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兴趣选专业,靠谱吗?——谈兴趣与信仰
一个常见的说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有个说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因此,在专业的选择上,很多人会建议,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但与泼冷水无关,我希望绝大多数孩子,能够对这种观点保持一定的警惕,尤其是大量时间都用于提高分数,对“所谓兴趣”缺乏了解的普通人家的孩子。按照兴趣选专业,尤其是一些就业不友好的专业,可能会对你的人生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其程度,可能会超出你的承受能力,以至于为你整个人生打下非常痛苦的烙印,而这种痛苦,你本可以规避而不用承受。
一、你的兴趣到底是什么?
对于兴趣的基本解释,是一种探索的本能,即好奇。但必须要说的是,绝大多数人都有这种本能,就像婴儿会把所有的东西都放进嘴里一样,但这种兴趣的问题就在,一旦熟悉了,你会马上失去兴趣,你不会去想放进嘴里的东西的分子结构是什么?你的味觉系统是怎样的?你的行为基于本能,你的反应同样也基于本能,而这种本能,并不足成为你钻研、思考的动力,所谓本能,往往因无寸进,只是来得快,去的也快。
第二,来源于“擅长”。当然,擅长的背后是比较(或竞争)带来的正面的激励与反馈,但由于录取分数,在一定程度上,进入同一学校的普通孩子能力相近,但能得到这种激励的只有少数几个胜者,其余的人只能靠毅力坚持。所以好多开始优秀的学生或员工,一旦进入好的平台,反而会自动的变弱,造成激励的失效与人才的浪费。
第三,来源于“看起来比较吊”。对于普通学生,根本不了解专业背后的生活到底是什么,他喜欢的只是这个名称带来的光环。同样,预期得不到这种光环,也就不存在动力了,当然,得到这种光环,也同样不存在动力。
第四,来源于“有用”。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专业最重要的功能是找工作,所以专业的价值可以用工资水平衡量,但并不意味着个人的精进,因为个人精进是斜率、导数、边际,所以对应是专业进步带来的工资涨幅,但在校园,绝大多数人的学习是筑底式学习,所谓筑底,指满足基本行业需求,因而这种曲线的切线,斜率极低,效率极差,所谓兴趣是动力,效果极其有限。
把以上综合叠加,便是大多数人实际感受到的兴趣。相当部分的人,并不存在长久的兴趣,有的只是本能的一时释放。
二、兴趣带来的马太效应
上述基本上部分解释了马太效应(强者恒强)的产生原因,这里不赘述。不过所谓“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其实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另一半,两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波动周期,所以,“天”和“人”也是统一的,道就是道,“天”、“人”是矛盾论,是对立统一。因而,美术、音乐、舞蹈也是数学、文学,文科也即理科,而理科也即文科。当然这是题外话,说起来需要一点篇幅。
但上述马太效应的结论,对绝大多数孩子,尤其是中层以及中层偏上的孩子,却并不友好,过往兴趣带来的正面效应,会在某一刻打断你的脊骨,带来失落、迷惘、焦虑与自卑,过往带给你正面影响的兴趣,会在未来变成负面影响,增加你的负担。所谓马太效应,不仅有强者恒强,还有弱者恒弱。
那么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尤其是并不笨却还不够顶尖的孩子,真的没法抵抗这种兴趣带来的消极侵蚀吗?
三、兴趣的救赎——信仰
接下来的东西,可能看上去会比较“虚”,不像前面的内容那么实际。但确实存在一种抵消的力量,而且自古就被广泛使用,名为——信仰!
篇幅原因,这里不作过多解释,但哪怕是不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原始部落的各种图腾与崇拜。而千万年来,信仰更是让人前赴后继,甚至流血牺牲都不改其志。其力量汹涌磅礴,骚乱则如洪水猛兽,有序则势如破竹,试问,你何时见过一个普通人拥有这么大的能量,而这一切都有可能为你所用。当然绝大多数人绝不会像上述描述那么极端,但帮助抵抗消极情绪,却绰绰有余!
但不得不说的是,信仰的建立,并不容易。不是你简单的告诉自己我信什么你就有信仰了,信仰的建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一定的内外部因素,其基本原理,需要大量的篇幅才能解释清楚。简洁的文字,反而容易产生误导,造成更大的伤害。因而本文,不能介绍具体的方法让人胡乱尝试,一切应结合个人经历,顺其自然,不应过分强求。但就结果而言,确实会产生非常强大的自驱力。
需要分辨的是,目标并不是信仰,所谓学AI是为了造个AI女友,并不是信仰的描述。所谓信仰,不管外表怎样懒散,都难掩其内心的狂热,其偏执、固执,某些特殊情况下外人看来,会表现的如精神病人一般,毫无逻辑、失去理智,但实质却如散文一般,形越散,神越聚。目标也会有一定作用,但最终一般落实于“有用”、“擅长”,而本文的落笔之处,到处都是为了解决非“有用”、非“擅长”。
四、写于最后
本文并不宣传宗教,绝大多数人应该也能看到信仰和宗教信仰的区别。作为建议,我仍然会如大多数人一样,强调个人努力,哪怕是卷,只要你在强者恒强的区间,依然会轻松的多。但对于兴趣的过分依赖,尤其是对缺乏了解的所谓的兴趣的过分依赖,却要保持十分的警惕。如果没有很好的兴趣驱动,不妨以就业为导向,在生活稳定等其他方面寻求人生幸福(缺点在代际传承,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呢?)。而一旦陷入负面情绪无法自拔,不妨尝试建立一种真正的信仰,也许能帮助你在未来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