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茶的姑妈》——金钱不是王八蛋,爱情亦不是食野菜

最近去看了《李茶的姑妈》,这部同样由开心麻花出品的喜剧。平心而论,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脑子里是空白一片。电影说了些什么大体知道,然而有什么出彩之处,笑点何在,质量是否能算上乘,却已然是一头雾水了。
这是好事,毕竟按照张真人的说法,这是返朴归真,是修习绝世武功的最佳状态。不过单单站在电影的立场上来说,却并非什么值得欣喜的突破。从个人情感上而言,我是非常非常喜欢甚至可以算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麻花吹”了。因为在那个内容两极分化,质量却出现断崖式下跌的小品年代,开心麻花的出现,无疑使只知一味吹捧的“平和”市场泛起涟漪。也正是因为这个优秀年轻团体的出现,让我们原本都已腻歪的耳朵,重又变得透彻明晰起来。

可实事求是的说,这部《李茶的姑妈》,无论哪方面都实在是过于平庸,很是一般。是的,一般。这当然是用词的相对温和。它不是没有亮点,不时抖落的包袱,夸张滑稽的反转,都让人眼前一亮。可惜的是,太多段子堆砌的“笑料之墙”,到底还是经不起风吹雨打,以至于隐约还能从中闻到些过气网段的腐臭味。小聪明固然讨喜,却终究缺少了一丝大智慧。或许因为是话剧改编的原因,电影刻意表现出的一种荒诞,反而成为整个故事脉络之中最大的混乱。金钱、爱情、亲情,这些元素无论哪一点提炼出来做到极致,都是一部电影极好的卖点。只是强行将三者交错融杂,倒让《李茶的姑妈》莫名成了一个标题党。

《李茶的姑妈》大体是如此。一味去表达这些“资本家”为了钱财不惜一切手段,甚至可以放下尊严放下体面。可回过头来,主人公却也在不知不觉之中,逐渐成为那所谓的“万恶资本家”。这难道不嘲讽么?穷小子堂而皇之地去表达对于金钱的不屑,去呼吁我们重新燃起对于生活的热情。这些固然都没有错,只是他有这个资格吗?什么时候点头啄食的老母鸡,也有资格义正言辞地对孔雀开屏的美丽横加指责了?换个角度想,究竟何时开始,就连“美丽”也莫名成了一种罪过?

片中有一景,我是颇有感触的。夕阳西下,映照着海面波光泛射出凄凉的殷红,两人并肩而坐,倾诉衷肠。“从前我很胖,她对我说无法控制自己体重的人,就无法掌握自己的人生。可最后还是分手了,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说是因为我没钱呢?”
意思大体如此,意境的描绘也很是到位,以至于当时作为观众的我,心里同样微微一颤。黄沧海和卢靖姗的暧昧关系从此开始萌芽勃发。可我还是觉得,建立在“新鲜”和“意外”之上的感情,是经不起推敲的。好比富家女吃惯了大鱼大肉,偶尔尝食野菜或许颇有滋味,但是让她一辈子光吃野菜,想来是受不了的。譬如一心想要与你分开的人,同样也不会因为什么“登岛摘花”的实在而感动一世,莫名其妙地就献出了自己的童贞。这部电影对于爱情的刻画,似乎有些操之过急了。

钱是王八蛋么?哈哈,我倒是觉得能够堂而皇之说出这种话的人,非圣即疯,绝不会是什么好蛋。这就好比面对持刀杀人的歹徒,不去斥责他行为的逾矩,去纠正他心理的弯路,反而认为他手中的刀,是造成这一切事故的源头。难道进而就要因噎废食,将所有的刀具器械回炉炼钢?实在是荒谬。处在什么位置,就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去考量现下实际。这难道不是显而易见吗?
金钱一直是个好东西,大富大贵也从来是一般人祈望的未来定位。可是当我们发现这些对于财富的憧憬,都不过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请不用去理会20美元的烂俗故事,因为金钱的价值尚有潮起潮落,更何况是个人实现价值的曲折过程?也请不要怀揣酸葡萄的心理去看待财富,去对待“资产阶级”。金钱本就无罪,而以实力奠基,时代造就,运气辅助的“有钱人”亦是不容易。正视自己的不足,善待他人的长处。

最后,如果非要对《李茶的姑妈》有所评判的话,我以为6这个中庸的数字最是适合。一分给笑点,一分给演技,一分给风景,两分给卢靖姗(真的很美),最后一分来自我个人对于开心麻花的“盲目”追捧,以及对他们下一部电影质量提升的殷切期盼。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