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一造反王,朱棣回复建文帝的信多霸气

都知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最后登上了皇位。其实,朱棣在打到南京前曾经跟朱允炆谈判过。其价码最低是摄政王。

这次燕王能够取胜确实是有极大的侥幸成分在里面。首先,当时燕军已经陷入了战略被动,不用说首都南京,就连山东境内的济南他两次进攻都没能攻下来,被挡在了这里难以向南,如果这样下去,按照自己的实力,不用打仗都很可能被拖垮,这是胜利已经离朝廷不远了。然而意外发生了,朱棣不愧是优秀的战略家和军事家,他看到这种情况,已经知道了自己不能再像传统的方法一样进攻了,必须要使用奇招致胜。于是他决定跳过济南和山东,从安徽东进,直接进攻徐州甚至是南京,朱棣亲自率领军队走了这条路线,他首先攻打徐州,却不能攻克,之后决定直捣黄龙,直奔南京。没想到朝廷后防空虚,被朱棣逮个正着了。
绕开铁铉、盛庸后,三月间,燕王朱棣在淝河大败平安的四万追军;五月间,攻占泗州这一大明王朝的祖陵所在地,这预示着燕王朱棣问鼎天下之势,已无人能挡。

京师孤危之际,建文帝已无良策,只能一面诏天下勤王,一面派专使到燕王营中议和。
建文帝派去议和的专使是太祖的侄女、燕王的从姐,庆成郡主。
庆成郡主受命来到燕王营中,假托众亲王、公主的名义,劝燕王以天下百姓为重,接受议和。
燕王朱棣直接给了答复:“我之兴兵,别无他事,为报父皇之仇······(历数齐泰、黄子澄奸恶罪状,申明靖难的宗旨)如朝廷知我忠孝之心,能行成王故事,我当如周公辅佐,以安天下苍生。”
也就是说,燕王朱棣开出了最低议和条件,他要当摄政王。

大概是知道建文朝廷不会答应自己开出的条件,所以在这封回信的最后,燕王朱棣霸气侧漏地加了这么一句——
“如其不然,尔众兄弟亲王、众姐妹公主,当速挈(qie)眷移居守孝陵,城破之日,庶免惊恐。唯众兄弟亲王、众姐妹公主,审之详之。”
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城破之日,靖难大军不仅要屠城,宫廷亦免不了喋血,唯一不动刀兵的地方就是太祖埋骨的孝陵,尔等好自为之,不要再废话,乖乖守陵去,方能保全性命。
果然,待靖难大军开始攻城时,金川门洞开,守此城门的李景隆等人慑于雄主之威,开城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