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最近一件件热点事件,让我对明天充满无奈。

2023-07-23 19:33 作者:布兰妮·赵四  | 我要投稿

        《四川大学张薇事件》、《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李敬言事件》、《上海地铁女子辱华事件》、《黄德义浮桥案》、《彭宇案》。
        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正在见证社会风气的又一次畸形发展?
        这里我先解释一下提到《彭宇案》的原因——它对大众的观念进行了一次畸形的影响:让“老人扶不扶?”这种本来为人所不齿的疑问开始被人所接受,多年过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常识还是贬义是不是已经模糊不清了。当然《彭宇案》只是影响比较大,但要说靠它一己之力就改变了所有人的观念,那是胡扯无疑,《彭宇案》只是把这种观念的种子初步埋到了人的心里而已,这颗种子从生根发芽到茁壮成长到枝繁叶茂,还需要很多与《彭宇案》相似的助力。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李敬言事件》就是这样的存在,《地铁女子辱华事件》其实也是,它们的共通点都是以正面的初衷做事,得到了反面的回馈。我不说处理是不是公正,但我要说这样的处理结果就是不合适,这样的处理结果就是会引导人心向黑暗靠拢。
        说完了为“旁观者”推波助澜的,再说说为“局中人”添油加醋的——《四川大学张薇事件》。“偷拍”,“新闻系”,“双一留”,我提取关键词的能力还将就吧?为啥提的是这几个词?因为这是我粗浅的认知里暂时能想到的可能会对恶劣影响造成助力的几个点。
        首先关于“偷拍”,我的观点可能会引起部分女性的不适,如果您觉得我的观点不对,那么错的一定是我。回到正题,“偷拍”是指未经他人同意私自拍摄他人的一种侵权行为(这个释义如果不太严谨还望见谅),“偷拍”这种行为本不限定性别群体,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偷拍”这一行为,在很多时候,只有男性侵权女性才会受到惩罚,反之则极其罕见,当然我们这里不聊性别话题,只是这样的观念使得张薇案中的农民工大叔的处境,就更容易被男性代入,男性就有可能会对“在公共场合使用手机”这件事进行风险预估,熟悉吗?做什么还不需要风险预估了,比如扶老人?呵。
        关于“新闻系”其实我想表达的并不太多,也不太愿意多说,只是看到《上海地铁女子辱华事件》中,警方认为王某拍摄的视频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在没收其手机期间就将原视频剪辑之后删除了,针对这个处理有些网友的弹幕就嘲讽说警方不会是学新闻的吧,说实话看到这样的弹幕我先发笑了紧接着才感觉有些悲哀,笑其实是幸灾乐祸,也是我这里提到“新闻系”的原因,张薇事件这样不咸不淡的处理,对“新闻系”可能造成的最坏的影响,是给学习新闻专业的学子、从事新闻类型工作的人等等与新闻相关的东西,扣上一顶弄虚造假的帽子,我们现在都非常清楚这是以偏概全,但如果这种观念慢慢传播开来,其实多年后的绝大部分人,都不会去探究当年的事情和现在的观念的源头是不是以偏概全的,盲从的人永远都是大多数。这也是我感觉有些悲哀的地方。
        最后说说“双一留”,也把一直没提到的《黄德义浮桥案》拿来一起聊聊。公信力是一种看不见的东西,但公信力也是一种能被看得见的东西塑造的东西,“‘双一留’的张薇”,“退学的李敬言”,“行政拘留的王某”,是不是只有我和像我一样的很少人觉得自己对官方的信任度下降了?黄德义案第一次看到我是持支持黄德义态度的,只觉得天又黑了几分,紧接着案情反转了,黄德义的各种不义甚至违法行径被官方曝光出来,我很自然地反水了,没有一点心理压力,天又亮了。公信力是可以被塑造的,要“‘双一留’张薇”,“李敬言退学”,“行政拘留王某”,没问题,把理由证据让大伙都看到都听到,而且最好是快一点,因为普通民众都不会持续关注一件没有音讯的事情,还因为造成的影响是几乎无法挽回的,《彭宇案》就是最好的例子,十几年过去了,彭宇案终于真相大白了,彭宇当年撒谎了,那又如何,谁也无法将人心中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拔除了。

最近一件件热点事件,让我对明天充满无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