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洛阳》【高秉烛x武思月】针锋相对
写点别扭情侣文学,武思月视角,字数1.5k
武思月向来恪守规矩,她出自武氏旁支,圣人上位后,整个武家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可她没有父母支撑,只是和兄长相依为命,那些升了位分的亲戚并没有给他们更多的照顾,可在外人眼里他们却是沾了圣人的光。
她不敢肆意妄为,因为她只有一个孱弱的兄长勉强支应门庭,可她在心里是不服输的,她学武是不要命的,少时的同窗向来瞧不起她,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女子想靠着亲族关系进入内卫,可她从不辩解,只是一次次在练武场上将刀抵在他们的脖子上,才让那些人逐渐闭嘴。
圣人也是在练武场上选中她的,彼时她已经筋疲力尽,还在奋力和高她一头的男人缠斗,鲜血顺着衣服汩汩流下,有几滴沾在她的脸上,但她仍死死的瞪着对方,随时准备着下一次攻击,忽然,旁边的圣人指了指她说“过来”,于是她踉踉跄跄的走过去行礼,自此,她被选入内卫,成了月华君。
多年来,她恪尽职守,不敢行差踏错半步,既是为了证明自己,也是为了光耀门楣,但是后来她遇到了高秉烛,一个背负着重大嫌疑的通缉犯。
高秉烛的确是一个让她捉摸不透的人,即使他们已经几经生死,却还是让她觉得有一堵厚厚的壁障隔在他们俩之间,时常让她感到烦乱,这种情绪在高秉烛加入联昉之后达到顶峰。
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这么生气,看到他对自己疏离生气,看到他对自己恭敬也生气,这么多年,让她感到挫败的事情不多,高秉烛是其中最大的一件。
她有时会怀疑是不是自己太过无能,让他觉得不能依靠,才要斩断一切加入联昉,但是这个答案太过伤人,让她不敢去想,却又不得不这么想。
她曾经是真的想帮助高秉烛,至死方休,高秉烛在她的眼里一直是满身泥泞,一腔仇恨,却还是在绝望里透出几丝善良来,让她放不下,忍不住想保护他。
可她却一直都抓不住他,不管是最开始以官府的身份,还是后来以朋友的身份,她都是眼睁睁看着他一次又一次离开,这样会衬的她很可笑,她的信任很可笑,一厢情愿又自以为是的帮助更可笑。
于是她伤心,难过,生气,愤恨,却唯独没有想过放弃,事到如今,她依然想着,要是连她都放弃了,高秉烛就真的孤身一人了。
后来,她时常来联昉,大多数时候,她是碰不到高秉烛的,偶尔,她会发现有人在门后看着她,她一直都是假装不知道的,因为她害怕如果自己戳破门后有人,他就再也不来了。
办案的时候匆忙,即使相遇也是来去匆匆,为数不多的几句话也大多都是互呛,虽然基本上高秉烛在嘴上占不了什么便宜,可他的沉默与躲避更让人心焦。
甚至有时候,武思月想看到他生气,想看到他大声指责世道的不公,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变成一个只会办案的傀儡。
但他太会隐藏自己的心思了,好像什么都能忍,他们也已经很久没有好好说过话了。
渐渐的,她也不会去主动交流了,只是在某天,她调查当年太子遇刺一案,再一次提到那几个无辜身死的不良人的时候,身边的高秉烛忽然开口问她,“为什么还在查这个”,她却只是答“君子一诺”
他们二人又开始沉默,而武思月已经不再管他是不是同意或反对了,她把这已经当成了自己的事。
“现在继续查,你可能会死的”
听到高秉烛没头没尾的话,她也只是淡淡道“我何时怕过死,你也没必要管我的死活”
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她是一句软话也说不出,忽然她听到高秉烛再一次开口“别轻易出事,我还在等着你给我收尸”
他的话里没有郁气,似乎只是随意的旧事重提,武思月没想到他还记得,那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几次平和的谈话,在洛阳的郊外,几座孤坟面前,他也说着收尸这种不吉利的话。
但如今形势危急,倒真有点要应验的意思,思及此,她忽然有点难过,呛声道“联昉的人,哪轮的到别人去收”
“我不想留在联昉,我想和他们埋在一起,只有你知道在哪”
高秉烛依然在平静的叙述,可武思月却不禁悲从中来,她扭过头,不想让他看到自己的眼泪,说来也奇怪,明明小时候再怎么流血都不哭,却在高秉烛面前总是那么脆弱。
于是她咬咬牙,站起身朝外走,没有看到身后的高秉烛依然在看着她,他的眼里有太多未说出口的话,让人觉得他好像下一秒就要喊出武思月的名字,又好像永远都不会再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