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笔记:《女性影像手册》(张屏瑾)

2023-08-21 12:17 作者:BooBooh12  | 我要投稿

🎃

  • 上帝保佑法兰西,因为法国电影完全是另一回事。一切异端、不伦、传奇,在法国电影里统统是日常生活,是人性本真,任何怪力乱神的事,都可以随便地发生又随便地结束了,就像逝水年华那么平淡而近自然,让人及无限热爱又有点受不了。

 

🎃

  • 一个富有的女人与一个贫穷的女人相比,哪个身上更可能有全部女性事实?

 

🎃

  • 男人把自己的故事讲成了一个连续体,而女人只在这个连续体的某些横断面上出现,由此女人的一生仿佛活在平行宇宙中,每一次自我观照都构成一种异质的经验。

 

🎃

  • 为什么女人特别怕老?正是因为女人的历史是非连续的,并不构成持续发展所带来的积累和成熟,而只有非连续的无数个片段,这些片段之间缺乏有效关联,异质经验甚至可以彼此敌对。

 

🎃

  • 越是追求利己,越会发现这个世界到处是于自己不利的地方。

 

🎃

  • 一个现代日常生活中的看起来强大而无所不能的女性,其实是千疮百孔的。

 

🎃

  • 她遇到了性的强暴所带来的征服力与激情。她的身体越是投入,就越把这种激情体认为某种本体性的存在,这可能就是所谓“爱的”来源,以及一些列失误的怜悯、宽容、谅解、放过等情感与行为的来源。

 

🎃

  • 受害人与施害者的某种“共谋”的关系,注定会冒犯许多人。

 

🎃

  • 女总统,可能是一个现代女性的职业生涯和社会身份的顶峰了,这个位置被理解成天然雄性的,每一个在这类位置上的女人,都会面临一种性别错位的处境。在古代社会,这种错位在女族长、女首领和女皇帝身上体现出来。

 

🎃

  • “女性气质”究竟是本质存在,还是一种社会历史的构成物,这是性别研究一直以来的重要命题。

 

🎃

  • 一切对权力位置的分享只能复制权力压迫的结构。

 

🎃

  • 性别革命如果不是颠覆原有的性别权力结构,只能掉入更深的陷阱。因此,女性必得有一种比男人更强烈的参与社会的热情,……这也是为什么在带有理想主义和乌托邦气质的文艺作品中,尤其是二十世纪的文艺作品中,常会出现一个比男性更加追求进步的女主人公的原因。

 

🎃

  • 赫本所饰演的霍莉,其相貌举止,衣饰装束,更像是都是机器的一个重要零件,深深地嵌入其身躯之中,只为这城市增添了街头一景。这仿佛就是在为随心所欲、自由漫游的少女们续写其命运,即波西米亚最终的布尔乔亚化。

 

🎃

  • 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加上特殊的东亚现代性,让洛丽塔故事中和的暧昧、罪感、耻辱感和虚无从表面被抹去,代之以卡哇伊、蠢萌、元气感等等,然而那些东西真的消失了吗?“萝莉文化”的问题还不仅限于色情暗示,更重要的是,它切割了女性生命成长的连续过程,制造“停滞”或“滞留”的状态,以便于被观看、定义和物化。一个牢笼,将女性囚禁于其中,给她们制造不会变老的幻梦,其实是剥夺了女性成长的机会与意义。

 

🎃

  • 芭比却不需要被照顾,她是用来被膜拜的,这种膜拜给正在长大的女孩带来梦想,更带来梦魇。

 

🎃

  • 主题是自然与地球环境,多以少女为第一主人公。少女——生物生命——地球,是可以从中总结出的一个公式。少女或是自然生物的结盟者(《龙猫》);或是保卫它们的斗士(《幽灵公主》《风之谷》);有时她本身就象征了奇特的自然生命(《借物小人阿丽埃提》《悬崖上的金鱼姬》);有时她是连接自然中的异想世界的重要人物(《天空之城》《哈尔的移动城堡》《千与千寻》)

 

🎃

  • 牛郎织女、七仙女与董永、田螺姑娘等民间故事,大多都发生在一贫如洗的劳动世界。

 

🎃

  • 嘉莉的这一毁掉所有,向一切复仇的暴戾力量,大概是每个女孩在青春期都曾幻想过的。

 

🎃

  • 一百个人眼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然而看待奥菲利亚的眼光只有一种,她的个性光彩甚至还不过哈姆雷特的母亲,是一个命运的被动承受者。

 

🎃

  • 生存哲学和生存问题是两个既有关又不同的范畴。当我们从生存哲学转向生存问题时,就得从死的深奥转向生的艰难。而讨论少女生存的艰难与危险,不涉及性侵主题是不现实的。

 

🎃

  • 少女的厄运是整个社会的压抑、躁动、无知与功利的产物。

 

🎃

  • 血脉之亲对于女性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辉夜姬是天人下凡,山林孕育,身上没有父母的骨血,不用像哪吒那样,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相比之下,从肉身到精魂,她可以保留更完整的自己,这是一个巨大的隐喻。然而问题在于,她/她们要将这样一个完整的自我交付到哪里,哪里能躲避成长中的异化、宰割与损耗,哪里能解放人的全部创造力与纯真的激情,哪里既是别处,又是乐土,假如有这样一个地方存在,我必得将之命名为少女乌托邦。

 

🎃

  • 当要表现男人的世界里孤独的一个女人时,电梯竟成了最好的道具。

 

🎃

  • 哲学家解释世界,但重要的是改变世界。

 

🎃

  • 在性别相同的人中因为阶级的不同而彼此隔膜,在阶级相同的人中又因为性别不同而难以相通。

 

🎃

  • 拯救所有人,还是仅能看护那一直羔羊,女权运动的果实来得如此之晚,如此不完整,与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关吧。

 

🎃

  • 为女佣的母亲,为娼妓的母亲,为努力的母亲。

 

🎃

  • 身体奴役是女性深重的苦难,而妓女又是极端的反道德。要解决这一矛盾,莫过于让妓女成为“神女”——母亲,母爱会净化她的身体,使她所受的苦难免于道德指控,从而成为纯净的悲剧人物。

 

🎃

  • 这些女人分开看一个个都是惨兮兮的女人,聚集在一起却成为彼此的肢体,似乎没有什么她们处理不了的问题。

 

🎃

  • 由男人书写的女人的历史总有两极,一方面,女性的疯狂成了被书写的对象,乃至构成想想文明进步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女性感官、直觉的能力又总是得到强调,甚至受到崇拜。

 

🎃

  • 女人天然被钉在商品拜物教的耻辱柱上,但这个问题完全经不起推敲,首先,女人本身的被“观看”与物化,以及在家庭中女人更多地代替儿童消费,这两个因素是显而易见的;其次,如果一个国家的女人不消费,难免被认为是在权力阴影的笼罩之下,而女人疯狂消费则是免于恐惧的自由的象征。


 🎃

  • 最突兀的是墙上和地上的裂缝,裂缝带有吞噬的威胁,不断看见裂缝是精神分裂的先兆,同时又是女阴的象征。

 

🎃

  • 把女人强行规定为主角,并不能改变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边缘性,反而会导致一种类型化的消费。

读书笔记:《女性影像手册》(张屏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