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国海权梦】海军弱国的中大型战舰——第八期:阿根廷篇(下)与巴西篇(上)

2019-08-23 09:30 作者:千本蔷薇十字  | 我要投稿

(接上期)

5.门多萨级驱逐舰(Mendoza-class)

1926年海军扩充计划中除了上述3艘巡洋舰外还包含12艘驱逐舰。不过由于经济原因,只有5艘订单在当年下达,其中两艘为购自西班牙已建成的丘鲁卡级,另外三艘为英国新建,即门多萨级。门多萨级基本就是英国斯科特级驱逐领舰的复制品(西班牙建造的丘鲁卡级同样为斯科特级的复制品),二者的区别仅仅是火控系统和高炮,其他方面完全相同。门多萨级3舰分别命名为“门多萨”(ARA Mendoza)、“拉里奥哈”(ARA La Rioja)、“图库曼”(ARA Tuccuman),舰名均源自1908年计划中的驱逐舰。三舰于1929年先后服役,1952年重新分类为护航驱逐舰,1962年退役拆毁。

并排停靠的“拉里奥哈”、“门多萨”、“图库曼”三舰(从左至右),1929年。门多萨级标准排水量1570吨,舰长102.1米,宽9.68米,吃水深度最大为3.81米,设计航速36节,主要武备为5门120mm/45 Mk E型舰炮和2座三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
正在入港的“拉里奥哈”号驱逐舰,1936年,注意其舰舯部两个烟囱之间的三号主炮塔
50年代中期正在训练中的“门多萨”号,此时分类已经修改为护航驱逐舰,舰舯部的三号主炮已经拆除

6.布宜诺斯艾利斯级驱逐舰(Buenos Aires-class)

1934年,阿根廷决定对1926年制定的10年海军扩充计划进行调整,连同阿根廷号巡洋舰一同被提上日程的还有未能完成的7艘驱逐舰。1936年,阿根廷向英国下达了建造7艘驱逐舰的订单,英国方面则在数家地方造船厂以本国的G/H级驱逐舰的图纸为阿根廷新造了7艘驱逐舰,即为布宜诺斯艾利斯级。该级驱逐舰同G/H级也几乎没有区别,主要的不同就是防空武器。1938年,该级7舰先后服役,除科连特斯号于1941年被布朗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撞沉外,其余各舰在1971~1973年相继退役拆毁。

已经基本完成舾装的“圣路易斯”号驱逐舰。布宜诺斯艾利斯级一共建成服役7艘,依舷号顺序(E6~E12,E代表驱逐舰)依次为“布宜诺斯艾利斯”、“恩特雷奥斯”、“科连特斯”、“圣胡安”、“圣路易斯”、“米西奥内斯”和“圣克鲁兹”
正在进行编队训练的4艘布宜诺斯艾利斯级驱逐舰,打头的为二号舰“恩特雷奥斯”号(舷号7)。布宜诺斯艾利斯级驱逐舰标准排水量1375吨,长98.5米,宽10.2米,吃水最深3.2米,设计航速35.5节,主要武备为4门120mm/45 Mk E型舰炮和2座四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
不同时期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级线图,上图为刚服役时,下图为1956年接受完现代化改造后,鱼雷发射管被拆除一座,其位置被一些深水炸弹投射器所占据
1941年10月3日,遭“布朗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撞击后,断成两截沉没的“科连特斯”号

(阿根廷篇完)

PS:阿根廷还装备过许多的英制和美制舰艇,例如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和1942轻型舰队航空母舰,就不再废篇幅介绍了。门多萨级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级如此短小的原因也是因为她们基本是复制品。

看完了阿根廷海军,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看引起南美三国新一轮军备竞赛的始作俑者——巴西的海军建设成果。

1.米纳斯吉拉斯级战列舰(Minas Gerais-class

米纳斯吉拉斯级战列舰即为开启南美军备竞赛大门的“罪魁祸首”。1904年,海军扩充案被国会批准。当时巴西海军对于海军扩充方案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海军应保有少量但是强大的大型战舰,另一派认为海军应拥有充足数量的小型战舰。海军高层决定中和两派意见,最终确定了3艘小型战列舰和一系列其他战舰的方案。1906年,巴西与英国阿姆斯特朗-怀特沃斯造船厂签订了合同。尽管美国表达了对巴西购买战列舰行为的强烈反对,还企图通过外交手段干预,但是巴西人并没有理会。同年,英国方面拿出了一个基于本国和挪威大型近海海防战列舰改进的439方案(维克斯资料代号为188)。该方案设计排水量12000吨,航速19节,装备12门254mm主炮,6座双联装炮塔布局为同德国拿骚级相同的六角形布局。不过巴西海军并未对这个方案感到满意。英国人修改了设计,排水量增加了2000多吨,舰体也相应加长加宽。

正在被拖入纽卡斯尔港准备进行下一阶段舾装工作的“米纳斯·吉拉斯”号战列舰

1906年9月~11月,三艘小型战列舰相继开工,巴西方面命名为“米纳斯吉拉斯”、“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然而1906年12月,无畏号战列舰的服役令巴西人意识到到,自己的战列舰将完全不是这型装备大量12英寸火炮的怪物的对手。巴西人决定立刻停工拆毁三艘小型战列舰,并修改了1904年海军扩充案的内容。修订后的扩充案,也就是我们后来看到的包含3艘战列舰、3艘侦察巡洋舰、15艘驱逐舰和3艘潜艇在内的方案。1907年,英国人拿出了设计方案,巴西政府很快同意。同年4月,首舰开工,舰名继承拆毁的小型战列舰,为“米纳斯吉拉斯”。13天后,二号舰“圣保罗”开工。

1909年,已经基本完成建造的“米纳斯·吉拉斯”号,正被拖曳出海准备进行海试
建造完成并准备交付的“圣保罗”号战列舰

由于米纳斯吉拉斯级开工建造时,无畏舰还只是一个新兴概念,因此米纳斯吉拉斯级的设计仍带有一些实验性色彩——最典型的就是炮塔布局。当时还没有任何实用经验表明,英国式的对称布局和翼式布局与美国的背负式哪个更好。米纳斯吉拉斯级就采用了两者综合:前后4座双联炮塔为背负式布局,舰舯部还有两个双联炮塔为翼式布局。动力系统也是一个方面,米纳斯吉拉斯级并未采用无畏号上装备的蒸汽轮机,而采用了维克斯3缸往复式蒸汽机,体现了当时业界并无实用经验证明哪种动力系统更好的状况。米纳斯吉拉斯的装甲采用德制克虏伯硬化装甲钢,侧面装甲带最厚处为9英寸,比无畏号要薄2英寸。

米纳斯·吉拉斯级战列舰1910年刚服役时的形态线图

1910年,米纳斯吉拉斯号和圣保罗号相继服役。她们抵达巴西里约热内卢港时,均受到了巴西民众的热烈欢迎。原本计划1911年开工3号舰“里约热内卢”号,不过当时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巴西已经不满足于米纳斯吉拉斯级的设计,里约热内卢号的方案又被重新设计。1910年9月27日,圣保罗号出访葡萄牙,而她到达葡萄牙时正好赶上葡萄牙国内民主革命,革命党相信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二世登上了这艘巴西战舰,要求登船搜查,被巴西人拒绝。10月25日,圣保罗号返回巴西。而就在她回国后不久,她就和姐妹舰米纳斯吉拉斯号一起摊上了大事——11月22日爆发的巴西海军“鞭子叛乱”。

“米纳斯·吉拉斯”号的甲板景象,可以看到前主炮群,注意一号炮塔旁边的黑人水手

当时巴西海军内有许多黑人水手。虽然巴西早早废除了黑奴制度,但是国内依旧规定黑人必须在军队服役一定时间。黑人水手在巴西海军承担着最繁重的劳动任务,待遇却最差,而且时常会被白人军官施以鞭刑。这些黑人水手在长期折磨下早有叛变之心,而1910年11月16日,一位名叫马塞利尼奥·罗德里格斯·梅内塞斯的黑人水手因不服从白人军官的命令而被施以250鞭的鞭刑(当时巴西海军内部有规定,鞭刑最多不应超过25鞭),终于成为叛乱的导火索。在准备了一段时间后,11月22日,黑人水兵发动叛变,迅速控制了米纳斯吉拉斯号、圣保罗号两艘战列舰,以及巴伊亚号巡洋舰和德奥多罗号海岸防卫舰。除去有12年舰龄的德奥多罗号,剩下的3艘战舰都是巴西最新式最强大的战舰,也就是说海军绝大多数的主力都被控制在叛乱的黑人水手手中。军舰上储备了足够的粮食、弹药和煤,而黑人们唯一的要求就是改善待遇,要求增加工资,减少工作,获得平等对待,同时禁用鞭刑。鞭子后来也成为这次叛乱的标志。次日,巴西政府开始讨论对策。一开始,对叛乱大为光火的许多海军高层军官都坚持要以武力平叛,认为若不这样做的话将有损海军颜面。他们甚至迅速制订了一个袭击计划,准备用手中仅剩的一艘现代化战舰——巴伊亚级南里奥格兰德号去袭击包括两艘米纳斯吉拉斯级在内的叛乱舰队。不过在议员鲁伊·巴博萨的游说下,这个脑残一般的计划没有实行,最终议会也通过了他提出的招安方案,同意了黑人水手们的所有要求。事后,巴西海军解雇了大量黑人水手,据说有些叛乱领导者还被秘密逮捕。不过,从来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叛乱者最终的结局到底如何。

“鞭子叛乱”的领导者若奥·坎迪多·菲利斯贝托(图片中央着深色西服者)与黑人水手们以及“米纳斯·吉拉斯”号的部分官员在该舰甲板上合影,以纪念他们与政府达成了协议

1917年,巴西加入一战,巴西海军提议让两艘米纳斯吉拉斯级加入协约国舰队一起作战,不过由于缺乏必要保养和现代化改装,两舰舰况不适于高强度海战,被英国人拒绝。1920年~1921年,两舰分别被送到美国进行现代化改装。1922年,两舰参与镇压共产党叛乱,圣保罗号的主炮对一座叛军控制的堡垒进行了打击。1924年,圣保罗号又被叛军控制,驶出了里约热内卢。由于燃料和食物短缺,圣保罗号仅仅开到乌拉圭的首都蒙得维的亚,并企图在那里获得庇护。不过11月11日,巴西海军派出了米纳斯吉拉斯号,将圣保罗号从乌拉圭带回——乌拉圭毕竟没有能力对抗这样的巨舰。1931年,米纳斯吉拉斯号入坞进行现代化改装,而圣保罗号则在1932年宪政革命期间用于镇压革命军和封锁水路。原计划圣保罗号也要接受改装,不过当时该舰舰况已经越来越差,改装该舰在经济上得不偿失,因此放弃。巴西1942年加入二战,两舰被用于保护本国港口。圣保罗号1947年退役,1951年在拖曳至船厂拆毁的过程中遇到风暴,缆绳被吹断。尽管此后美英航母展开了大规模搜索,但是圣保罗号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年后,米纳斯吉拉斯号退役拆毁。

1940年,完成现代化改装的“米纳斯·吉拉斯”号战列舰,她在这次改装中将18座油煤混烧锅炉更换为6座重油锅炉,烟囱数量也因此减少一座
1942年时停泊于某港口内的“圣保罗”号战列舰,由于其在30年代未如其姊妹舰一般接受现代化改造,因此维持了原本的样子

2.里约热内卢号战列舰(Rio de Janeiro)

里约热内卢号战列舰原本为1904年海军扩充计划中的“米纳斯吉拉斯”级三号舰。然而当米纳斯吉拉斯号和圣保罗号开工后,由于巴西外汇主要来源之一的咖啡价格大跌,巴西想要取消3号舰的建造工作。然而由于阿姆斯特朗-怀特沃斯造船厂高层的成功忽悠,这项工程只是暂缓而没有取消。1910年,阿根廷和智利的无畏舰方案相继确定,尤其是智利将建造装备14英寸主炮的超无畏舰令巴西人又坐不住了。他们决定继续建造3号舰“里约热内卢”号,但巴西海军已经不满足于米纳斯吉拉斯级的设计。他们希望能拥有一型更大、火力更强的战舰,在任何方面都要优于阿根廷和智利的同型舰,甚至希望能优于英德海军。起初,巴西人更倾向于建造一艘装备12门14英寸主炮的超无畏舰。1910年底,英国人拿出了设计排水量32000吨的653方案,如巴西人所愿装备12门14英寸巨炮。巴西人十分满意,新舰继承“里约热内卢”号的舰名,准备在次年开工。

最初被巴西人所看中的代号653的设计方案,标准排水量31600长吨(即32107吨)装备12门14英寸主炮,水线装甲带厚度12英寸,设计航速22节

但是随着1911年巴西政府和海军高层换届,这项工程又被搁置了起来。由于德国人的成功忽悠,新成立的巴西政府决定重新审视“里约热内卢”号计划。这艘军舰实在太大,巴西当时已经每况愈下的经济可能根本无法支撑这艘巨舰的建造;而其装备的14英寸主炮不仅贵而且技术风险大,将来在后勤补给上也会增加成本。不过巴西人仍然不想放弃建造南美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英国人很快重新设计了方案,尽管排水量比653方案小,但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该舰还装备了7座双联装主炮炮塔,不论是炮塔数量还是主炮数量都是世界上最多的;同时该舰的尺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这一型“世界之最”很快赢得了巴西人的心。1911年6月,新合同签署,新舰舰名仍为延续下来的“里约热内卢”。同年9月,新舰在阿姆斯特朗造船厂开工。

设计方案690A,最终成为“里约热内卢”号的方案,标准排水量27850吨,装备14门12英寸主炮,水线装甲带厚度12英寸,航速22节

里约热内卢号设计装备14门12英寸Mk XIII型45倍径主炮,安装于7座液压动力驱动的炮塔中。当她进入英国皇家海军服役时,英国水手用“星期一”至“星期天”来为这7座炮塔命名。一般人坚信,如果这艘船进行一次14门火炮的侧舷齐射,船体结构就会承受不住后坐力而断裂。不过她还是在训练中进行过一次14主炮齐射的,船体并没有断裂,只是舰上的瓷器、玻璃等易碎品被震裂了大部分。里约热内卢号的副武装包括20门6英寸副炮、10门3英寸速射炮和3具鱼雷发射管。1917年,她还加装了两门3英寸高射炮。其动力系统来自4台帕森斯蒸汽轮机和多达22座BW油煤混烧锅炉,设计航速22节。里约热内卢号的防护和米纳斯吉拉斯级类似,舷侧装甲带最厚处仅9英寸,而1号炮塔(星期天)和6、7号炮塔(星期五、星期六)弹药库仅有6英寸装甲带保护。

刚刚下水的“里约热内卢”号舰体,不久之后巴西人就决定将其出售

1913年初,里约热内卢号下水。然而就在同年,巴西人决定放弃继续建造,而将该舰拍卖。原因是从1911年开始,因为国际橡胶价格下跌,已经经历过一次咖啡价格下跌的巴西经济实在无力再支持里约热内卢号的建造了。实际上在她下水前,巴西人的款项就一直不太能跟得上,该舰的建造也是断断续续。里约热内卢号拍卖后,南美军备竞赛实际上已经停止。早已觊觎该舰许久的土耳其人立刻出手,利用外交手段获得了足够贷款,并成功击败老对手希腊抢得该舰。土耳其人购买“里约热内卢”号也直接促使希腊向法国订购“康斯坦提诺斯国王”号战列舰,里约热内卢号刚从一场军备竞赛中脱身,又立刻卷入另一场。

1914年初,正在进行最后的舾装工作的“苏丹奥斯曼一世”号

土耳其人将这艘巨舰命名为“苏丹奥斯曼一世”号。土耳其人未对军舰设计做出任何修改要求,只是希望能将设计上已经按照巴西要求设计得极为舒适的居住舱再做一次豪华装修。1914年,国际形势愈发紧张,土耳其人不断催促着“雷沙迪耶”号和“苏丹奥斯曼一世”号的建造进度,而英国人由于奥斯曼帝国越来越有加入同盟国的倾向而故意放慢海试节奏,能拖则拖。 同年8月2日,预计当天服役的苏丹奥斯曼一世号和雷沙迪耶号一同被英国水手控制,并改名“阿金库尔”号(HMS Agincourt),进入英国皇家海军服役。1916年,阿金库尔号参与了日德兰海战,并阴差阳错地成为了距离德国主力舰队最近的无畏舰。海战中她发射了144枚12英寸炮弹,然而有没有命中都无从考证。1922年,阿金库尔号退役拆毁。

阿金库尔号/苏丹奥斯曼一世号/里约热内卢号线图
一战期间破浪前进的“阿金库尔”号战列舰
安然度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阿金库尔”号战列舰,1918年

3.巴伊亚级轻巡洋舰(Bahia-class)

巴伊亚级是巴西海军1904年海军扩充计划的成果之一。原本巴西海军计划建造3艘装甲巡洋舰,然而后来随着无畏舰和战列巡洋舰的出现,装甲巡洋舰这一类慢速军舰变得毫无意义。巴西人随即在1906年调整了计划,除了将3艘小型战列舰替换为无畏舰外,另一个重点项目就是3艘装甲巡洋舰替换为3艘当时颇为流行的快速侦察巡洋舰。

20年代初的“巴伊亚”号轻巡洋舰

1907年,当巴西人和英国人完成就米纳斯吉拉斯级的合同签订之后,就立刻开启了关于建造新型快速侦察巡洋舰的谈判。由于当时英国已经装备了“冒险”级侦察巡洋舰(Adventure-class),因此直接向巴西人提供了该级舰的设计方案。不过巴西人对此并不感冒,他们希望拥有更快、更大的船,最好能是世界上同型舰里最快、最大、火力最强的。于是阿姆斯特朗-怀特沃斯造船厂将冒险级尺寸加大、用最新型的蒸汽轮机取代冒险级上装备的3缸往复式蒸汽机,并用10门4.7英寸舰炮替换了原型上用作主炮的12磅炮(3英寸)。巴西人对于这个设计十分满意,1907年5月,巴西人与英国人签订了建造3艘该型侦察巡洋舰的合同,3舰分别命名为“巴伊亚”号(Bahia)、“南里奥格兰德”号(Rio Grande do Sul)和“塞阿拉”号(Ceara)。不过不久后,3号舰就因为经济原因和米纳斯吉拉斯级的三号舰一起取消。同年8月,巴伊亚级两舰开工。

巴伊亚级轻巡洋舰初始形态线图,注意其双烟囱布局和完全对称的主炮布置

巴伊亚级设计排水量3100吨,装有5台帕森斯蒸汽轮机和12台亚罗锅炉,设计航速26.5节,在当时是所有同型舰里最快的,直到奥匈帝国的快速巡洋舰问世。不过在1925年,巴伊亚级更换了动力系统,3台新型的布朗-寇蒂斯蒸汽轮机取代了帕森斯轮机,而锅炉也更换为6座索尼克罗夫特燃油锅炉,这使得巴伊亚级的最大航速达到了28节。更换动力系统也使得巴伊亚级外形有所变化,以前的两座烟囱被3座更具现代感的烟囱取代。巴伊亚级的主炮为专门为其设计制造的50倍径120mm阿姆斯特朗舰炮,此外她还装备了6门47mm速射炮和两座单装457mm鱼雷发射管。1925年在更换动力的同时,她还加装了3门20mm高炮和一挺机枪,并用两座双联装553mm鱼雷发射管替换掉了原来的457mm发射管。1942年,2门47mm炮和20mm高炮被拆除,换装了4门76mm高射炮和7门20mm厄利孔高炮,同时还加装了深水炸弹投放轨和声呐,并为主炮加装了新型光学测距仪。

1930年代,完成更换动力系统改装的“巴伊亚”号轻巡洋舰,烟囱从两根变更为三根

1910年,两舰相继建成服役。服役之初,两艘巴伊亚级和两艘米纳斯吉拉斯级是巴西海军唯一的4艘现代化战舰。然而在同年,黑人水手发起的“鞭子叛乱”便控制了其中三艘——包括巴伊亚号。叛乱期间,巴伊亚号向市政府和巴西兵营开炮示威,而唯一被政府控制的现代化战舰“南里奥格兰德”号差点就被命令去袭击她的姐姐和两艘战列舰组成的叛乱舰队。1917年,巴西加入一战,两艘巴伊亚级被派去非洲执行运输和护送商船的任务,任务中和德国U艇有过接触。巴西方面声称击沉了一艘U艇,不过从未从任何其他渠道获得过证实。在巴西执行任务期间,两舰表现出对热带气候和高温的极度不适应,轮机系统的冷凝设备故障频出。1918年9月,西班牙流感侵袭在直布罗陀执行任务的两舰,总共有353名船员因此丧生。1932年宪政革命期间,该级两舰同两艘米纳斯吉拉斯级一起封锁了叛军控制的桑托斯港。1935年,在镇压另一起革命反叛事件中,巴伊亚号击沉了一艘据信载有叛军领导人的蒸汽客轮“桑托斯”号。1942年,巴西加入二战,巴伊亚级两舰又在大西洋上开始了护航任务。在美国人眼中,这两艘老式巡洋舰其实就是“比较慢”的“超大号驱逐舰”。1943年7月10日,巴伊亚号的声呐捕捉到一个目标,她用深水炸弹攻击了这个目标。根据后来的报道推测,这可能是德国U-199号潜艇——在当月晚些时候,U-199在同一海域被美国飞机击沉。

二战前夕的“南里奥格兰德号”轻巡洋舰,这张照片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其装备的533mm鱼雷发射管(位于三号烟囱后部的交通艇下方)

1945年7月4日,巴伊亚号在圣佩德罗和圣保罗群岛附近海域进行高炮射击训练时,一门20mm高炮因为仰角太低,不慎击中并引爆了舰艉的深水炸弹。剧烈的爆炸摧毁了舰上的电力系统,导致损管工作和通信都无法进行,巴伊亚号在3分钟内沉没。由于通信设备损坏,巴伊亚号甚至无法发出SOS信号。幸存船员们在海上漂流了4~5天才被一艘路过的英国货船以及在发现巴伊亚号失联后才姗姗来迟的巴西海军舰艇救起,而此时大多数登上救生筏的船员也因为伤势过重、寒冷、饥饿等原因死亡。关于遇难人数各方数据不一,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在超过380名船员中,获救的不到1/10。在当时还流行一种说法,就是逃亡到阿根廷的U-530和U-977号潜艇击沉了巴伊亚号,不过据巴西史料记载,事故发生后四天,巴伊亚号的姐妹舰南里奥格兰德号曾到达圣佩德罗和圣保罗群岛进行搜索,而她什么也没有发现。随后美国和巴西的调查报告都指出,巴伊亚号的沉没是舰员失误导致的,与德国潜艇无关。

南里奥格兰德号于1948年退役拆毁。

二战期间的“巴伊亚”号轻巡洋舰,可以看到其舰艉已经安装了深水炸弹投放轨
被“马西里奥·迪亚斯”号驱逐舰救起的两名“巴伊亚”号舰员,此时他们已经在海上漂流了4天

(待续)

*彩蛋——里亚舒埃卢号战列舰计划*

1912年中,就在“里约热内卢”号战列舰工程正在进行中时,由于美国的“纽约”级战列舰已经下水,内华达级也已经设计完成开工在即,再加上英国为智利建造的战列舰也已经动工,而这些战列舰均使用14英寸火炮,巴西人很快意识到这项技术已不存在什么风险,里约热内卢号使用的12英寸火炮尽管数量众多,但其实已经没有什么优势。巴西人再度要求英国人为他们设计一型新战舰,希望装备口径更大的火炮,但是由于巴西人在支付里约热内卢号的款项上已经颇为拖沓,因此起初并未理睬。不过随着一年之后里约热内卢号被土耳其人高价收购,再加上国际咖啡市场回暖,巴西人又获得了足够的资金,并又从法国贷了一笔款,希望英国人再次考虑他们的要求。英国人自然不会有钱不赚,于是阿姆斯特朗和维克斯造船厂又提出了几个装备15英寸主炮的战列舰方案供巴西选择。这些方案基本都是781方案(8门15英寸主炮方案)和782方案(10门15英寸主炮方案)的变体。有资料称巴西人选定了较为便宜的781方案,并下达了意向订单,准备将其命名为“里亚舒埃卢”号(Riachuelo)。不过随着一战爆发,这一切也就都没有了下文。

781方案示意图,标准排水量30500吨,设计航速22.5节,水线装甲带厚13.5英寸,主炮4x2 15英寸,副炮14x1 6英寸+10x1 4英寸,2座21英寸鱼雷发射管
782方案示意图,标准排水量34500吨,主炮5x2 15英寸,其余与781相同


【小国海权梦】海军弱国的中大型战舰——第八期:阿根廷篇(下)与巴西篇(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