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而不是解决问题(二)
第二点,提出问题的人不同,不可采纳。
比如A给你提了个问题,B给你提了个问题。
可能客观上来说两个问题都提得很好,但是相互冲突,那么你应该采纳谁?
拿袁绍举例,他手下的谋士提的建议都很好,因为他的资源足够,选择很多。
但是他一个听一点,被曹操翻盘了。
甚至因为没听一点许攸的,还让自己阵营跳反。
不是兼听则明,因为不同人的观念需要的发育路线规划不同:我告诉你,打经济出矿刀,兼顾经济和战力;他告诉你,打经济出双工资装,一切为了后期服务;高人告诉你,战力就是经济,前期装备全给整上,艺高人胆大,不留一点容错,梅贾的窃魂卷整起来,以小博大才是王道!
你一听挺有道理啊,于是你出完工资装出了矿刀,然后补个奖励装。
然后你就被经济惩罚,击杀又拿不到,甚至不如那种傻傻随缘补刀的经济高。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一定是一句错误的话:我认为,意见是要多听,听到不同的声音你才会总结和思考,思想才不会狭隘。
但当你采纳意见的时候,最好是根据其中一条意见走到黑,切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第三点,提问题的人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不管怎么说,他比方提意见可能说是为了集体或者你,因为集体或你的利益好了,也能照顾到他自己的利益;又或者是更自私一点,纯粹就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
总而言之,他提的问题被解决最终一定会让他收益。
而你还要甄别这个问题能不能让你受益,让集体受益。
第四点,解决问题本身是在奖励提问题的行为。
解决了问题之后,其实是从侧面奖励了这个提出问题的人:因为这告诉他,他的意见是有价值的,会被采纳的,也会被奖励。
所以他就会倾向于提出更多的问题,来获得奖励。
说到这里你可能还觉得没什么,但更深层次地想一想呢?
既然提出问题能被奖励,那制造问题呢?
之前美国那几个灯泡公司就是这样的,明明大家制作出来的灯泡质量好,一直用不坏,但为了多卖几个,那些垄断厂商就联合起来签署协议,让大家集体生产寿命短的灯泡。
很多问题就是因为会被解决而制造出来的。
我知道你想解决问题,所以我故意制造一个问题让你解决。
如果直接无视问题,也就没有需求,也就没法让他们获得利益。
第五点,维护自身威信。
如果一个人不断地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这个人是什么?
不看上面的文章,你给的答案一定是以下几个:
技术工、顾问、管家、设计师、厨师、管理。
发现没有?
全都是服务人员。
因为提出问题是领导的责任,领导需要根据自己制定的战略提出问题,让手下去解决问题。
一旦你一直倾向于解决问题,那么你的本质就是一个服务员,服务于别人的人生和利益,没有任何的主见。
这也是很多讨好型人格和焦虑症、强迫症的通病。
他们太需要解决问题了,但问题永远解决不完。
人生忙忙碌碌,不断地被各方势力拉扯。
结果就是感觉完全无力掌控自己的人生。
并且,由于他们一直以来解决的是其他人提出的问题,便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己没有时间提出自己的问题,自己没有时间解决自己的问题。
然后因为你一直没有发展,并且一直没有主见地按照别人的意见来行事,别人就会看轻你,觉得我提出问题你就会解决,你不解决反而是不尊重我。
最终发展到不仅看轻你,还恨你没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因为你不可能解决所有人提出的问题。
转变思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而不是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