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守立讲《论语》】第10讲:千金难买少年穷!
#公众号:天第书院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论语·子罕第九》
有一天,吴国有个叫太宰嚭的人,问子贡:“你师父孔子是个圣人吧?他怎么这么多才多艺?”
子贡自豪地说:“我的老师,那是天纵之圣,老天让他生下来就是圣人,而且又多才多艺!”
你看,当孔子从子贡那里,听说太宰嚭这样表扬他的时候,他是什么样的反应呢?一想起自己儿时的经历,他忍不住泪流满面啊。
“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孔子对子贡说:傻小子,我哪是什么天纵之圣!我只是因为小时候贫贱,没办法,为了活命,才学会许多下层人的技艺。君子用得着会这么多技艺吗?不用会这么多吧。”
孔子童年的生活,比我们今天的小孩艰苦多了。
孔子三岁时,父亲就过世了,没留下什么财产,反而留下一大家子的负担(孔子上面还有9个同父异母的姐姐,以及一个有腿疾的哥哥,母亲颜徵在是父亲叔梁龁娶的第二个妾,其在家族的位置很低),为了活下去,母亲不得不带着孔子离开了大家庭,孤儿寡母,回到了娘家曲阜城,一条叫阙里的小巷,在那里艰难谋生。
这时候,孔子要学什么?学生活自理。学一些手艺,帮助母亲贴补家用。
就这样,生活的无奈,迫使他早早地学会体察人情冷暖,也迫使他多才多艺。
回到我们今天教育孩子上来,现代家庭物质条件普遍富裕,父母又大多溺爱孩子,舍不得孩子受一点委屈,吃一点苦,甚至,有父母让孩子只要把书读好就行了,什么家务活都不用干,很难想象,这样长大的孩子将来对家庭会有多大的责任心,又遑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我曾经听过一句最祸国殃民的话,叫“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将会把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乃至整个民族带入万劫不复之地。
给孩子适当吃些苦吧,吃苦就是吃补!
一人行之成模范,众人行之成风气。
欢迎将此文分享转发给更多有缘人,一起加入到“让3亿中国人读《论语》”的行列!
《论语》是中华文化的源代码,也是中国人的国学必修课。
读《论语》,知中华文化,懂善恶美丑。
读《论语》,涵养智慧、心胸、气质、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