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先说结论,个人感觉影片很让人失望

2021-06-24 10:42 作者:阿尔托利雅·潘多拉贡  | 我要投稿


电影开场就有很大问题点

1.杂牌混编,历史上是中央军的精锐抽调,没有其他部队混编进去

2.百姓麻木,历史上上海人民大战开始就全力支持抗日

3.逃兵一堆,还逃了好几回给我们看,四行仓库血战到底哪来的逃兵?

4.国军拿俘虏练枪,这特么是日军干的事好吗!电影拍这段啥意思?

我为什么感觉失望,电影宣传说要还原历史,结果看完后,我觉得只有服化道还原了吧,至于故事嘛,主线淡化,细节靠编。

首先我认同真实的八佰壮士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因为他们在敌众我寡的情形下,依旧死战到底,打出了中国人的骨气。

先看这是真实的地图,电影的四行仓库挪了下位置,不知道为什么,反复出现的这座桥其实在租界里面。

对比这张图,就知道这部电影多扯淡了

说背景

校长说,“国际观瞻是大局嘛。”故事背景就是校长为了获得国际支持拿八百战士的生命去做的一场戏。

真实的结局并不好,参考百度百科,八佰战士因为命令没能战斗到最后,他们被下令撤退租界,进入租界后就被缴械软禁,最后日军进入租界就成了俘虏,这期间校长的政府完全放弃了他们,一直到抗战结束,集中营内的幸存者所剩无几。

说影片,

这部电影艺术手法很奇怪,从头到尾各个镜头给我的感觉就是强行煽情,表现的很假,很做作,很尬,不自然,难以共鸣。

举例来说吧,

  1. 保安团遭遇日军一触即溃,毫无反抗之力被屠杀,手里的枪是拿来看的?电影里出现的地方军基本是逃兵,但从事实来看地方部队并不差,淞沪会战很多都是死战到底的,所以这算抹黑吗。

  2. 那神奇的白马给了一堆的镜头,我到现在都不是这是在隐喻啥

  3. 一般打的天翻地覆,一边还是歌舞升平,镜头很有表现力,艺术对比?我觉太假了,逻辑不通啊,弘扬爱国情怀,表现国人麻木,凸显战争残酷,可以拍啊,但是不要靠瞎编啊。

  4. 战士抱着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场面,这应该是感人的场景,真实的事件也有,但是不可能像电影里这般排队去送的

  5. 四百人把手的地点,硬是让日军偷摸进来好几次,怎么防卫的?岗哨呢?你告诉我这是德械精锐部队?

  6. 天化日之下,硬刚日军狙击手送电话线,这种事晚上去不好吗?硬是要去你用什么挡一下不行吗?再不行,桥那么宽,对面又没架设机关枪,多几个人不就冲过去了?

  7. 升旗为什么不把旗子捆在电梯井那里,要立在正中央,敌人飞机来了还要用人去固定,哪个鬼才想的?把人命当成什么?

  8. 为什么要拍这几个逃兵,展现个人成长?拜托,德械师这都打了多久,剩下的都是老兵了,所以才送几个杂牌新兵过来应加戏是吧。

  9. 谢晋元团长,这本应该是这个故事的主角,在他高超的指挥下,部队以寡敌众,伤亡几乎一比一,结果电影里才给了几个镜头

  10. 给逃兵一堆镜头,把他们塑造成主角,先不说人物立不立的起来,在历史战争影片里弄这么几个人到底有何意义?

  11. 退慢动作表现战士挨子弹,没有的历史剧情还加了十几分钟,难受之极,不是被感动的,而是被尴尬的,先不说这符不符合史实,还是逻辑不通,日军真要拦截,难道只会开枪,迫击炮炸桥不更快?

电影槽点太多,暂时想这么多。很少写长评,这部实在让我难受。

说到淞沪会战,电影不止这一部,另一部《捍卫者》,讲述姚子青死守宝山战斗到最后一人的故事,从电影成本到宣传都远不如这部,但我觉得比《八佰》好看的多,不是我硬要踩一捧一,而是同样都是淞沪会战,同样都是国军抗日,一个看的热血沸腾,一个看的尴尬至极。




先说结论,个人感觉影片很让人失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