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校LGBT封号潮背后的灰色生意

2021-07-11 01:56 作者:卢诗翰  | 我要投稿


刚刚看见那条辣眼睛的未成年LGBT图片后,我去搜了一下
不搜不知道,我感觉我好像挖到了一个产业链


2021年4月9日的时候,温州出了一个通过网络非法贩卖变性药的通告。

而如果你点进去看报道,会发现这个案子又是一个涉及未成年人跨性别者的案子引发的后续。

2
起因是2021年3月,温州市民刘女士发现自己未成年儿子在偷偷自行注射不明药物,再三逼问下才知道,儿子加了一个群,里面诱骗十几岁的男孩,先用女性用品刺激孩子,再一步步诱导孩子吃药变性。刘女士本以为儿子成了今天这样是他自己的选择,但发现这个群之后,她才明白,儿子变成了某些人的敛财工具。



然后,刘女士报案后,记者又去潜伏了一轮,结果又挖出更多的。
比如,群里基本都是未成年人,没有接受正规医院的变性手术,光靠药物不能彻底变性,所以往往需要终身使用变性药。
而因为没有经济来源,无法承担长期药费,所以群里甚至有介绍原交的中介~~

这个报道在4.9日发布,因为震惊很多人,所以温州警方在当天立即表示会成立专门调查组开展调查。



如果到此为止,那么这只是一起网络非法药物贩卖的事。
但,有意思的来了。


在4.9日的报道出来后,在留言中,
有网友表示“希望公安机关严查”,“要保护好祖国的下一代”;
也有网友认为“跨性别者往往属于性别认知障碍,需要引导”;

但还有网友表示“这是对跨性别群体的污名化和歧视,存在偏见”,而这一说法,竟成为不少人攻击记者和母亲刘女士的理由。
事实上,我现在去翻那个原报道,骂媒体无良歧视的还真不少。



所以,在4.11日,温州广电总台的《主编有话说》,专门又开了一个报道,
而这一次的主题是
《莫以“歧视跨性别群体”名义掩盖“网络贩卖变性药”的违法事实》


“跨性别者我们不苛责更不应去歧视。
然而,该则报道背后折射出的法律,伦理问题以及为未成年人变性群体提供、销售变性药的黑色产业链,才是主流社会关注的真正焦点。”

简单来说,你一个成年人爱咋地咋地我们不管,但忽悠未成年人,还以此贩卖药物赚钱,这黑色产业链我们忍不了。


也就是说,在这波高校LGBT封号潮前,早在4月份,就有媒体报道有人通过未成年跨性别群体谋利这事了,并且当时就有警方开动了。
但更有意思的是,我留意到这个报道里,那个组织者群主,又是自称来自贵州某大学。(这TM真的叫每次扫黄都有你啊)


当时这个新闻在网上没怎么掀起水花~但现在回头和这几波放一起看。
这个模式,有点厉害啊

先以LGBT的名义宣传,然后忽悠未成年人入群吃药,最后卖药赚钱完成商业变现。
钱赚了,还能顶个先锋启蒙的名头。
你要说我,你就是歧视跨性别群体

麻了,赢麻了
先锋,太先锋了

最后我想向各位先锋道歉
我一直以为你们是被拜登利用了变成他们的牌,现在看来,是拜登的牌被你们利用了啊。


最后,为防杠精我再强调一下,我从来不歧视LGBT群体也不歧视药娘,只要不违法我尊重每个成年人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
但是,这么一个围绕未成年人的黑色赚钱模式,一旦开动,为了能有更多购买药物的人,哪怕你不是也会想方设法让你是,后面还会发生什么恐怕是超乎你想象的。100%的利润,资本敢于践踏一切法律。


高校LGBT封号潮背后的灰色生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