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谈《深海》不止7.3的春节档绝唱

2023-01-27 22:15 作者:Face-ID  | 我要投稿

技术 独创且惊艳的视效技术是本片带给观众最直观而浅显震撼与冲击,数亿的粒子所构成的水墨画技术不仅在平面上有震撼的视觉效果,而且通过大量的粒子堆砌更表现出深度上的立体感,配合IMAX3D的成熟技术,让每一帧画面都可成为壁纸,营造出水墨所带来的抽象,写意和展现宏大场景时的完美体验。 叙事结构 本片的叙事结构在动画商业片中是罕见且大胆的,电影的前大半段用瑰奇而魔幻的笔调描绘了一个类似于童话的套路故事,{遇见(在海精灵的引导下与经营深海大饭店的南河相遇),冲突(参宿被称为“晦气”被赶下船,引来“丧气鬼”后又因为南河需要海精灵而留下)在相处中丰满补全人物性格(重点不全南河不仅由爱财,市侩的单面,也有人性中的善和那对家乡不能触及的思念,同时也展现了船员的性格),最后的高潮(去寻找深海之眼,和“丧气鬼”的决斗)}但就在观众以为这就是故事的全部时,把你拉回现实,在最后的三十分钟,将前面所埋得所有伏笔悉数回收,告诉观众残酷的现实,在与梦幻的巨大反差对比下引爆铺垫了整部电影的情感炸弹,于此之前所有看似不必要的叙述,和不合理,无厘头的情节都突然前后贯通,连成一体,最后的结局则是半开放的,既明示了人物的未来又留有足够的留白引出遐想与对自身的反思。 之所以说是罕见且大胆的,那是因为这种结构比起电影更适合于小说,在前文埋下巨量伏笔,再在最后的最后全部回收,对于电影这种当下多数人只会看一遍且多关注表面的影像作品而言,这会造成观感的割裂,导致部分影评中所出现的前文空洞,后文节奏赶的不正确解读。 内核 本片的内核,我觉得类似于EVA所表现的“心之壁”与“补全”,参宿作为一个内心极为细腻的女孩,在面对父母离异,继母与父亲对自己的不关心乃至于漠视,轻视等等事件后,所形成的极度内向,且自责的的内心,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最后总是会导致不好的后果,从来不被别人理解,怕给别人别人带来麻烦的极度“礼貌”,以及为了表现自己和别人一样所挂在脸上的“笑”,最后在与深海号的相处过程中逐渐走出自己的自卑从而在结尾迎来未来。而对于南河,表现在为了生活而被改造出的爱财和市侩,而象征着他善一面的海精灵则被抛弃,但他最后为了他人做展现出的勇气与坚持促进了与自己的和解·,这也对应了现实中一开始对于参宿的所作所为和在看到她落海后义无反顾的救援和陪伴,以至于最后献出生命。 观感 我想本片里的自卑,自责,爱财和市侩,怕他人担心的假笑,不别人理解的心酸等等或多或少对应着当下活着的我们所拥有的某种状态,我们为了生活不停流浪,一路去不知名的远方,或成为参宿封闭自我,走向孤独,或成为南河忘记了自己曾经的梦与美好,而导演想告诉我们的是,就是身于黑暗中参宿也会遇见了提着灯的南河,为她驱散黑暗;就是早已遗忘曾经的梦的南河也会遇到落水的参宿,为她奋不顾身成为没有铠甲披风的英雄。故事的结尾是典型的悲喜剧,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是最纯真的感情流露,用最简单的台词让那些感同身受的人泪目。对于近年来量产的主旋律电影,可以制造矛盾脱离现实的爱情电影,纯粹特效堆叠的“科幻电影”,《深海》可以算是对文艺电影文化复兴,没有贯彻全文的政治口号,没有撕心裂肺的爱情,也没有可以使用特效技术,而是把视效当作手段,平平淡淡讲了一个不平淡的故事,没有刻意点题,看出什么全凭观众自己的思考。 一点想法 从《深海》评论两极分化可以看出,当下的中国观影人有很大一部分缺乏对作品再思考的能力,他们看电影,只是看电影,他们只能看到表面的东西,视效和对白。当下片段化,时效化,表层化的媒体价值深深影响着他们,于是出现了一群对着爽文捧读,对着煽情流泪,但面对真正触及灵魂的事物却无所动容的人,变成了懒得去思考只会使用视觉反应的残废,看到红旗,中国,进行曲,就会喊万岁,看到爱情,分手,矛盾就会喊甜或者流泪或者站队,就像是巴普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就会流口水,不限于电影,文学亦是如此,没有人会去关心,去思考文字之下属于自己的领悟。更不要提资本的影响了。国人的鉴赏能力堕落至此,这实在令人唏嘘。

浅谈《深海》不止7.3的春节档绝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