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玉兔19号(2)
这趟超高速列车傍晚七点从北京出发,晚上八点二十分就到达了香港红磡站。宋瑞德和郑义刚出站,就看见了马特在向他们招手。
马特是个英国人,年龄比宋瑞德小十岁,从小生活在香港,后来去了康奈尔大学攻读天体物理。但他的兴趣始终在寻找地外文明上,于是在毕业后选择去了SETI(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搜寻地外文明计划)。那时的SETI已经成立了快一百年了,但这个历史悠久的机构,当时正面临着整体被关停的风险。从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它已经花费了纳税人和投资人将近一百五十亿美元,包括在非洲肯尼亚建立了二十个36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阵列,专门用于探测地外文明信号。虽然比起人类在其他太空领域的投入来说,这些钱只是九牛一毛,不过,人们并没有从这笔花费中看到任何能够找到地外文明的希望。当马特加入SETI时,整个机构只剩下不到50人。如果不是后来宋瑞德的发现,恐怕现在的SETI已经只存在于科学历史馆里了。
“你们的旅途怎么样?”马特问道。
现在,各国人之间沟通已经没有任何障碍,翻译机可以零延时的帮助大家交流,但是马特依然坚持说他那蹩脚的普通话。
“除了那个乘务员走来走去的,其他也就那样。”宋瑞德说道。
马特看了看郑义,后者只能耸了耸肩,无奈地笑了一下。
“郑先生,您快做了宋教授一年的助手了,感觉如何?我可是跟人打过赌。你可能撑不过两年呢?”马特转向郑义,调侃着地说道。
郑义十分尴尬,想说点什么,可是话到了嘴边又说不出口。反而是宋瑞德先开口了。
“你就不能说点正事儿了吗?一定要展现一下你那所谓的英式幽默?在我看来,不仅不好笑,还浪费时间! ”宋瑞德说道。
“哈哈,”马特笑道。“您依然还是这么直白,ok,咱们这就上车出发。”
在去酒店的路上,马特介绍了明天会议的流程。这是一场年度的科学研讨会,在宋瑞德发现地外文明信号后,一开始,每个季度都会举行一次会议,各国都会在这个会上分享他们的研究进度,畅谈各自的假设。出席会议的除了有各国首席科学家外,还有高级别的官员。刚开始的那几年,大家都很兴奋,但是,这样的荷尔蒙却不能日以继夜的高涨,肾上腺素也无法无时无刻地狂飙,随着灵感的耗尽,研究的停滞,这样的会议就逐渐变了味道,新的发现越来越少。两年前,这个会变成了半年一次。从今年开始,变成了一年一次。
一路上,坐在后座的宋瑞德并没有说太多的话,马特也同样话不多。他们两个好像都有点心事,但谁也没有主动开口说出来。现在的宋瑞德,满脑子都是明天的会议,因为这次,他带来一个全新的假设,这个假设需要全世界主要国家的支持才能够得到验证 ,但是这个验证方式又会带来巨大的风险。他不知道全世界的同行会如何看待他的假设,而世界又是否会和他一起去冒这个险呢?
马特三人很快到达了铜锣湾的酒店,宋瑞德表示需要早点休息,今天就到此为止了。马特没有说什么,但是却拉住了郑义,说非要请他喝一杯。
郑义本来想借口推脱,但是看到马特对他使了个小眼色,手紧贴着裤子悄悄示意着让他留下。郑义就照办了。
他们俩人出了酒店,来到了北角的一家小酒馆。
这里显然比铜锣湾要安静了许多,微醺的酒客坐在码头边上,伴随着海风,海浪,还有海面上货船的汽笛声,眺望着对岸璀璨的都市。距离这个码头10来米的小酒馆,只有30来平米,晚上九点半,店里只有三位客人。马特和郑义找了靠窗的座位,郑义点了一杯啤酒,马特要了一杯不加冰的苏格兰威士忌。
“这是我常来的一个酒馆,离我家很近,也很安静。”马特抿了一口威士忌说道。
郑义虽然之前和马特有过交道,但却是第一次见面。面对这个学术界的前辈,他不太敢以对朋友那种状态去对话。
之后的十几分钟,马特给郑义介绍了香港好玩的地方,好吃的东西,对他说他应该在会议空余时间到处去看看。等着郑义说话状态放松下来后,他才切入了正题。
“你是第一次参加这个会议吧?”马特问道
“是的,我还挺兴奋。“郑义回答道。
“我劝你可不要期待太高了。“
“为什么?”
“你要知道,刚开始的时候,外星文明的存在对于地球人来说是多么颠覆性的发现,不仅仅是科学家,所有人都关注着这个事态的一举一动。
“但是,随着信号的消失,一年,两年大家还可以凭着一股冲劲儿继续去做研究。但是五年了,没有任何新的信号出现,研究也停滞不前。这对所有人的打击都不小。甚至有人开始怀疑信号的真实性。”
郑义没有立即回应,的确,在过去的一年里,他所看到的宋教授,少言寡语,整天总是在思考什么,明显带有高度的焦虑。
没等郑义回答,马特又说道:
“这个会明年开始就不再定期举办了,除非有特别重大的新发现。今年会后官方会宣布这个消息。如果宋教授对此有什么怨言,也希望你可以帮着安慰一下,不要让他太过于钻牛角尖,虽然目前的成就全依赖于他这钻牛角尖的性格才有所突破的,我也坚信那个信号肯定来自于地外文明。但是,现在看来,我们很有可能穷尽一生,也无法真正解开信号的秘密。”
郑义抿了口啤酒,抓了颗花生扔进了嘴里。
“我觉得可能会议不一定会暂停。”
郑义如此自信地说出这个话让马特大吃了一惊
“宋教授这一年来,的确脾气越来越不好,眉头时常紧缩,我在旁边很明显地能感到他的焦虑感。但是这份焦虑,并不是绝望的焦虑,你可以隐隐地感觉到,有时焦虑里面带有期待,当然有时也带有点恐惧。我从小对人的肢体和精神状态比较敏感,这是我过去一年对于宋教授最直观的感受。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事情。”
“哦,是吗?”马特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
“什么事情?”马特追问道。
“在过去的9个多月的时间里,军方和宋教授的来往非常密集,我常常看到有军方的车送教授回来,不过。。。。”郑义突然捂住嘴,“也许我不应该说这些,但凡涉及军方的事情,您知道,都比较敏感。”
“没关系,我很理解,关于军方的事情,你不必多说了。”马特说到。
“不过除了军方,宋教授还密集和国内通信工程,轨道卫星等方面的专家有密切的来往,这在之前也并不多见。”郑义说道。“不过,之所以我觉得这次会议不会是最后一次的原因是,来之前,宋教授对我说,我们可能要在香港多待几天了。如果顺利事情顺利的话,就应该从香港直接去云南了。”
马特听着郑义的话,逐渐兴奋起来。“这个老宋,到底藏着什么呢,神神秘秘地还真不太像他的风格啊!”马特有继续抿了一口威士忌。
“我本来还真担心他自己想不开呢,真是,你们那话怎么说来着。。。哦对了,叫做捉虱子上头----自寻烦恼。哈哈哈。”马特变得轻松了很多,拿起酒杯和郑义的碰了一下。
“咱们换个的话题吧,我非常好奇,为什么宋教授会雇佣你呢?你一年多前才博士毕业。我没有窥探隐私的意思啊,只是和大家一样的有这个疑问。”
“没关系。”郑义急忙说道,“您别看我好像面上随和,我想从本质来讲,我和宋教授还有点相像,也是个喜欢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吧。
“我记得在六年多前,我还在大学读本科的时候,没有学生愿意去当宋教授的帮手,因为这位教授30多年来没有任何突出的研究成果,整天沉迷于寻找外星人。被很多人认为是个不正经的学者。但我对于地外文明有着独特的好奇,正好那个寒假我没有回家的打算,就报名了宋教授的实习机会。”郑义回忆道。
“也许是没有人报名的缘故,我很快被录取了。但我没想到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去帮忙申请云南的12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的使用时间。”郑义苦笑道,“您也知道,以地外文明的科研理由去申请那个望远镜的时间,在那个时候几乎是不可能的。有太多重要的研究需要那个望远镜了。”
“哈哈哈。”马特笑道,“不好意思,虽然不想这么说,但我想老宋本来可能就没指望你能干什么,索性给你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是的,我那时也是这么觉得的。”郑义挠着头回答道。
“但是,是不是连你也没想到最后竟然申请下来了?”马特继续问道。
“现在回想起来,我只能说幸运女神太眷顾我了。我只是凭着一股傻劲儿而已。那时候我天天去望远镜评审委员会主席的办公室门口等着。一开始,主席还客气的打发我,后来发现我软硬都不吃,他只能躲着我。”郑义说起这段往事来,手舞足蹈起来。
“但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啊,他总得上班吧,我就在停车场去找他,在食堂去堵他,后来实在不行,就干脆去厕所等他。于是经过一个多月软磨硬泡,他终于答应给我一个小时的时间了。”
“哈哈哈。”马特听完大笑道,“你这个倔强的性格还真和老宋有几分相似呢。“
“后来的事儿,我想您也知道了。”
“是的,没你这一小时,不可能发现那85秒的信号。”马特说道。“那时,宋教授找到我,说有个信号需要用SETI的后台软件和数据库去筛查,他说是用1200观测到的,我当时十分惊讶他是怎么申请到那个望远镜的,原来是你的助力啊!”马特再次拿起手中杯子,
“虽然宋教授没有当面的夸奖我,但我知道他内心是很高兴的。之后的几年我也顺利的在他那里实习,直到去年毕业正式成为了他的助手”郑义说道。
“哈哈,来,干杯,感谢你为人类的未来做出了如此重要的贡献。”马特举杯说。
2099年,当这85秒可疑信号被确认来自地外文明后,宋瑞德同样拍着郑义的肩膀说了诸如此类的话。
而在信号初次发现不久后,宋瑞德和马特合作进行了进一步的探测,他们利用SETI在非洲的望远镜阵,同时邀请了澳大利亚105米口径,智利120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加上云南的1200,一起在不同时段同步进行了长时间的观测,结果再次令人振奋,这个来自于5.3光年外恒星系的信号,无比的强烈,信噪比19,频宽39赫兹,可以确定不是来自于自然。根据随后的跟踪探测,可以得出信号随着那颗恒星系的升落而移动,偏振类型也同样符合长距离传播后的规律。
又过了一个月后,一篇由宋瑞德作为第一作者,马特作为第二作者的论文发表在了《自然》杂志上,瞬间引爆了全球。
很快,几乎所有国家的科研团队都加入了进来,在更多不同时间段尝试接收这个信号,当时,全世界拥有78台射电望远镜,在论文发表的半年时间里,所有口径大于或者相当于101米的射电望远镜都在不同时间,不同纬度,收到了同样的信号,最长的时候,这个信号一直持续了一个小时。
不仅如此,这个信号之后还在不断地变化,最终经过持续半年多的观测和分析,科学界一共从这个恒星系方向就收到了186种不同的信号,这个5.3光年外的恒星被命名为SD1016,所有科学家一致认同这些有规律的信号,一定来自于一个拥有文明的外星生命体。
“卡尔· 萨根如果在世,肯定想不到,他的小说中描写的情节竟然真的就在现实中实现了。”郑义说道。
“也或许。。。他早就料到了。”马特神秘的笑道。
两人在酒吧一直聊到凌晨才散去。
2099年底,世界主要大国的政府就联合成立了新的地外文明机构--IPEI (International Panel on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宋瑞德成为其中的首席科学家,而其他主要的科研团队就是以SETI为核心扩充而来。
人类的宇宙观在进入22世纪前就此被彻底改写。诺贝尔物理学奖在21世纪最后一年的年末,特别增发了奖项,给宋瑞德和马特,这对信号的共同发现者,颁发了奖项。
但是,这个后来改变了人类命运的信号,在2100年的第一天,忽然停止了发射,无论科学家们怎样探测,都毫无所获,它就像幽灵一般,隐匿在了浩瀚缥缈的宇宙深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