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概况:累计认定了3580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图]

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众所周知,物以稀为贵,特色农业的关键之点就在于“特”,即一个地区的特有资源相对于普通资源来说所拥有的比较优势。相较于普通产业,特色农业是立足于农村本土所具有的某些独特资源,运用加工技术转变为特色产品,最终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等手段形成的具有区域品牌影响力的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的特点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特色农业资源的范围广泛且种类繁多,与当地的农业产业特性、农民的生活文化和农村的生态景观都紧密相关。根据休闲农业生产、生活、生态性相结合的“三生一体性”特点,特色农业资源分为农业生产资源、农业生活资源、农业生态资源三大类。
特色农业资源基础分类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我国对特色农业的探索与实践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方向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国外特色农业的发展经验。在我国建立以特色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前提的市场化、技术化、产品化和标准化的新型农业体系,以抵御在短期内相对“质优价低”的国外农产品对中国产品的冲击和中长期内以“新、特、奇”的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开拓一条新路,2020年2月26日,根据《农业农村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关于组织开展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申报认定工作的通知》(农市发〔2019〕3号)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经县市(垦区、林区)申请、省级推荐、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农业农村部等八部门认定第三批83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为基础,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塑强特色农业品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
中国特优区认定情况(第一批)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中国特优区认定情况(第二批)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中国特优区认定情况(第三批)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中国特优区认定情况(第四批)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近年来,各地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重价值,发展农村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形成10万个小宗类乡土产业,全国有近10万个种养大户、3万个农民合作社、2000个家庭农场,我国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目前,我国乡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编织、特色制造和特色手工业等乡土产业,涌现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400个,推进整村开发、一村带多村、多村连成片。已形成10万个特色鲜明的小宗类、多样化乡土产业“三品一标”,创响了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建成了甘肃定西马铃薯、江西赣南脐橙、陕西洛川苹果、湖北潜江小龙虾、重庆涪陵榨菜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2000~-2021年,农业农村部累计认定了七批2089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每个批次认定企业数在137家~427家之间,平均每个批次认定299家。2000年(第一批)监测合格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数相对最少,仅137家。第六批获认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数相对最高,达427家。截至2021年4月9日,全国累计认定了3580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其中,与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相关的品牌有巴美肉羊羊肉、吉木萨尔红花籽油等62个,主要生产经营单位涉及的企业有内蒙古富川饲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庄子实业有限公司等49家。
更多本行业详细的研究分析见共研网《2023-2029年中国特色农业市场深度调查与市场分析预测报告》,同时共研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可行性分析、商业计划书、IPO咨询等产品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