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8.14 脑科学日报| 明明已饱,为什么还吃得下甜品?有另一个胃吗

2023-08-14 10:07 作者:brainnews--杏仁核学堂  | 我要投稿

第1823期 脑科学日报

2023年8月14

科 学 时 讯


1,Nature:新研究发现驱动学习的多巴胺-乙酰胆碱“潮起潮落”大脑机制

来源:Bioon细胞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食物或金钱等奖励会促使大脑释放“感觉良好”的激素多巴胺,从而促进学习。如今,在一项在啮齿动物身上进行的新研究中,来自美国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描述了在没有直接奖励的情况下学习是如何发生的。


研究人员探讨了多巴胺与大脑化学物质乙酰胆碱之间的关系。过去的研究表明,奖励是通过同时引发多巴胺的增加和乙酰胆碱的减少来促进学习的。新研究发现,即使在没有奖励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也会经常出现。事实上,这两种激素在大脑中不断起伏,多巴胺水平经常升高,而乙酰胆碱水平却很低,这为持续学习创造了条件。



2,Cancer:抑郁提升患癌风险?可能是多虑了

来源:学术经纬

长期以来,科学家推测抑郁和焦虑不只是会从精神层面带来负面影响,还有可能会增加个体患癌症的风险,因为两种负面情绪往往会影响生理行为。但这些联系基本都是推测,而没有数据进行佐证。近日一篇新研究直接否认了过去的推断,确认抑郁、焦虑与大多数的癌症类型增加无关,少数癌症类型的风险增加与其他生活习惯相关。


长达26年的随访中,研究者没有发现抑郁或焦虑与总体癌症发病率存在联系的证据,具体到癌症类型中,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癌症风险并没有增加,只有肺癌的风险有着略微地升高,但是在调整了吸烟、饮酒等其他癌症相关风险因素后,这一联系就消失了。因此,减少抑郁或焦虑后的吸烟、饮酒行为可能才是预防癌症发生的关键。



3,明明已经饱了,为什么还吃得下甜品?难道我真的有另一个胃吗

来源:环球科学


有时,人们不再继续吃饭并不是因为他们饱了,而是因为他们厌倦了这些食物,感觉已经吃够了。在知道了面前这些食物的具体味道之后,它们很难产生更多的味觉刺激。但是,如果你在食物中加入新的味道、气味甚至质地,就会很容易让人们克服‘哦,我饱了’的感觉。


这种现象被称为“感官特异性饱腹感”(sensory-specific satiety),这是指一个人重复食用某种食物时,他对这种食物的兴趣就会下降,然后感受到饱腹感,这时新的食物种类就可能变得更有吸引力。一些专家认为,这种对食物多样性的渴望反映了一种演化上的适应性,因为人们需要从不同的食物中获得必需的营养素。



4,Biomimetics综述分享:肌电假肢手的交互操作控制综述

来源:CAAI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专委会


近些年假肢灵巧手成为了热点研究方向。此前有综述研究回顾了包括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预测连续上肢运动的方法、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多任务人机交互应用,以及肌电控制中的各种性能指标。近期,一篇综述文章探讨了致力于复杂的日常操作场景开发肌电控制方案,分析了肌电假肢手操作能力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5,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和抑郁障碍患者心理理论研究

来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近日一篇发表在《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上的研究比较了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和抑郁障碍患者心理理论(ToM)损害及其错误类型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躁狂发作及抑郁障碍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ToM损害,躁狂发作ToM损害重于抑郁障碍,且主要表现为过度加工,抑郁障碍则主要表现为加工不足,情感症状的严重程度与ToM损害有关,ToM损害可能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核心特征。



6,NCC:后部可逆脑病综合征是高灌注,还是低灌注?

来源: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


近期,来自美国的Maximiliano A. Hawkes等在Neurocrit Care报道了五例后部可逆脑病综合征(PRES)患者。所有病人皆于发病12h内进行了CT灌注检查。可见弥漫性低灌注,主要位于放射冠和脑水肿区域。该研究是第一个PRES的脑灌注报道,发现低灌注可与高血压共存。尽管轻度低灌注似乎是一种全脑现象,但在放射冠和枕叶的血管源性脑水肿区域低灌注更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没有发生严重缺血,CTA也没有见到任何患者的动脉血管收缩与低灌注有关。研究结果支持在怀疑PRES时,在开始降压治疗之前应该进行灌注扫描。对于脑低灌注的患者,快速而积极的降压有可能引起医源性损害。



7,电子屏幕怎样干扰社交本能?

来源:雷雳和学生们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生代越来越早地接触形式日益丰富的电子屏幕,人们不得不担心持续的感官刺激可能与发展中的大脑通路竞争,影响个体的社交能力和情感智力。由于出生后的第一年是神经可塑性高峰期,因此早期的屏幕接触和正常的发展进程会产生竞争。


近日,Psychology Today 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电子屏幕会产生竞争效应,是大脑发育的典型方式之一,即一个脑区的增加总会使其他脑区有所损耗。对于孩子们而言,屏幕产生的图片和声音几乎没有意义,但是持续的刺激则以加强基本的感官通路为代价,阻碍个体建立与社交智力和参与社交网络有关的更为复杂的通路。



8,鼻子吸一下就能告别「社恐」?15年来,终于有新药达到3期临床终点

来源:药明康德


Vistagen近日公布了PALISADE-2临床3期试验的积极顶线结果,该试验评估其在研fasedienol(PH94B)鼻喷剂在社交焦虑症(SAD)成人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显示,该试验达到主要终点,与安慰剂相比,fasedienol组患者在公开演讲挑战中表现出平均主观痛苦单位量表(SUDS)评分产生统计学显著下降。根据新闻稿,这是在美国15年来首个社交焦虑障碍在研疗法在3期试验当中获得积极结果。Fasedienol是一种潜在“first-in-class"、快速起效的在研鼻喷雾剂,具新颖的作用机制,可调节恐惧和焦虑的嗅觉-杏仁核神经回路,减弱交感神经自主神经系统的张力。



审校:Simon


8.14 脑科学日报| 明明已饱,为什么还吃得下甜品?有另一个胃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