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科学与哲学论文集》著——英——怀特海(王启超、徐治立等翻译)有感

2021-03-24 21:28 作者:隐生宙语  | 我要投稿

        这本书是在后现代主义盛行时所翻译的,我国在80年代后,后现代主义思潮开始影响我国哲学、文学、史学、政治学、伦理学、法学等等。这本书是怀特海的论文集,介绍的是60年代之前西方在面对后现代主义思潮时文化思想的流向,当然,以个人视角看全貌难免会有一些偏见,所以我来介绍一下本论文丛的总序。至于怀特海的论文集,有机会分享。

        开篇以黑格尔的一句话:“就个人来说,每个人都是它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存在。妄想一种哲学可以超出它的那个时代,这与妄想那个人可以跳出他的时代,跳出罗陀斯岛(《伊索寓言》—(说大话的人)),是同样愚蠢的。”指出没有人能逃离“文明”时代而自生自灭,哲学也一样。也许很多人都会认为哲学是脱离时代的,与个人日常生活难以协调。与其花时间看一些不太调的“哲学王”,还不如打把游戏来的实在。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下面我将介绍一个看似与后现代主义相悖的观点以对比理解后现代主义。

        观点来自介绍《新哲人》(看字,颇有“哲学王”的意味)的文稿。文中以回答“哲学有什么用?”开题,探讨了“用”实为一种计较,倘若人人都在计较,那么“用”的意义必将庸俗化。和“用”不同,哲学向往的是“真“,“真理”既是理念(Idel),又是理想(Ideal)(柏拉图)。本来“真”与“用”一体,“真”即是“用”的极致,但社会分工使二者原初分立。但利奥塔(法)说过一句话“强迫技术改善性能并且获得收益的要求首先来自于发财的欲望,而不是求知的欲望。技术与利润的有机“结合”先于技术与“科学的结合””。我们不妨稍微大胆一点,假设出有个“新哲人”发现了修道成仙的秘法,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新哲人”的好友从中发现了商机,想要以此牟利,“新哲人”不肯,好友威逼利诱,“新哲人”最终拜倒在“哲学王“的名利之下,二人大发一笔。不日,顾客反应修仙太苦,好友责令“哲学王”完善秘法,日复一日,秘法完善,好友密杀“哲学王“,夺其功力,改其秘法,天下人竞相变傻。好友成仙称王,天下人人得道成“仙”,时代进入新纪元,名叫“封建时代“。可见在时代的进步下,无人能避免时代。所以说”真“于”用“只要存在,必将导致二者之间的相互诋毁,最终相互形成阶级。至于专家只见专家,“砖家”也只见“砖家”更不用多说,分化对立的现象异常严重。

          这与“后现代主义”有什么关系呢?待我解释以下该词。其最早出现于1934年出版的《1882——1932年西班牙、拉美诗选》中,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后来以逆向性思维分析方法,即从相反的角度、用否定的态度,分析问题的方法,来否定和超越近、现代西方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为基本特征;宣扬所谓不可通约性、不确定性、易逝性、碎片性、零散化。最终陷入了以推崇主观性、相对性和不确定性为特征的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激进性后现代哲学流派(奎因等人))。可见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的综合反思与批判。反观《新哲人》的介绍文稿“真”与“用”,不难发现看似提供了一个近乎完美解释“哲学有什么用?“的回答,其实是在否定问题,这就达到了反思的目的,也达到了分析问题的目的,所以我个人经验认为这是符合后现代主义观点。但可能有人认为这个解释是在区分哲学的用途上而提出来的观点,具有“二分法”的意味,而这种泾渭分明的思维方式恰恰是现代主义的观点,是具有确定性的,不符合后现代主义。我认为这种解释的就像是在用理性主义的观点批判理性主义一样,这里不论,因为哈姆雷特允许有很多人看他。

       再次强调,有感而发于之前的回忆和经验。最后,我认为有必要谈一下后现代主义的消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人文精神价值取向上。即在人生价值取向上放纵理想、躲避崇高、告别革命、消解责任、无正义、无道德、无进取、享乐当时、游戏人生。突然感觉,还是鲁迅牛,就算是萤火,也要照亮孩子的眼。


读《科学与哲学论文集》著——英——怀特海(王启超、徐治立等翻译)有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