煲机真相!
HiFi圈里,“煲耳机”基本已有公论,通过加速振膜老化达到更好的物理顺性,从而降低失真度,而“煲播放器”始终是争议很大的话题:煲了到底有没有用?有多大用?众说纷纭。“玄学派”放言——煲播放器纯属心理安慰,其实只是在煲耳朵,听越久越习惯而已!“科学派”不服气——1000小时后的xx播放器,完全脱胎换骨!那么播放器的煲机真相到底如何呢?

煲台机=煲电容
对于优秀的HiFi播放器,电容是影响音质的关键要素,电源滤波、信号耦合等等,其中以薄膜电容为代表的电解电容在煲机后,会对播放器的整机音质起到提升作用。该种电容需要老化一定时间,指标才能趋于稳定,达到正常工作状态。例如素质堪比“小台机”的乐彼LP5播放器,在左右声道分别配备了两颗ELNA音品专用的丝绸电容,就属于电解电容,在经过200小时的煲机后音质会相对明显的改善。

由于电解电容体积巨大,一般情况下便携播放器极少使用,多见于台式HiFi播放器中。通过仪器,也能佐证煲电容对音质的影响,拿享声旗舰级网播A300为例,新机的总谐波失真在0.00078%,经过大约200-300小时煲机,其失真度就会降到0.0007%以内,HiFi性能有较显著的增加。

煲便携机=煲电感
由于大多数便携播放器没有电解电容,而是用贴片陶瓷电容或钽电容取代,此时煲机几乎就等于煲电感。电感是把电能转化为磁能并存储起来的元件,结构类似变压器,但仅有一个绕组,再由骨架、屏蔽罩、封装材料和磁心组成。

根据“热胀冷缩”原理,煲机时,电感受热膨胀,内阻轻微变低,此时会有一个瞬时电流变化。伴随着突然放电,就会发生“电生磁”,从而在电感内部产生轻微振动,若材质太紧,放电速度会减慢,让电感和磁心保持适当的距离,这种振动可以很好得被释放,理论上也会有益于电气性能。

煲机区别:台机普遍大于便携播放器
煲电感需要一定时间的温度,温度越高、效果越好,但短时间内变化极难听出,大概要到500小时才会有可闻区别,比如享声MR1播放器,经过300-500小时的煲机,实测会有明显的音质变化。而电解电容所需煲机时长更短,能更快速地进入良好工作状态,对于大量使用电解电容的台机而言,音质上的改变也会更加明显。

总之,播放器的煲机是有科学依据的,本质上就是让内部电路工作,使电容或电感等重要元器件达到理想工作状态。现在已经有部分HiFi播放器厂家开始随机附赠“煲机头”,其实就是一个负载电阻,用家只需让播放器保持开机播放状态,再在耳机输出(PO)口接上“煲机头”即可“开煲”,至于煲后的效果,就看各位“金耳朵”的耳力了。

作者:林实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