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农历七月是“鬼月”,真有那么可怕吗?

2023-08-30 22:53 作者:法师推书  | 我要投稿

农历七月,民间俗称为“鬼月”,而在道教文化里,七月十五中元节这一天因中元地官赦罪阴阳两界,故冥府大开,百鬼夜行,所以民间也常常称为“鬼节”。这段日子里,地府鬼魂返回阳间跟亲人团聚,也有很多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阴间的无主孤魂都会涌到阳间,徘徊于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

在道教信仰中,鬼指人死后的灵魂,为什么叫鬼呢?古人给出答案:“鬼,归也”,也就是人死后成鬼(归),回到生命最初的地方。

《道藏》中记载:“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属天清而散,属地浊而聚。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归也。”

这个世界上有没有鬼?这个问题问的人很多,在诸多的恐怖传说中,鬼和人处在不同的空间之中,鬼能够看见人、戏弄人,但是人却看不见鬼。我们所认为的鬼,是人死后的灵魂所化。人生前有极大的戾气怨念,就会变成鬼寻找生前的仇人。因此,民间有“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的说法。

人死后变成鬼魂,往来十天地之间,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宗教信仰,凡人在世时,如果多做善事,死后经地狱十殿阎王的稽核后,得以转世投胎,重新做人;如果在世时作恶多端,便不得超生,被关在地狱里受诸般苦刑,受完苦刑后,转世投胎时入畜牲道,作牛作马。农历七月,民间有很多相关的各种禁忌,例如晾晒的衣服要及时收回来,不在室外过夜;八字轻的人和小朋友们晚上尽量不要出门;十字路口焚化的纸钱灰烬不要故意去踩等等。同时,人们认为,在农历七月为这些鬼魂举行“普渡”礼,一方面可以使他们早日脱离地狱之苦,另一方面希望他们不再骚扰世间活人。所以每年农历七月除了行“普渡”礼外,还会在路旁多烧些冥纸,以广结冥福。

道教里所讲的鬼则不一样,认为鬼只是五道众生其中一种,也就是说人死后有可能升天,有可能继续做人,也有可能堕为畜生,还有可能下地狱,固然也有可能会变成鬼。不过,人死后为鬼只是五分之一的可能,并不是人死后一定就变成真正意义上的鬼。

在道教信仰中,天地万物的生长枯荣,都是阴阳二气相互轮转的结果,鬼也一样。虽然阴阳两隔,人鬼殊途,却是彼此互生且缺一不可的存在,没有孰高孰低。时至今日,道门传承的诸多讳字中常有“鬼”字偏旁,体现的仍是对鬼之力量的借用。可见,在道教信仰中,鬼不仅绝不可怕,甚至在某种特殊机缘下,还可以成为修道弘法的助力。

其实,中元节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固有的祭祀传统有关。中元节祭祀的传统内涵着孝道思想,以及慎终追远的祭祀文化。七月原是小秋,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按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道教中元节在践行普度众生的教理教义的同时还传播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念,倡导人们注重修德行善。而这些也都与中国传统的孝道思想,以及慎终追远的祭祀文化相契合,作为人们祭祀祖先、亡灵的重要节日而流传下来。在鬼节这一天,为了超度亡魂,一般都会举行法事,请来道长诵经作法。通过举行庄重肃穆的法事活动,表达了自己敬天法祖、报答亲恩的孝心功德,寄托了生者安康、逝者安息的美好愿望


农历七月是“鬼月”,真有那么可怕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