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横空出世》:戈壁滩上的交响诗篇
狂沙、严寒、碱水,这就是罗布泊。一个鸟迹罕至的地方,一个令人绝望的死亡地带。同时,这也是令世界举目震惊,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的试验地。
电影《横空出世》,以黑白纪录片,配以醇厚男中音交待美国原子弹威胁的时代背景为开场。随后,我们看到的是,刚从朝鲜战场归来的志愿军兵团参谋长冯石正危坐着。他在观看美国投放原子弹的内部资料,神情肃穆。冯将军或许怎么也想不到,在不久后的将来,他将踏足祖国的西陲,并选定罗布泊,为中国历史开启新的篇章。

而在同时,一位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核物理科学家,也经组织考核,加入了这一伟大工程之中。这位1919年出生的北京人,他叫陆光达。他恐怕也想不到有朝一日,竟要和军人合作。

冯、陆二人,一武一文,看似毫无关系,却早已为了同一首诗篇,交相奏鸣!
“不准问干什么,不准问哪里去”“你愿意一辈子隐姓瞒名么?”不计较个人的得失,甘愿为国家而默默奉献,他们都是值得敬仰的英雄。
但英雄难免遇到困难。电影中,军人们的第一个困难,是“我不会”,第二个困难是水源奇缺。支撑他们的是,能打胜仗的信念,和“搞出原子弹,挺直腰杆子”的理想。

而科学家们的困难也不容小觑。苏联专家突然撤走,当时的中国又缺少先进的计算仪器。那能怎么办?只有就着馒头咸菜,噼里啪啦地打算盘!

其实在此时,隐约可以觉察出冯、陆两人的差异来。冯粗野,陆儒雅;冯爱唱军歌,喊号子;陆喜喝咖啡,听古典。或许因此,两个人的第一次见面,并未彼此投缘。陆把罗布泊当成了实验室,而冯将军是军人思维,则以战场来看待。
当陆光达无情地指出盐碱水不能搅拌混凝土,施工的建筑必须全都拆除的那一刻,两人的分歧到了顶点。但冯将军识大局,虽然强噙着不甘,但不得不遵照执行。
矛盾并不是一结而不能解的。两人也有共通点,除了对原子弹共同的感情外,埋藏在深处的都是对祖国强大的殷切期盼。从冯将军将大衣、淡水、布鞋陆续赠予陆博士,都可看出冯对于陆的尊敬,而陆赠送了毛泽东词集给冯。两人的精神达到了高度共鸣。
也难怪,当陆光达因为外国媒体瞎报道,被组织怀疑有泄密,不允许到原子弹引爆现场时。最担心不过的恰是冯石。他来到陆光达的住所,听起了他曾听过的《今夜无人入睡》;他来到北京,替这位“战友”说情……
当他们在飞往罗布泊的飞机上,再度重逢的那一刻,我想他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和对方述说,但这一切都汇聚在了相视无言中。正如,原子弹爆炸后,陆光达穿过欢呼奔跑的人群,将手紧紧地与冯石握在了一起。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胜利了。“横空出世莽昆仑”,中国的历史从此将划为两截。

一部交响诗篇,也离不开伴奏、和声的烘托。陆光达因保守秘密的需要,而不能和妻子王茹慧亲近;戴着厚底眼睛的李一凡,埋首科研,为中国的首枚原子弹而工作到吐血;为了在满是黄沙的罗布泊寻找水源,刚从朝鲜战场回来的军人们不幸牺牲;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为了让科学家吃饱,战士慷慨让出口粮。
正如《英雄赞歌》所唱的那样:“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当我们幸福度日的时候,请不要忘记那些交响的英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