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论——我什么都不知道
这篇文章,讨论一下个人一年以来备考申论的心路历程,总结个人经验教训,期望能在与各位的交流碰撞中,获得彼此的进步
文章不长,重点放在个人申论复习的思想上,连方法论都算不上,方法更别提了,干货不多,但是希望能分享出一些不一样的视角(不整视频的原因是我最近备考另外的,时间比较不富裕,以后肯定会上视频)
先附上我这次安徽省考的成绩,考的是热门岗位,竞争比大,我行测78.2、申论65.5、50%50%合成接近72的成绩,也只是排名第十左右,1:3进面的成绩在75±0.6

分析一下:
我重点是放在行测上的,奔着80+行测去的,结果也没考好,原因出在言语题+常识题,一部分是言语的选词填空,一部分是逻辑推理的词推,另一部分是常识题的时政,这三个地方我普遍的正确率在50%±20%徘徊,是以后的抢分点,重点放在刷题上所以暂且不聊,这里聊聊申论
这次申论我大作文没写完,时间比国考少了30min有点卡手,要求1000—1200字,我写了不到1000,但是整体结构,开头结尾都认真思考写了大纲再做誊写,结果是真的时间不够我再写10分钟,于是匆匆结尾。考完心拔凉拔凉,分数出来倒是叹了口气,若是写全或许能加10分,不过皆是过去,下面还有机会努力
对于小题,发挥得也没之前好,原因是写多了哈哈,过分纠结全面性+归纳概括,申论考试必然经过的心路历程,考过的都懂
之所以想聊聊申论,是因为最近读的书,对我的思想产生了改变,从之前的紧张不安、求而不得变得淡定平和,积极向上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几本当属《庄子》《六祖坛经》和《传习录》,且这几本给我对申论的复习定了一个锚点——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这句话是《庄子》里的“不知之知”,是《六祖坛经》里的“因无所得,而生其心”,更是《传习录》里的“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更是辩证唯物论里的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等等(嗯,勉强扯上了)
关于申论——我什么都不知道
不要怀疑,就是这句话,对我申论复习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一种质变
以前我对申论的复习是排斥的、贪心的、模板化的,有了这个思想、心态,我改了
1、因为我不知道,所以我不再害怕它(不知者无畏)、不再担心哪个老师说的好、复习的全面不全面、视频文档质量的好坏,不再怀疑复习申论的效率和作用——在0之上,任何知识的积累都是巨大的成长,继而不再排斥,勇敢去拥抱申论;在∞之下,任何知识又都是渺小的,再厉害的申论老师,也无法穷尽申论的解法、因材施教;在申论之中,只要你积极、尽心、真诚去对待每一次积累,每个人都会迎来自己突破的时刻
2、因为我不知道,所以我不会、起码现阶段不会得到一个超高的离谱的分数,70-75已经是极限了,而这恰好是我需要的分数(这一点可能对不冲行测的考生没有借鉴意义),继而对申论的追求不再是求最高、求最好、能贪一分是一分,而是合理规划目标,大题小题分数合理分配,不再纠结小题的一分两分,而是追求整体得分最优解
3、因为我不知道,所以我不再固定思维去套用任何模板,不再纠结套路地按分值答要点、段落小帽子、标准化用语、三段式大作文、金句模板开头结尾……继而用一个真诚的“申而论之”——即通过对文本的进一步论述、说明,使事情更加清楚明白,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的心态,首先想的不再是“规矩”(无论是普通的,还是高级的方法、套路),而是在考场上认真对待、敬畏审题、答我所思
至于方法论和方法,我相信B站那么多UP肯定有超多、并且因人而异的干货,在此我就只谈三点,也是基于“我什么都不知道”的思想的三点,供大家参考
1、广泛阅读、开卷有益,包括但不限于《人民日报》锐评、青年大学习,《半月谈》和各家申论资料、时政
2、了解评分标准,制定适合自己的分数目标和复习计划,然后反复实践以确定理想和现实的误差,不确定的可以去报批改班
3、抱着真诚的心对待每一篇材料,它们是真的、切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写文先立心
诸君共勉!
2023/3/24 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