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百项氢能领先技术成果发布!多家企业现场签约!本次河北氢能大会上都说了这些!

2023-06-07 17:03 作者:中关村科技会展  | 我要投稿




6月3日,以“协同发展 氢装上阵”为主题的中国(河北)氢能产业应用生态大会在河北唐山隆重召开。


大会围绕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特别邀请十余位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等在内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知名教授学者、相关领域优秀企业代表、研究机构与知名媒体共200余人共聚唐山,集聚全国制、储、运、加、用、燃料电池、关键部件、核心技术等全链条创新成果,为企业提供展示最新技术成果的专业平台,促进行业共生共赢。


作为氢能中国行首站,选址河北唐山具有重大意义。氢能是唐山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


依托多项政策举措支持、区位优势,以唐山钢铁、化工、河钢集团为代表的企业目前正重点研发利用工业尾气高效低成本制氢、深冷储氢、用氢及纯化技术。多家制氢工厂已落地,其中规模最大的可服务氢能重卡800余辆,年产氢气7200吨,并已逐步辐射周边,构建包括迁安、迁西、滦县、曹妃甸和京唐港在内的输氢管道局域网。

由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董事长孙立永担任大会主持人。


孙立永 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董事长
田国良 唐山市市委副书记、市长致欢迎辞

田国良 唐山市市委副书记、市长致欢迎辞


田国良在欢迎词中提到唐山市场潜力巨大,进入新能源发展的新赛道,发挥工业门类形象的优势,在钢铁产业创新探索钢铁的性能的模式。预计“2025年产量要达到4万吨,努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基地;实施高效存储,建成加氢站12座。”


希望各位专家发挥专业优势为唐山氢能产业发展积极献策,也欢迎各位企业家深入对接考察,投资布局新能源示范项目,进一步推进高新企业重大项目前沿技术向唐山聚集,推动金融产业在唐山高质量发展。

高建锋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氢能产业是河北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支撑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高建锋介绍道,目前,河北省已初步具备氢能装备生产和研发的产业基础,拥有100余家氢能产业链企业、10余所从事氢能相关领域研究的高校和研究所,形成了上游、中游、下游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链和具有技术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主题分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彭苏萍做《中国氢能源与燃料电池发展战略研究》分享。

彭苏萍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


彭苏萍从氢能源与燃料电池发展的背景、途径、现存问题与战略思路四个方面全面解析了氢能作为“21的世纪终极能源”在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将逐渐代替传统能源。


他重点列举了我国氢能产业几大新兴领域——“绿氨”、“绿色甲醇”、“天然气管网掺氢”、“氢燃料重卡、船舶、”、“氢储能”、“氢冶金”。目前已全面布局重卡、公交、机车、船舶、航空等应用场景的落地。


尽管氢能源具有零碳、高效、能源互联媒介、可储能、安全可控等显著优势。但目前仍存在核心技术突破,设备依赖性强、部分地区政策同质化等问题还需解决。


未来10-20年将是我国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需从战略、政策、技术、资金、国际合作等方面积极谋划,通过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助力实现氢能源与燃料电池高质量发展!



随后大会迎来了第一个万众瞩目的环节


百项国际氢能领先技术成果发布



本次征集行动,汇聚了一批创新能力强、技术成熟度高、具有较好应用转化价值的产业技术成果,并将在大会结束后,给予多渠道集中推介、成果直通车定向推送、投融资匹配服务等支持措施促进优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这些优秀的技术成果将成为河北乃至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合作签约仪式


会上还举行了河北省氢能创新技术成果合作签约仪式,高效率高稳定性的碱性电解水制氢催化剂设计开发、高压射流切割制氢水设备、镁基固态储氢项目等一批氢能产业重点合作项目现场签约,助力氢能产业高效发展。




上图为河北省氢能创新技术成果合作签约仪式现场



主题演讲

河钢工业技术新能源事业部部长吉洪潮,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工程博士教学主任、车辆学院氢能与燃料电池学科责任教授杨福源先后分享了《中国式现代化河北氢能利用场景河钢实践》、《碳中和目标下的绿氢:现状、趋势及挑战》的主题演讲。


吉洪潮 河钢工业技术新能源事业部部长

吉洪潮认为,随着近年氢能产业不断发展与成熟,长续航、大载重的重卡领域已被普遍认为是氢燃料电池未来重要的应用场景。京津冀作为首批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享有最新的福利政策。


河钢集团一直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以引领京津冀地区零排放、零污染物流发展为切入点,布局氢能产业全产业链,目标是打造京津冀地区氢能产业领军企业,助推国家氢能发展与低碳社会构建。


杨福源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工程博士教学主任

车辆学院氢能与燃料电池学科责任教授


杨福源从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应用现状、产业链、制氢发展形势为切入点,通过深度分析以科技东奥氢能出行项目、海水电解制氢为代表的具体案例;展示了国内高校院所目前储氢原理及方案,他认为目前尚未存在完美的储氢方案。


同时,他总结了2022年国内共发布了在内173余项氢能政策、指南、意见、规划、标准,新注册氢能企业2905家,这些数字表明,我国正在从多维度大力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目前已在多领域成果再创新高,但还需从成本角度优化目前储运环节现存的问题。



圆桌对话

能源转型,绿氢接班,准备好了吗?

圆桌对话环节,由北京国鸿盛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咨询与政策研究负责人、中科院天空地一体化双碳监测与模拟实验室副主任、中国信通院双碳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史寅虎担任主持人。


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鸿基创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叶思宇,北京氢璞创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洵,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博士解超鹏,定州旭阳氢能有限公司副总工、氢能研究所副所长陈加利,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中国氢能百人会会员、河北省燃料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陈东方,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海鹏受邀出席,围绕绿氢在应用端面临的挑战、规模化的突破口、碳减排重要路径及未来展望四个话题展开讨论。


现场金句放送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最主要的核心挑战可总结为两点,一是降低成本,二是实现绿氢规模化。从制、储、运、加全环节降低成本,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利用终端应用驱动技术进步、规模化提升。”

——“如何看待绿氢在应用端面临的核心挑战?”


“要解决绿氢规模化问题,一方面需要正视储运环节。传统的运输方式增加了绿氢的成本,所以需要后续加快配套设施管道的建设,缩短周期,增加多元化技术应用;另一方面要关注绿氢的制氢端与应用端的匹配。”

——“规模化绿氢的突破口是什么?”


“脱碳减排的最优路径需要分场景与领域,以交通为例,新能源的商用车的渗透率仅占3.5%。2022年的汽柴油的消耗量消费量多达3亿余吨,其中柴油占较重比例。但未来氢能在商用车脱碳过程中的地位与路径是不可替代的,氢冶炼也将成为主要技术路径。”

——“绿氢是否能成为碳减排重要路径?”



“随着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的下降及市场对氢能源品质要求的提高,2025年很大可能将面临第一个时间拐点,随着储运技术的进一步的提升、终端应用的规模化及碳税等政策因素,2030年将成为第二个重要时间拐点”

——“绿氢的未来发展方向及时间拐点?”




上午的主论坛在几位嘉宾的愉快讨论中结束了,但本次大会的精彩内容还在继续......


继3月5日中国氢能产业生态应用峰会后,我们再次与能镜携手打造了本次“氢·talk”主题活动,延用轻松幽默的方式,为到场嘉宾及观众带来一场别样的氢能主题活动。




Part.1

协同之力·关键技术突破篇

北京质子动力发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吕大伟,带来《SOEC发展趋势及研发产业化进展》的主题演讲。


吕大伟 北京质子动力发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吕大伟首先带来一组直观数据,SOEC(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在短短3年内新增及装机情况呈爆发式增长。他在绿氢产业链中具有绝对优势(电压低,高效节能、制取的氢气纯度高,99.99%),国内陆续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扶持,大力推动了国内SOEC发展;国际上,欧盟、法国、、德国、丹麦均已布局SOEC并纷纷加大投入。其应用场景涵盖范围广泛、具有极大的市场空间,相比其他制氢技术具有低成本的绝对优势。


质子动力总部位于北京,目前在徐州、青岛、宁夏均设有分公司。目前已打通产业战略、市场、商务和项目整体方案设计、上下游产品研发及产业化以及电解水制氢系统集成,并与多家国企央企及各地政府保持紧密合作关系,达成战略合作。


圆桌对话采用接力问答的形式,由能镜联合创始人杨婧担任主持人,天津新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启东,北京中科富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宁永强,深圳市氢蓝时代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裁曹桂军、碳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李向军作为受邀嘉宾,在对话过程中深度就“降本”、“如何突破关键技术”等问题进行深度交流。


Part.2

未来之势·应用场景创新篇


中集安瑞科氢能研究院院长、安瑞科(廊坊)能源装备集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怀恩带来《氢气储运及家住产品现状及展望》的主题演讲。

李怀恩 中集安瑞科氢能研究院院长

安瑞科(廊坊)能源装备集成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怀恩首先向在场观众科普了氢气的不同储运方式(包含管道输送、高压运输及储存、球罐储存、地下大规模储氢、车载高压储氢系统、液化储运等)。随后引出了储运场景及制氢加氢一体站的组成,目前以广州中石化、雄安新区、潍坊诸城、国家能源集团伟代表的龙头企业已逐步落地加氢母站与能源补给站。


中集氢能在石家庄、南通、廊坊、张家港、启东设有五大生产制造基地。从事氢气储运装备、加氢站、海上制氢相关装备的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为氢能与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和产品服务,服务示范城市氢能建设,助力国家“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


博士,教授级高工,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氢能(氨能)技术研究中心氢电耦合系统与安全技术部负责人李轩做《加氢站关键装备开发》主题演讲。


李轩,博士,教授级高工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氢能(氨能)技术研究中心氢电耦合系统与安全技术部负责人


国家能源集团是全球唯一具有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航院、铁路、煤化工、火电煤炭业务的大型综合能源企业,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制氢运行企业。


目前我国加氢站占用量高大300余座,预计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突破至1000余座,市场规模达1200亿。具体可分为外部性加氢站与战略执行加氢站两种。之前几位的主题演讲中也提到了燃料电池重卡将逐步转型为液氮存储重卡,这就面临着对压缩机的考验、加氢协议的缺位等问题,也将是我们下一步重点解决的问题。



本篇章的圆桌对话环邀请到北京申威狮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明、氢动力(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刘国柱、北京顺亿达运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施军、北京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佟志超出席,就氢燃料电池在制、储、运、加各环节及应用场景的“规模化”展开深度讨论。


百项氢能领先技术成果发布!多家企业现场签约!本次河北氢能大会上都说了这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