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办奥运赚钱吗?洛杉矶狂赚2.5亿美元,蒙特利尔背上20年债务

2022-02-14 21:35 作者:天业路商业观察员  | 我要投稿

2月4日,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开幕式当晚,CCTV-1单台最高收视率9.4%,市占率则达到了惊人的44.3%,可以说当天晚上电视机前将近一半的观众,都在关注这场精彩的冰雪盛宴。

由于疫情原因,这届冬奥会注定与以往不一样。

原计划公开销售门票的方式,被调整为定向组织观众现场观赛,这意味着举办方不但要投入大笔资金防疫,还要面对观众与游客大幅度减少,影响了旅游与门票收入。

我们顶着疫情办奥运,这笔买卖到底是赔了还赚了?

砸钱办奥运

若是单纯算经济账,申奥实在算不上是什么优质项目。

自从1896年第一届雅典奥运会开幕,直到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前,办奥运根本不赚钱,稍有不慎还会赔钱。

1972年的德国慕尼黑奥运会,主办方为奥运花费了10亿美元,最后亏损6亿美元,而且奥运举办期间,还发生了11名以色列运动员被恐怖分子杀害的恐怖事件。

慕尼黑的血色尚未消散,1976年的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又贡献了新的反面教材。

这座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的城市为了打造一场独一无二的奥运会,斥巨资建设场馆及配套设施,导致当地政府入不敷出,不得不举债办奥运。

一场15天的奥运会,让蒙特利尔亏损约24亿美元,欠下10亿美元的债务,整座城市300万市民花了20多年的时间,才将债务还清,还由此诞生了创造了一个新词——蒙特利尔陷阱。

夏季奥运会亏钱,冬季奥运会也不遑多让。1980年,纽约普莱西湖镇举办的冬奥会,就让仅有3000人的小镇欠下800多万美元债务,濒临破产,幸好最终纽约州代为支付了全部债务,才让事情得以圆满解决。

诸多举办奥运血亏的教训,严重影响了申办奥运的热情。

1984年,美国洛杉矶申奥成功后,美国民众没有丝毫喜悦,甚至走上街头抗议,高喊着“休想动用我们一分钱的税金来办奥运”。

美国官方对举办奥运的态度也相当冷淡,洛杉矶所在的加州政府专门出台了一部法规,禁止洛杉矶奥运会动用任何财政收入举办赛事。

美国总统里根明确表态称:要钱没有,洛杉矶市政府想办奥运,只能自己想办法筹钱。

官方不肯承担奥运经费,洛杉矶奥运会筹备组情急之下,决定去民间寻找“接盘侠”。

他们找到了一位名叫彼得·尤伯罗斯的大型旅游公司老板,而尤伯罗斯很有意思,不但慷慨解囊给奥组委捐款,打破筹委会账目的“零记录”,献上了一条靠“赞助”筹款的妙计。

在他的安排下,这届奥运会每个项目都只有唯一的一名赞助商,而每位赞助商出资则不能低于400万美元。

物以稀为贵,尤伯罗斯人为造成的“稀缺性”,让商界大佬们为了广告位展开激烈竞争。

比如日本富士狂砸700万美元,击败行业巨头柯达抢来一席之地;可口可乐为了阻击百事可乐,也不惜拿出了1260万美元的赞助费,这几乎是可口可乐全年广告投入的十分之一。

洛杉矶奥运会筹备组由此扭亏为盈。这时,尤伯罗斯又提出电视转播权竞标的赚钱新方案。

一时间,全美各大媒体纷纷投标,美国五大电视广播巨头之一的美国广播公司(ABC),以2.25亿美元的天价成功拿下奥运会的转播权。

在尤伯罗斯的神操作下,洛杉矶奥运会一举扭转了前人办奥运亏钱的历史,狂赚2.5亿美元,带领着奥运会正式进入商业化时代。

奥运经济哪家强

追寻着洛杉矶奥运会的脚步,巴塞罗那奥运会将奥运经济进一步推向高潮。当地奥组委在筹办奥运之初,就计划借着奥运的东风,改善巴塞罗那落后的城市建设及基础设施。

这一计划在1989年至1992年间成为现实,据媒体统计,巴塞罗那的道路设施在奥运筹备期间增加了15%,污水处理系统增加了17%,绿化带和海滨旅游区增加了78%,人工湖和喷泉增加了268%,还建成了5公里长的海滨沙滩,并修建了两条环形公路、两条隧道,同时改建了港口、飞机场和城市的排水系统。

旧貌换新颜的巴塞罗那,在奥运会之后迅速成为国际著名旅游城市,旅游收入大幅增长,如今旅游已成为巴塞罗那最重要的财政支柱之一。

巴塞罗那的成功,让人们逐渐意识到,奥运经济绝不仅仅在于为期16天的奥运会。

事实上,奥运的经济效益早在奥运开始前4年的奥运准备阶段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奥运会只是放大了奥运经济的吸金能力,而奥运结束后,奥运经济仍在继续发力。

拿北京冬奥会来说,自从2017年2月,北京冬奥会的市场开发工作开展以来,冬奥会已签约了45家赞助企业,这其中包括官方赞助商11家、独家供应商10家、合作伙伴11家、还有13家官方供应商。

可以说,冬奥还没开始,主办方就已经赚了一笔赞助费了,不仅如此,北京冬奥会还打造了软萌可爱的吉祥物“冰墩墩”,并开发了一系列“冰墩墩”的衍生周边及其他16个类别的5000余款带有冬奥元素的特许产品。

除了奥运产品,北京冬奥会赛事全球转播费的收入也同样可观。有研究机构预计,北京冬奥会转播收入将突破11亿美元,超过平昌冬奥会9亿美元和索契冬奥会8亿美元。

高额转播费的背后,隐藏着北京冬奥会高水平的基建设施。

为了配合冬奥会的举办,北京修建了首钢滑雪大跳台、轨道交通11号线西段等冬奥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十个领域的72个重点项目,还完善了张家口赛区76个冬奥项目的配套设施,总投资额超过2000亿人民币。

需要指出的是,冬奥的基建费用虽然不菲,可许多基建项目原本就是计划修建的民生工程,奥运只是加速了它们的修建进程,而随着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还带来了“乘数效应”,助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冰雪旅游产业。2021年,我国新增滑雪相关企业1206 家,同比增长61%,其中有741 家相关企业,分布在冬奥会举办地河北省。

更重要的是,冬奥还加速地区经济结构调整。

随着冬奥会落地,奥运相关的高端体育装备制造业、旅游业、物流等产业,也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体育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更深度的融合,不但重塑了经济发展架构,还推动了首都经济圈与京津冀协同发展。

由此看来,申奥虽然成本高昂,但举办奥运带来的收益也十分丰厚。本届冬奥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消费者正在书写他们与中国的冰雪奇缘,而奥运与人类的奇妙缘分,也将随着奥运的经济效益与商业化运作,不断续写新的篇章。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无法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作者:梨院月夜



办奥运赚钱吗?洛杉矶狂赚2.5亿美元,蒙特利尔背上20年债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