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科技之巅3

2023-04-02 12:36 作者:破产的哔站用户  | 我要投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VVcgjH5SQSw-c2sOhWxXg?pwd=umee 

提取码:umee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关注世界科技发展新特点和新趋势的科技人员、投资人、科技创业者,对前沿科技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源自麻省理工学院的突破性技术官方解读

盘点上个十年技术的变迁与演进,预测下个十年创新的方向与前路

政府、企业、投资机构预判技术商业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大众了解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机器人、能源、材料、生物医疗、基因等前沿科技的参考指南


中国科学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 季维智

美国工程院院士、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松鼠AI首席科学家 Tom Mitchell

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机械工程讲座教授 吕坚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李俊峰

华为董事、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 徐文伟

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前院长 吴甘沙

等重磅解读与推荐

内容简介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从2001年开始,每年都会公布“10大全球突破性技术”,即TR10(Technology Review 10),并预测其大规模商业化的潜力,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重大影响。


这些技术代表了当前世界科技的发展前沿和未来发展方向,集中反映了近年来世界科技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引领面向未来的研究方向。其中许多技术已经走向市场,主导着产业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


本书梳理了2009~2018年的100项突破性技术,按照技术特点划分为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硬件与算法、模式创新、云与数据、机器人、能源、材料、生物医疗、基因等领域,邀请国内外quan威技术专家、投资人对一些领域技术的特点、产业应用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潜力进行点评,给出前瞻性的投资、科研指导意见与建议。与此同时,本书还分析了那些曾经辉煌、后来没落并逐渐消失的技术背后的原因和问题,通过对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剖析,开拓读者视野,并对读者预判新技术、新产业的未来走势提供指导建议。

作者简介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于1899 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刊,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影响力广泛的技术商业类杂志,其内容覆盖广泛,涉及互联网、通信、计算机技术、能源、新材料、生物医学和商务科技几大领域。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每月有超过300万来自科技和商业领域的专业人士与领袖,通过网站、手机应用、平面杂志以及各种活动组成的传播平台,分享前沿科技资讯。


目前,《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拥有英文、中文、西班牙文、德文、意大利文等不同语言的9个国际版本,读者涵盖147个国家和地区。《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已经脱离了最初的杂志形态,成为以数字科技和线下活动驱动的全球顶jian的科技创新社区。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重点关注新兴科技及其对商业和社会的巨大影响,为科技人士及商业领袖提供前瞻性的资讯和独到深入的行业趋势研究分析。


每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都推出3个榜单,分别为年度“10大全球突破性技术”,年度 “35岁以下创新者”,以及年度“50大聪明公司”。

精彩书评

季维智,中国科学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

本书对过去十年评选出的技术进行详细解读,仿佛让我们搭上了时光列车,看到过去这些年里,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认知,融入我们的生活。


Tom Mitchell,美国工程院院士,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松鼠AI首席科学家

技术推动历史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如果您在阅读这本书时对许多领域的Z新飞跃感到惊讶,那么可以期待的是,未来几年内,创新的步伐将会更快。


吕坚,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机械工程讲座教授

世界属于勇于面对人类挑战的创新者,科技发展与dian峰的区别在于它的时效性。《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精辟地剖析十项Z有发展前景的颠覆性技术,帮助我们永远与时俱进,它也是展望未来的Z佳科普工具,激励着每一代技术革命的引领者。


李俊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向我们揭示了技术在不断进步,同时也展示了科学家们在技术创新方面锲而不舍的努力。


徐文伟,华为董事,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

这本书涉及的基因、材料、生物医疗、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技术,是我们智能时代的核心、基础技术,这些技术的突破和进步,必将对我们的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这本书为我们拨开云雾,让前路更清晰。


吴甘沙,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前院长

如果时针拨回到2013年,我们会想象到深度学习吹响了这一波AI大潮的号角吗?能否预料到1年后出世的对抗性神经网络让机器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创意如泉涌般爆发?是否猜到2年后,一个在“箱底”压了20年的技术——强化学习,竟然能在代表人类智慧dian峰的围棋领域打败人类冠军?非常喜欢这本书,它让我们重新审视突破性技术的进化史,进而反思,当下一个突破性技术来临时,我该做些什么。

目录

第 一章 人工智能,“吃一堑长一智”的机器 /1

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一大突破 /4

强化学习,人机围棋大战机器的胜利 /7

对抗性神经网络,数字版的“猫鼠游戏” /9

自动驾驶,车联网的未来已来 /11

支付技术早已遍地开花 /16

巴别鱼耳塞,耳朵里的实时翻译 /18

给所有人的人工智能 /20


入选技术:

2013,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

2015,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车对车通信

2015,Apple Pay,苹果支付


科技之巅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