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常见易混淆的彩色宝石与名词辨析1:砂金石、太阳石、橙月光石、金草莓等
这里将对一些容易被混淆的水晶彩宝进行分析,教你如何分辨。
1.1 金砂石
亦名砂金石、金沙石、金星石,是玻璃中充填了铜粉制成




1.2橙月光石





1.3 草莓晶
草莓晶目前有三种:红草莓晶、绿草莓晶、金草莓晶
1.3.1 红草莓晶
一般说草莓晶就特指红色草莓晶。
红草莓晶又分两种,这里我不站队,我不站长石也不站水晶,草莓晶本来就是个形象命名,你说国外叫strawberry quartz,那你怎知国外没有strawberry feldspar这个类……这个词是我拼的,因为我也不知道在国外长石草莓晶可能会被叫做什么,但肯定有对应的词的。
具体的我就不细说了,还会招黑,就这样吧。红草莓晶产地极多,俄罗斯,中国,南非等等都有。俄罗斯的特点就是籽大,棉多不透。南非的比如坦桑尼亚就是籽小一点形状更统一均匀,有透度晶体可以较好。





1.3.2绿草莓晶
有人说绿草莓晶是东陵玉换壳上市,有人说是染色的。很多商家都分不清绿草莓晶和东陵玉有什么区别,所以晒货的时候标题会把绿草莓晶东陵玉都写上,或者只写绿草莓晶这个新名字。
实际上,绿草莓晶和东陵玉(也叫东陵石)是一个东西,都是水晶中包裹了铬云母片。只不过因为是不同的成矿条件,导致绿草莓晶中籽如草莓晶一般分散且明显,有晶体,故而起名为绿草莓晶。它的得名远远晚于东陵石,是附会于红草莓晶而得名,就好像绿龙晶附会于紫龙晶而得名。

什么?你跟我说看完更糊涂了?

2.人造宝石、合成宝石、仿制宝石
2.1人造宝石:是指由人工制造的,具有独特化学成分、原子结构和物理性质的人工宝石材料,自然界无已知对应物。如钇铝榴石YAG,钛酸锶等。
2.2合成宝石:是指由人工制造的,其化学成分、原子结构、物理性质与其天然对应物基本相同的人工宝石材料。如合成尖晶石,合成红宝石、合成钻石等。特别注意的是,不是人造尖晶石,人造红宝石,人造钻石,而是合成,合成,合成!如果你买到合成红宝石,拿去检测机构出证书,证书上都会写的是合成红宝石,而不是人造红宝石。如下图。

2.3仿制宝石:是指用来模仿天然宝石外观,而不具有所仿宝石的化学组成、原子结构、物理性质的天然或人工宝石材料。注意,这里的仿制者可以是天然也可以是人工材料,重点是其成分与被仿的天然宝石不同,仅仅是外观雷同。
比如用红色石榴石仿制红宝石(真蠢的行为,红玻璃它不香嘛),比如用合成尖晶石仿蓝宝石,比如用人造钇铝榴石仿钻石,比如用脱玻化玻璃仿翡翠。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不懂名词的准确使用是可以理解的,你叫合成钇铝榴石也没人管你。但如果想提高自己的水平,为自己构建正确的宝石体系,这些名词就要搞清楚不要混淆,不然和dalao们谈话的时候,忽然崩出个低级错误就很尴尬了。
3.锆石、立方氧化锆、商称锆石
3.1锆石:锆石这个词,实际是指天然锆石,其成分是硅酸锆,自然界极多,属四方晶系。
3.2立方氧化锆:又名苏联石,因由苏联率先合成。实际上是二氧化锆,在自然界中极端尤其特别非常贼罕见,属立方晶系。市面上一般都是合成的,为合成立方氧化锆,简称CZ。
3.3商称锆石:我们拿宝石去镶嵌,会给它配上一些锆石做点缀,这里的锆石就是指成分为二氧化锆的合成立方氧化锆,而不是成分为硅酸锆的锆石哦!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不懂名词的准确使用是可以理解的,锆石来锆石去也没人管你。但如果想提高自己的水平,为自己构建正确的宝石体系,这些名词就要搞清楚不要混淆,不然和dalao们谈话的时候,忽然崩出个低级错误就很尴尬了。
4.天然玻璃、人造玻璃、水晶
4.1天然玻璃
是指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玻璃,根据成因,可分为火山玻璃与陨石玻璃
4.1.1火山玻璃
地质作用下,地下含硅溶液没有时间慢慢发育结晶,直接被送出地表,遇到空气后迅速降温冷凝而形成。包括两种,一种是黑曜岩,一种是玄武岩玻璃。
酸性火山熔岩快速冷却形成黑曜岩。还记得我反复强调过的,什么是水晶?完美结晶的二氧化硅。那它没时间结晶了,就是非晶质体了,而水晶有几千万上亿年时间慢慢达成完美结晶的成就,也就是有了特定结晶形态的。同样也是因为非晶质体,黑曜石在不同方向上没有光学性质的差异,属于均质体。又因为快速降温冷凝,这个过程中会包裹入相当多的杂质,导致其二氧化硅含量一般在60%-75%,形成多种多样的黑曜石品种。详见知乎“石痴先生”专栏
碱性火山熔岩快速冷却形成玄武岩玻璃。和黑曜岩一样,它也是非晶质体,均质体,杂质相当多。不过它的颜色是黄绿蓝绿等绿色调为主的哦,二氧化硅含量一般在40%-50%。
4.1.2陨石玻璃
是陨石成因的天然玻璃,比如莫道尔玻璃Moldavite、雷公墨、科特迪瓦玻璃石、澳洲玻璃石等,表面具有特征的高温熔蚀结构。莫道尔玻璃也就是捷克陨石,它和雷公墨是市面上最名气最大、传唱度最广、销量最高的假陨石,为陨石玻璃文化的推广助力甚大。
4.2玻璃
人造的玻璃颜色多样,可用来冒充各种彩色宝石和天然玻璃。鉴别方法很多,可以看光谱,可以测折射率,可以放大检查看包裹体。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里就不在一一赘述了。
4.3天然水晶
非常简单一句话,结晶完美的二氧化硅。不太懂啥意思的可以去看看这篇杂谈
石痴先生:【杂谈】有感钢化玻璃门之碎裂与天然水晶之冰裂
区分水晶和人造玻璃,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比如拿到一只手镯:
先看包裹体,有天然棉絮的肯定是天然水晶,如果包裹体特征不符合天然水晶的包裹体特征,比如有大片气泡,那肯定是玻璃。(这里要注意,天然玻璃是可以有气泡的)
如果是全净体的,那么就测一下密度,天然水晶密度一般在2.66,天然玻璃一般2.3-2.4,人造玻璃密度一般在低于天然水晶2.2-2.5左右,高铅玻璃可以高到4,密度单位是g/cm3。测密度可用静水称重法,具体自行百度不赘述了。
还可以用折射仪,测一下折射率,天然水晶RI在1.553-1.544,DR0.009。天然玻璃RI在1.49,无双折射。人造的玻璃RI在1.5-1.7不等也没有双折射。无双折射就意味着没有重影现象,所以可以直接拿一个球放在头发丝上面转,看有没有在某角度头发丝变成了两根。没有,就是玻璃,有,就是天然水晶。(这里还要注意,合成水晶是有双影效应的,要注意区分)
还有很多其他方法,不一一赘述了。总之,不是舌舔!不是手掂!不是贴脸!看了这篇文章你还搞什么云里雾里的随缘玄学鉴别法的话……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