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故事·聊斋志异(七十三)
聊斋志异(二十四卷抄本)·卷十五
311,甄后

当年平视可分明?修到重逢又几生。
不信洛川旧神女,陈思而外更钟情?
【传说曹植爱慕曹丕的夫人甄氏,以洛水神女暗喻她写了《洛神赋》,此处的洛川神女即代指甄氏】
洛阳有个刘仲堪,少年时代头脑很迟钝,但却过度地喜好书籍。常年关门苦读。不合世人互相往来。一天,他正在读书,忽然闻到满屋子都是奇异的香气;过了不一会儿,又听到一阵繁杂的玉佩声。惊讶地抬头一看,有个美人进来,簪环耳饰放着奇异的光彩,跟随的侍女都是宫装打扮:他吃了一惊,跪在地下迎接。美人把他扶起来说:“你为什么先前傲慢,如今又这样的恭敬呢?“他更加恐惧不安地说:“您是什么地方的天仙,我没有拜见过,所以不认识你。在此之前,我什么时候侯对你傲慢过呢?”美人笑着说:“互相分别只有若干年,你就这样糊浍了!在曹操面前,正襟危坐的磨砖人,不就是你吗?”于是就在坐椅上铺上锦垫,摆下美酒,拉他坐下,面对面地喝起来,和她谈古论今,她的学识非常渊博。刘仲堪神志迷茫,不知怎样答对:。美人说;“我只去王母娘娘那里赴了一次瑶池宴,你却经历了几次人生,聪明才智就突然丧尽了!”于是就让随身侍女,把汤沃水晶膏奉给刘种堪,刘仲堪接过来,喝了下去,忽然觉得神经清醒了。
天黑以后,侍女都走了,他俩就熄灯上床,宽衣解带尽情地欢娱。天没亮,许多侍女又来集合。美人起床以后仪容装饰都和昨天一样,鬓发也是俊美整齐,不愿再去梳理。刘仲堪依依惜别,苦苦询问她的姓名。她说:“告诉你也没有什么关系,我是甄氏。而你,是刘祯的后世。当年因为我的缘故,使你遭受罪罚,我心里实在不忍,今天的相会,也是略微报答你的痴情。”他问甄氏:“曹丕在什么地方?”甄后说;“曹丕不过是曹操一个平庸无能的儿子,我偶然跟他相遇,就再也没有挂念他,他从前因为曹操的缘故,在阴间滞留很久,现在在没有听到他的消息。相反的,曹植现在却在给天帝管理图书,时常可以见一面。”说话的工夫,看见蛟龙拉着车子,停在院子。甄后送他一个玉脂盒,告别登车,云推雾绕地走了。
从此之后,刘仲堪文思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却天天在思念美人,凝思苦想,好像一个呆子。过了几月,逐渐瘦弱,几乎到了快死的边缘。母亲不知他病倒的原因,心里很忧虑。家里有个年老的仆妇,忽然对刘仲堪说:“你是不是非常想念一个人?”刘仲堪觉得话里有话,就把心里的隠秘告诉了老女仆。老女仆说:“你写一封书信试试,我能给她送到她手里,刘仲堪又惊又喜地说:“你有奇异的神术,往日我很愚昧不了解,你真能把信送到,我永远不忘您的恩情。”说完就裁纸写了一封信,交给老女仆,她便拿走了。半夜才回来说:“幸好没有误了你的大事。我刚到达甄后宫门的时候,门卫把我当成妖怪,要用绳子捆我。我就拿出你的书信,他们说把书信送了进去。过了不一会儿,把我招呼进去,夫人也抽抽噎噎的,自己说是不能再来相会,说完就裁纸给你写回信。我说,‘郎君已经瘦得疲惫不堪了,不是一两个字能够治好的。’夫人沉思了长时间,才放下笔说,‘请你先回去转告刘郎,我该马上给他送去一位佳人做妻子。’临走的时候,又嘱咐说,‘我刚才说的话,是刘郎的百年大计。只要不泄露,就能白头皆老。’”刘仲堪很高兴,就在家里等着。第二天,果然有一个老太太领着一个少女来到母亲的住所。容貌很漂亮,是一位绝代佳人,自我介绍:“我姓陈;少女是我亲生姑娘,名叫司香,愿意给你儿子作媳妇。”母亲很喜爱这个少女,就和老太太商量聘礼;老太太不要聘礼,坐等他们举行了婚礼,才告别走了。只有刘仲堪心里知道她来得不同寻常,就在私下问她:“你是夫人的什么人?”少女说;“我从前是铜雀台上的姬妾。”刘仲堪怀疑她是鬼物。她说:“不是。我和夫人都名列仙籍,偶然犯了罪,受到惩罚,才降到人间。夫人己经恢复从前的仙位;我还没有服满惩罚的期限,叫我暂时前来服侍你,将来回去还是留下,都决定于夫人,所以能够长期在枕席上侍奉你。”
一天,有个瞎眼老太太牵着一条黄狗到他家来讨饭吃,打着竹板,唱着通俗的民间小调儿。少女出去看看,还没站稳,黄狗就挣断了绳子,跑过来咬她。她吓得抹身往回跑,黄狗一口就咬断她的罗带,刘仲堪赶紧操起棒子打狗。黄狗仍然怒气冲冲的,又咬断一幅罗裙,顷刻之间,撕的一团乱麻,嚼巴嚼巴吞下去了。瞎老太太抓着它后脖子上的长毛,拴上脖套牵走了。刘进屋看看少女,惊慌的脸色还没镇静下来,问她:“你是仙人,怎么怕狗呢?”少女说;“你当然不知道:那条黄狗是曹操变化的,他怪我没有遵守分香卖履的戒令【曹**时留下的《遗令》】,所以咬我。”刘在要买来那条黄狗。用棒子把它打死。少女认为不可以,说;“那是天帝的惩罚,怎能擅自打死呢?”
她在刘家住了二年,看见她的人,对她的漂亮都很惊讶,详细追究她的来历,她说得很模糊。于是人们都怀疑她是妖精。母亲追问刘仲堪,刘仲堪也说了一点她的特殊来历。母亲命令儿子和她断绝关系,刘仲堪不听。母产偷偷找来一个驱妖捉怪的术士,在院子里作法。术士刚刚划地为坛,少女就凄惨地说:“本来希望和你白头偕老,现被老母怀疑是个妖怪,我们的情义已经到头了。要我离开你家,也还没有难处,但是恐怕不是咒言咒语可以撵走的。”说完就点着一支火把,扔到台阶下。瞬息之间,浓烟遮蔽了房舍,对面不见人。忽然霹雳大作,震耳欲聋。过了一会儿,浓烟消散了,看见术士七窍流血,死在地上。进屋一看,少女已经无影无踪。招呼老女仆,询问女郎的去向,结果老女仆也不知哪里去了。刘仲堪这才告诉母亲:“老女仆可能是个狐狸。”
异史氏说:“甄氏起初是袁绍的儿媳,最后是曹操的儿媳,死后又专注于刘桢,仙人不应该是这个样子。但是平心而论,曹操那位篡夺汉室江山的儿子,何必叫他有个守贞节的媳妇呢?黄狗看见从前的姬妾,应该彻底省悟,分香卖履是傻人办的傻事,还能顽固的心怀嫉妒吗?唉,坚雄没有闲空哀叹自己,只有后人哀叹了!【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312,宦娘

愿聆雅奏拜门墙,暗里良缘撮合忙。
绣阁焚香操缦候,分明一曲凤求凰。
温如春是陕西的一个世家子弟,从小就酷爱弹琴,即使出门在外住在旅店里,也一时一刻离不开琴。
一次,他外出来到山西,途中经过一个古寺,便下马进去休息。进了庙门,看见一个穿着布袍的道士,盘腿坐在走廊里。道士的竹杖倚在墙上,花布袋子里装着架古琴。温如春一看到琴就触动了自己的爱好,于是就问道士:“您也会弹琴吗?”道士答:“只是弹不好,愿意向行家学习学习。”说着,就把琴从布袋子里取出来递给温如春。温如春接过来观看,见琴纹理精妙,试着勾拨了一下,声音非常清脆悠扬。温如春很高兴,为道士弹了一支曲子,道士微微一笑,似乎感到还不够满意。温如春就把自己拿手的本领都用上弹了一番。道士笑着说:“还好,还好!可要做贫道的师傅还不够格啊!”温如春听他的口气很大,就请他弹几曲。道士把琴接过来放在膝上,才拨动了几下,就觉得和风徐来;又过一会儿,百鸟群集,庭院里的树上都落满了。温如春非常惊奇,就拜道士为师,向道士求教。道士把刚才的曲子又重新弹了几遍。温如春细细地听,用心地记,才稍微领会了曲子的节奏。道士试着让他弹,又加以指点引导,然后说:“学会了这些,在人间就没有对手了!”从此以后,温如春精心钻研,成了身怀绝技的高手了。
后来,温如春动身回故乡,离家还有几十里,天色已晚,又下起暴雨,一时找不到住处,看到路旁有个村庄,就赶快跑过去。进村顾不得选择,见有一个门户,便急匆匆躲了进去。进了屋,寂静无人,一会儿,出来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长得像天仙般美丽。她抬头见有生人,吓得急忙退回去了。温如春还没有娶亲,对这个姑娘产生了爱慕之情。这时,一位老太婆出来问他是干什么的。温如春说出了自己的姓名,并且要求借宿。老太婆说:“在这里住宿是可以的,只是没有床铺,如不嫌委屈自己,可以用草搭个地铺。”不多一会,老太婆点了蜡烛来,又把草铺到地上,显得很热情。温如春问她姓什么,她回答:“姓赵。”又问刚才那位姑娘是什么人,老太婆说:“她叫宦娘,是我的侄女。”温如春说:“我不自量,欲攀附高门结为婚姻,怎么样?”老太婆皱起眉头,现出为难的样子,说:“这件事却是不敢答应你。”温如春问她为什么,老太婆只说:“很难讲。”温如春感到失望,只好不再提了。老太婆走了之后,他看到铺草又潮又烂,没法睡上去,就端坐在那里弹琴,以便度过漫漫长夜。雨停之后,温如春不等天明就起身回家了。
县里有个退休在家的部郎葛公,很喜欢有文才的人。温如春有次去拜访他,他要温如春弹奏几曲。温如春弹琴时,只见帘幕后隐约有个女子在偷听。忽然,一阵风吹开了帘子,现出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美貌无双。原来葛公有个女儿,乳名叫良工,善于词赋,是当地有名的美人。温如春动了爱慕之心,回到家中跟母亲说了,母亲便请了媒人前去提亲。葛公嫌温家家境破落,没有应承。但良工自从听了温如春的弹奏之后,心里暗暗倾慕,时常盼望再次聆听那美妙的琴声。而温如春因为亲事不成,愿望不能实现,心情沮丧,再也不登葛家的大门了。
有一天,良工在花园里散步,拾到了一张旧信笺,上面写着一首题为《惜余春》的诗词:
“因恨成痴,转思作想,日日为情颠倒。
海棠带醉,杨柳伤春,同是一般怀抱。
甚得新愁旧愁,铲尽还生,便如青草。
自别离,只在奈何天里,度将昏晓。
今日个蹙损春山,望穿秋水,道弃已拼弃了!
芳衾妒梦,玉漏惊魂,要睡何能睡好?
漫说长宵似年,侬视一年,比更犹少。
过三更已是三年,更有何人不老!”
良工把诗词吟诵了三四遍,心里很喜欢,便把诗笺带回屋里,拿出精致华美的信笺,认真地抄了一遍,放在书案上;过后再找却找不到了,心想也许被风吹走了吧。正巧,葛公从良工绣房门口经过,抬到了这张锦笺,以为是良工作的词,厌恶词句轻佻,心里很不高兴,就将它烧了,又不好明讲出来,便打算把良工快嫁出去。这时,临县刘布政的公子正好派人前来提亲,葛公很高兴,但还想亲眼看看这位公子。刘公子来到葛家,衣着华美,长得大方英俊,葛公非常满意,对公子热情款待。既而公子告别之后,在他的座位下遗失一只绣花女鞋。葛公顿时憎恶刘公子的轻薄行径,把媒人叫来,告诉了这件事。刘公子一再替自己辩解;葛公不听,终于拒绝了刘公子的求亲。
原先,葛公种有一种绿色的菊花,自己珍藏着不外传。良工把这种绿菊花养在她的阁房里。这时,温如春的院子里有一两棵菊花也变成了绿色,朋友们听到这个消息,就上门来观赏;温如春也极为珍视这种绿菊。一天早晨,温如春去看菊花,在花畦边抬到写有《惜余春》的信笺,反复读了几遍,却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因为“春”字是自己的名字,就更加喜爱它,便在书桌上详加评点,评语写得轻薄放荡。
葛公听说温如春的菊花变成了绿色,觉得很奇怪,便亲自到温的书房来探访,看到桌上的诗笺,拿起来便读。温如春觉得自己的评点有些不雅,伸手夺过来揉成了一团。葛公只看到一两句,认出了正是良工房门口拾到的那篇《惜余春》词,心中大疑;进而连温如春的绿菊,也猜想是女儿良工赠送的。葛公回家把这些事告诉给夫人,叫夫人审问良工。良工感到委屈,哭着要寻死。这事没有见证,无法证实。夫人也担心这事传扬出去名声不好,盘算着不如把女儿嫁给温生。葛公赞同,将此意转告给温如春,温如春喜出望外。这天,温如春遍请亲友参加观赏绿菊的宴会,焚香弹琴,直到深夜才结束。回房睡下后,书僮听到书房里的琴自己响起来,开始还以为是别的仆人弹着玩的,可仔细看琴旁并没人,这才向主人报告。温如春亲自到书房察看,确实是琴不弹自响。那琴声生硬而不流畅,好像是想学自己的弹法,可又没有学会。温如春点起蜡烛突然闯进去,房里空无一人。温如春便将琴带回自己的卧室,那琴一夜没有再发出声响。温如春认为是狐仙弹奏的,想拜自己为师学习弹琴。于是他就每晚弹奏一曲,将琴摆放原处任其弹拨,夜夜藏着偷听。到了第六七个夜晚,那琴弹奏的曲调,满可以听上一听了。
温如春成亲之后,和良工谈起过去的那篇《惜余春》词,才明白了他们所以能够成亲的原因,可始终不知道那诗词是从哪里来的。良工听到琴能自鸣的奇事,就去听了一次,说:“这不是狐仙,弹奏的曲调凄切痛楚,有鬼声。”温如春不相信,良工说她家有面古镜,可照出鬼怪的原形【《洞冥记》记载了一种能照出鬼魅的镜子:望蟾閣十二丈,上有金鏡,廣四尺。元封中,有祇國献此鏡,照見魑魅,不獲隱形】。第二天派人去取了来,等着琴自己响起来时,温如春握着镜子突然进了书房,用灯火一照,果然有个女子在,只见她慌慌张张地躲在房角,再也藏不住身了。温如春过去一看,原来是从前避雨时遇见的那位赵宦娘。温如春大为惊奇,就追问她。宦娘含着眼泪说:“替你们当媒人,不能说对你们不好吧,为什么这样苦苦逼我呢?”温如春收起镜子,要宦娘不要再躲避,宦娘答应下来。温如春就把古镜装进镜袋。宦娘远坐一旁,说:“我是太守的女儿,已经死了一百年了,从小就喜欢琴和筝,筝懂得了一些了。只是琴没有得名师指点。所以在九泉之下,仍感遗憾!那次你冒雨进了我家,听到你的琴声,十分钦佩;你向我家求亲,我恨自已是死去的人,不能和你结成伴侣,所以暗地里设法帮助你们二人结成美好姻缘,来报答你对我的眷恋之情。刘公子丢失的红绣鞋,还有那篇《惜余春》词,都是我做的事,我报答教师不能说不尽心了。”温如春夫妇听了她的话,都非常感激地拜谢她。
宦娘又对温如春说:“你弹的琴我能领会多半了,可是还没有学到其中的神韵和道理,请你再为我弹一次吧!”温如春答应了,一面教她弹琴,一面讲解指法。宦娘特别高兴,说:“真是太好了,我能领会了!”说着起身要告辞。良工原来喜欢弹筝,听说宦娘擅长弹筝,就想听她弹一曲。宦娘答应了,就演奏起来。宦娘弹的声调和曲谱好极了,都不是人间能够听到的。良工边听边打着拍子赞叹,请求向她学习。宦娘执笔写了十八章曲谱后,又起身告辞,温如春夫妇再三恳切地挽留她。宦娘悲切地说:“你们夫妻俩多么幸福,知己知音,感情深厚,我这个苦命人哪有这样的福气!如果有缘,只能下辈子相见了。”说着她将一卷画像给了温如春,说:“这是我的肖像,若是你不忘媒人,可以挂在卧室里,高兴的时候,点上一柱香,对着我的像演奏一曲,那我就如同亲自领受了!”说罢,宦娘走出房门,消失不见了。
313,阿绣

知君自有意中人,赝鼎如何认不真?
他日重来较优劣,尚疑幻术现双身。
海州的刘子固,十五岁时,到盖县探望他的舅舅。看见杂货店里有一个女子,姣丽无双,心中便喜爱上了她。他悄悄来到店中,假托说买扇子,女子就喊她父亲。见她父亲出来,刘子固就很沮丧,便故意跟老头压了个低价,走了。远远看见女子的父亲到别处去了,他又回到店里。女子又要找她父亲,刘子固忙阻止说:“不要去找了,你只要说个价,我不计较价钱。”女子听了他的话,故意说了个高价。刘子固不忍心和她争价,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给了她,就走了。第二天,刘子固又来了,还像昨天一样。付了钱刚走出几步,女子追出叫他:“回来!刚才我说的是假话,价钱太高了!”便把一半钱还给了他。刘子固更感到她诚实。此后,趁她的父亲不在时,刘子固常来店里,慢慢跟她熟了。女子问刘子固:“你住在什么地方?”刘子固如实告诉她,又反过来问她姓什么?女子说:“姓姚。”刘子固临走时,女子把他所买的东西用纸包好,然后用舌尖舔一下纸边粘上。刘子固怀揣着包裹回去后舍不得打开,怕把女子的舌痕弄乱了。过了半个月,刘子固的作为让仆人发现了,私下告诉了他舅舅,硬让他回去。刘子固情意恳切,恋恋不忘,把从女子那里买的香帕脂粉等东西,秘密放置在一个箱子里。没人时,就关起门把东西拿出来看一遍,触景生情,思念不已。
第二年,刘子固又到盖县来。刚放下行李,就到店里去找那女子。到那里一看,店门关得紧紧的,刘子固失望地回去了。他以为女子同她父亲偶尔出门没有回来,第二天便早早又去,店门仍然紧关着。刘子固向邻居打听,才知道姚家原来是广宁人,因为这儿生意不好,所以暂时回广宁了,谁也不知他们什么时候再回来。刘子固神情沮丧,失魂落魄。住了几天,就怏怏不乐地回家了。母亲为他提婚事,他老是阻止。母亲觉得奇怪,又很生气。仆人偷偷把以前的事告诉母亲,母亲对他管制防范得更加严了。从此他再不能去盖县了。刘子固整日恍恍惚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母亲愁得没法,心想不如满足了儿子的心愿。于是,立即选了个日子,准备好行装,让儿子到盖县转达母亲的意思,让舅舅托人向姚家提亲。舅舅马上就去姚家,过了一会,舅舅回来,对刘子固说:“不好办了,阿绣已经许给广宁人了。”刘子固垂头丧气,心灰意冷。回家后,捧着箱子抽泣;常常徘徊思念,希望天下有第二个阿绣。
这时有媒人来提亲,夸赞复州黄家姑娘长得漂亮。刘子固担心媒人说的不确实,命仆人驾车到复州去看看。进了西城门,刘子固看见朝北的一家,两扇门半开着,门里有一个姑娘很像阿绣。再凝神一看,姑娘边走边回头看着进去了,一点不会错。刘子固大为动心,于是就去东边邻居家打听,知道这姑娘姓李。刘子固反复思索,疑惑不解,天下怎能有如此相像的人呢!住了几天,也没找着机会去见姑娘。只有两眼直盯盯地看着姑娘的家门,希望姑娘还能出来。一天,太阳正要落山,姑娘果然出来了。忽然看见刘子固,立即返身回去,用手指指身后,又将手掌放在额头上,然后进屋了。刘子固高兴极了,但不知姑娘是什么意思。沉思了好一会儿,就信步来到她家的房后。只见一座荒园寂静空旷。西边有一堵矮墙,只有齐肩高。刘子固豁然明白了姑娘的意思,于是就蹲下藏在草丛中。待了很久,有人从墙上露出头来,小声说:“来了吗?”刘子固答应着起来,仔细一看,真是阿绣。他悲痛万分,泪落如雨。姑娘隔着墙,探身用毛巾给他擦泪,不断地安慰着他。刘子固说:“我想尽了办法,愿望也没实现,自以为今生是没有希望了,怎想到还会有今天?你怎么到这里来的?”姑娘说:“李氏是我表叔。”刘子固请阿绣过墙来,阿绣说:“你先回去,把仆人打发到别的地方住,我会自己到的。”刘子固听从了她的话,坐在家里等着,一会儿,阿绣悄悄来了。没有浓妆艳抹,袍裤还是以前穿过的。刘子固挽着她坐下,详细诉说自己的相思之苦。于是又问:“你已许配人家,怎么还没有过门?”阿绣说:“说我已经许配人家,是骗你的。我父亲因为你家太远,不愿跟你们结亲,所以托你舅舅用假话骗你,以打消你的念头。”说完两人上床躺下,男欢女爱,不可言喻。四更刚过,阿绣急忙起来,翻墙走了。刘子固从此不再想黄家姑娘的事,住在这里忘了回去。一个月了还不回家。
一天夜里,仆人起来喂马,见刘子固房里还亮着灯,偷偷一看,见是阿绣,非常惊骇,但不敢跟主人说。第二天一早起来,仆人到集市上访查了一番,才回去追问刘子固说:“夜里跟你交往的那人是谁呀?”刘子固开始不愿告诉他。仆人说:“这座房子太冷清了,是鬼狐聚集的地方,公子应当自爱。他姚家的姑娘,怎么会到这里来?”刘子固不好意思地说:“西邻是她表叔,有什么好怀疑的?”仆人说:“我已详细访查过了。东邻只有一个孤老太太,西边那家只有一个小孩,没有什么亲戚住在家里。你所遇到的一定是鬼怪。不然,哪有穿了几年的衣服还不换的?况且她面色太白,两颊略瘦,笑起来没有酒窝,不如阿绣美。”刘子固反复想了想,才非常害怕地说:“那怎么办?”仆人出谋说等她来时拿着家伙一块打她。天黑后,姑娘来了,对刘子固说:“我知道你怀疑我。但我没别的意思,不过是想了却过去的缘分罢了。”话还没说完,仆人推门进来,姑娘大声呵叱他:“把你的家伙扔了!快摆上酒来,我与你主人告别!”仆人一听便扔了兵器,就像有人夺走一样。刘子固更加害怕,勉强摆上酒席。姑娘像往常一样有说有笑,举手指着刘子固说:“我知道你的心事,正打算尽我的微力为你效劳,你为何想暗中害我!我虽然不是阿绣,但也自以为不比阿绣差。你看我真不如你过去的那个人吗?”刘子固吓得毛发倒竖,话也说不出来了。姑娘听着打三更了,拿起酒杯喝了一口,站起来说:“我暂时走了。待你洞房花烛之后,我再与新媳妇比比美丑。”一转身不见了。
刘子固听信了狐精的话,跑到盖县抱怨舅舅骗他,不愿住在舅舅家。搬到邻近姚家的地方住,托媒人给自己说亲,用丰厚的彩礼打动姚家。姚家妻子说:“我家小叔子为阿绣在广宁选了个女婿,阿绣的父亲为此到广宁去了,成不成还不知道。须等他回来后再跟他商量。”刘子固听了这些语,惶惶不安,没了主张,只好坚守在这儿等他们回来。
过了十几天,忽然听说要打仗。开始刘子固怀疑是讹传,时间长了,才知道是真的。他急忙收拾行装走了。中途遇到战乱,主仆二人失散,刘子固被军队的前哨抓住。士兵认为刘子固是个文弱书生,便疏忽了对他的防备,刘子固便偷了一匹马逃走了。到海州地界时,看见一个女子,蓬头垢面,步履艰难,快走不动了。刘子固骑着马从她身边走过,女子忽然大声呼喊:“马上的人不是刘郎吗?”刘子固停下马仔细看她,原来是阿绣!他心中仍然害怕她是狐狸,说:“你真是阿绣吗?”女子问:“你怎么说这种话?”刘子固把他遇到的事说了一遍。女子说:“我真是阿绣。父亲带我从广宁回来,路上被士兵抓住。他们给我一匹马骑,可我老是从马上跌下来。忽然有一个女子,握着我的手腕拉我逃跑,我们在军队中乱窜,也没有人盘问。那女子跑得像飞鹰一样快,我拼命跑也跟不上。跑百十步就掉好几次鞋。跑了很久,听到人喊马叫渐渐远了,那姑娘才放开手说:‘告别了。前面的路都很平坦,你可以慢慢走。爱你的人就要到了,你同他一块回家吧。’”刘子固明白那女子是狐狸,非常感激她。刘子固就把留在盖县的原因告诉了阿绣,阿绣说他叔叔在广宁为她提了一个姓方的女婿,还没等送聘礼,战乱就开始了。刘子固这才知道舅舅说的不是假话。他把阿绣抱到马上,两人骑着一匹马回了家。进门看到老母亲安然无恙,刘子固很高兴。他把马系好,向母亲讲述了事情的前后经过。母亲也非常高兴,急忙为阿绣梳洗打扮。妆扮好了,阿绣容光焕发,母亲拍着手说:“怪不得我那傻儿子在梦中都忘不了你。”接着铺好被褥让阿绣跟自己一起睡。他们又派人到盖县,送书信给姚家。没过几天,姚家夫妇一块来了,选定了吉日办完婚事就回去了。
刘子固拿出收藏的那只箱子,里面的东西原封没动。有一盒子粉,打开一看,脂粉已变为红土。刘子固很奇怪,阿绣掩口笑着说:“几年前的骗局,你今天才发觉。那时见你任凭我给你包裹,从来都不检查真假,所以就跟你开了个玩笑。”正在嬉笑时,一个人掀开门帘进来说:“你们这样快活,应当谢谢媒人吧?”刘子固一看,又是一个阿绣,急忙喊母亲,母亲和家里人都来了,没有一个人能辨认真假的。刘子固回头一看也迷惑了;看了很久,才朝一个“阿绣”作揖感谢。“阿绣”要了镜子自己看了一下,害羞地转身跑了,再找她时已没了踪影。刘子固夫妇感激她的恩情,在屋里设了一个灵位祭祀。
一天晚上,刘子固喝醉了酒回家,屋里黑黑的没有人。他刚要自己点灯,阿绣来了,刘子固拉着她问:“你去哪儿了?”阿绣笑着说:“看你醉成这样,臭气熏人,真让人讨厌。你这样盘问人,难道我跟男人幽会去了?”刘子固笑着捧起她的脸颊,阿绣说:“你看我与狐狸姐姐谁美?”刘子固说:“你比她好。但只看外表看不出来。”说罢关上门,两人亲热起来。一会儿有人叫门,阿绣起身笑着说:“你也是只看外表的人。”刘子固不明白她的意思,走去开门,却是阿绣进来。他十分惊愕,这才明白刚才那个是狐狸。黑暗里又听到笑声,刘子固夫妻望空中祈祷,祈求狐狸现身。狐狸说:“我不愿见阿绣。”刘子固问:“为什么不变成另一个相貌?”狐狸说:“我不能。”刘子固问:“为什么不能?”狐狸说;“阿绣是我妹妹,前世时不幸夭折。活着时,她和我一块随母亲到天宫去,见了西王母,我们心里都暗暗爱慕她。回家后,我们就精心模仿西王母。妹妹比我聪慧,只一个月就学得非常神似;我学了三个月才学像,但始终赶不上妹妹。如今又隔了一世,我自以为超过她了,没料到还跟从前一样。我感激你二人的诚意,所以此后会不时来一趟的,现在我走了。”于是不再说话。
从此狐狸三五天就来一次。家中一切难办的事都能解决。每当阿绣回娘家,狐狸常来住几天,家里人都害怕地避开她。每当家中丢了东西,她就打扮得整整齐齐,端立着,头上插着几寸长的玳瑁簪子,召集家人来庄重地告诉他们:“所偷的东西,今天晚上必须送回原来的地方;不然的话,就头痛大作,后悔也来不及。”天亮后,果然会在原来的地方看见被偷的东西。三年后,狐狸再没有来,偶然丢失了金银等贵重东西,阿绣模仿狐狸的妆扮做法,吓唬家人,也常常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