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华为VS封闭的特斯拉 谁是未来?

2021年上海国际车展前夕,华为宣布正式进军汽车产业,竞争目标直指特斯拉。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公开表示,华为的自动驾驶比特斯拉好多了!吃瓜群众不解,华为究竟有什么底气挑战目前全球第一市值的汽车公司?在智能化领域,谁才是未来的主宰者?
华为曾经说过,华为不会造车。从目前华为的顶层战略来看,其确实也不是要成为一家汽车制造商,华为的定位非常明确——汽车增量部件的供应商。然而,为什么当华为宣布进军汽车产业时,特斯拉的反应非常谨慎?因为华为要攻占的领域正是特斯拉看家的技术——自动驾驶。

用徐直军的话说,“华为的战略是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我们致力于投资自动驾驶软件,目标是实现汽车的无人驾驶,一旦实现,就将颠覆跟汽车相关的几乎所有产业,这也是10年内可见的最具颠覆性的产业变革。”
于是,在本届上海车展期间,北汽极狐阿尔法S HI版成为全球首个搭载华为自动驾驶技术(ADS自动驾驶系统)的量产车型。从厂家公布的视频看,极狐阿尔法S HI版在开启辅助驾驶后,车辆可以自己主动识别红绿灯并且平稳停住;过路口或转弯时主动避让行人和道路上的交通参与者;甚至连电动车横冲直撞地从侧后方驶来,它也依然可以从容应对。从技术角度来看,极狐阿尔法S HI版的辅助驾驶能力已经达到了L4级。相比之下,其他厂商最高也就准L3级,且非完全体。

之所以极狐阿尔法S HI版能够达到如此高智能的辅助驾驶水平,离不开华为激光雷达的加持。据了解,极狐阿尔法S HI版在全车配备了三枚华为的96线(线数越多, 精度越高, 造价越贵)激光雷达、13个摄像头、6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
实际上,在2020年末,华为就发布了一款96线雷达,并且直接将价格降到了数百美元。不仅如此,华为还计划未来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甚至是100美元。换句话说,华为已经将搭载自动驾驶技术的成本拉到了新低,且具备更强的推广性。
反观一向使用视觉方案解决办法的特斯拉,华为这套硬件+算法并行的方式可谓做到了有过之而无不及。早前,马斯克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反对激光雷达方案:“激光雷达就像人身上长了一堆阑尾,阑尾本身的存在基本是无意义的,如果长了一堆的话,那就太可笑了。任何依赖激光雷达的公司都可能无疾而终。”

从目前的情况看,以特斯拉、百度Apollo为代表的视觉算法派坚持认为激光雷达是成本高,技术发展慢的产物,并不如视觉算法的价值高。但华为、小鹏这样的公司则认为,激光雷达是比视觉算法更好的技术。
技术界认为,目前市场中视觉算法已经是一套相当成熟的解决方案。通过摄像头和毫米波/超声波雷达的配合,特斯拉可以实现L2级别的ADAS(高级自动辅助驾驶)功能。但是因为受限于芯片算力、逻辑算法等因素,视觉算法实际上很难再进一步。
因此,从ADAS技术领域来关注激光雷达的技术水平,一个更好的角度是观察那些实装到量产车上的产品,例如采用华为激光雷达方案的极狐αS与采用大疆Livox方案的小鹏P5。从这个意义来说,像华为、大疆这种既做全套解决方案,又做激光雷达零部件的厂家,能更好地发挥有限性能激光雷达的潜力,在未来的行业中有更具优势。
在未来,汽车若真想实现到L5级的辅助驾驶能力,一定是离不开5G网络甚至6G网络的全面加持。可以说,这必将成为实现人车路互联的基础。此外,与车路协同相比,单车智能的开发成本无疑会更高。华为作为一家掌握全球5G技术头把交椅的公司,如今大规模投身汽车领域,积极与各大车企报以“交友”的方式进行合作,对于自身推广ICT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好处。

就在几天前,奥迪的高管也表示,今后有可能采用华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显然在未来,传统的国外车企要想在中国将本土化做到尽善尽美,就必须要与像华为这样的本土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目前,中国已有485万公里的道路,同时近三亿辆汽车的保有量,只有我们国内的企业结合高精尖地图,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辅助驾驶功能的优势。
相比之下,华为无论是对待技术还是对待合作伙伴,都持有比较开放的态度,华为的思路是做好智能技术的供应商,把所有的汽车主机厂拉过来做朋友。而特斯拉则更像是手机领域的“苹果”,打造自己的生态闭环,让别人无路可走。马斯克至今也不希望特斯拉受制于其他生产商。这么一来,特斯拉就只能靠多卖自己的车来覆盖自动驾驶的范围,这也导致了自身扩张和降本速度都较为缓慢。
经过新能源电动汽车十余年的发展,随着电池成本的不断降低,产品的价格也不断地完成了下探。以大众的新车ID.4为例,放眼两年前我们根本无法想象一辆拥有500公里续航、84度电池同时具备众多高科技与舒适性配置的合资SUV可以卖到24万的售价。加上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与互联网造车兴起,特斯拉的优势和市占率只会越来越小。

华为在此时宣布进军汽车领域,必定会将车机系统及辅助驾驶普及到更多汽车品牌之上,到那个时候特斯拉自身封闭的造车理念,势必会受到更多国内外车企的围剿。而且,华为最新的“大瓜”是宣布华为集团即将发射两颗卫星,为6G发展网络铺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表示:“在6G网络的研发上,华为的水平遥遥领先于全球各国。”
写在最后:
站在2021年的时间节点上,V2X技术没有全面普及之前,华为和特斯拉在辅助驾驶方面的差距并不会很大,更多的还要依靠具体的用户体验和使用习惯来决定。可V2X一旦得到普及,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优势地位必将受到极大的挑战。未来的技术话语权绝不会掌握在某一家企业的手中,一场没有硝烟的技术之战才刚刚开始。究竟是华为完成超越,还是特斯拉一枝独秀?相信在五年之内就会有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