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兰塔探险家笔记精选(六)
本期探险家笔记精选出自特莱昂博士的著作《涅兰塔动植物行纪》
特莱昂.金.博德:涅兰塔著名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和探险者。他曾在世界各地进行考察和研究,发表了包括《涅兰塔植物大纲》,《远洋末地动物研究——共生和合作》,《节肢动物行为研究》,《奥格飞艇——奇迹之城》《文明的捕食者》等多部学术著作以及《星辰与深渊》,《艾俄罗斯号——北大洋科考札记》,《骷髅和六翼蝶》,《涅兰塔动植物行纪》等文学科普著作。
特莱昂出生于大陆纪778年的,母亲是一位居住在泽布尔湿地的原住民,父亲是一名索罗维亚王国的士兵。他出生基层,从他母亲那里学到了大量关于的动植物知识,他母亲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精神也对他影响颇深,也从他父亲那里学到了一个索罗维亚人的严谨和勤奋。特莱昂在18岁时远赴当时的知名学府——玛卡大学学习,在毕业后受当时大探索时代的潮流影响,他踏上了去全世界各地实地考察和研究生物的旅程。
特莱昂个性内向不擅长交流,在其一生里一直保持着低调朴素的习惯,相较向其他人讲述他的故事,他更倾向于把它们倾泻到纸上。在晚年,特莱昂饱受病痛和精神疾病之苦,但依然坚持进行野外调研和实验工作。在他65岁时他在科考途中染上了重病,得知自己命不久矣的特莱昂毅然决定完成他的最后一次科考,不久后去世在途中。
《涅兰塔动植物行纪》。这是一本长篇巨著,记载了特莱昂十多年间在世界各地考察的故事,介绍了包括末地,下界和涅兰塔不同地区的超过100种动植物的习性,行为和大量的实验记录。本文选自其中的深层下界篇。

特莱昂.金.博德:涅兰塔著名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和探险者。他曾在世界各地进行考察和研究,发表了包括《涅兰塔植物大纲》,《远洋末地动物研究——共生和合作》,《节肢动物行为研究》,《奥格飞艇——奇迹之城》《文明的捕食者》等多部学术著作以及《星辰与深渊》,《爱厄罗斯号——北大洋科考札记》,《骷髅和六翼蝶》,《涅兰塔动植物行纪》等文学科普著作。
特莱昂出生于大陆纪778年的,母亲是一位居住在泽布尔湿地的原住民,父亲是一名索罗维亚王国的士兵。他出生基层,从他母亲那里学到了大量关于的动植物知识,他母亲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精神也对他影响颇深,也从他父亲那里学到了一个索罗维亚人的严谨和勤奋。特莱昂在18岁时远赴当时的知名学府——玛卡大学学习,在毕业后受当时大探索时代的潮流影响,他踏上了去全世界各地实地考察和研究生物的旅程。
特莱昂个性内向不擅长交流,在其一生里一直保持着低调朴素的习惯,相较向其他人讲述他的故事,他更倾向于把它们倾泻到纸上。在晚年,特莱昂饱受病痛和精神疾病之苦,但依然坚持进行野外调研和实验工作。在他65岁时他在科考途中染上了重病,得知自己命不久矣的特莱昂毅然决定完成他的最后一次科考,不久后去世在途中。
以下片段节选自《涅兰塔动植物行纪》。这是一本长篇巨著,记载了特莱昂十多年间在世界各地考察的故事,介绍了包括末地,下界和涅兰塔不同地区的超过100种动植物的习性,行为和大量的实验记录。本文选自其中的深层下界篇。

下界之行的第14天,水银沼泽熟悉的银光映入我们的眼帘。在此之前,我曾经3次经过这片熟悉而陌生的湿地,这里氤氲着的剧毒的水银蒸汽曾经无数次把我挡住大门外,但这中事情不会发生在这次冒险中。为了抵挡这里的毒气,神通广大的布雷诺(布雷诺.特柯斯,传奇的商人,冒险家,前雇佣兵,绰号“不死的布雷诺”,此次冒险是他赞助的)设法为我们搞到了一套水下呼吸附魔的头盔,这里不得不称赞这位慷慨的绅士,多亏了他,我们才能继续走下去。
除了头盔,特质的帐篷和罐装食物也是必不可少的。水银沼泽实在太广阔,为了深入沼泽,我们不得不选择在沼泽内扎营,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得在这充满重金属的池沼里生活超过3天!对于任何之前与我们的冒险家而言,这都是不可想象的。但幸运的是,在碧玉丛林里最新发现的翡翠蚕可以制造出一种特殊的青色丝绸,这种丝绸如果焦油里面浸泡后就可以制造出一种密封性相当好的布料。我们用这种特殊的布匹缝制出了3顶大帐篷,再用来自岩浆史莱姆的滚烫膏状物涂层(这样它就不会被岩浆或高温烧毁),此后我们冒险的所有必要活动都在这里面进行。我们的食物也受到了严密的保护——江源丘陵地区的野蜂蜜(据说有解毒效果)和压的非常紧实的面包全都被严密的封装在金属罐头里,并且被浸泡在苍煌蜜露中,在食用的时候简直不要太麻烦。但抛开这一切,我们的水银湿地之行无异是极其激动人心的。
走入水银湿地,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汞树——这些长着一层层银色菌盖的生物显然是某种高度进化的真菌。他们的菌柄已经硬化为木头一样的物质,但和树木也有本质的区别。如果你把汞树的树干截断,你可以看到其暗红色的横截面。虽然有类似年轮的纹路,但是实际上这些暗色的环纹不是树木生长速度不同导致的,而是遍布横截面的空洞和空腔所排列形成。这些空洞小而密,必须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这显然是因为水银的密度远大于水,汞树需要更加细小密集的导管才能把水银导入树干内部。而在导管汇集的树芯,排列着一些或大或小的空腔,其内壁覆盖着一层特殊的红色菌落。这种红色菌落也在这里的朱砂矿石的内部被发现。这是显然是一种硫化细菌,它通过某种化学反应将硫化汞转换为其他化合物,来为自己和汞树源源不断的供给能量。有意思的是,这种细菌属于厌氧菌——哪怕一点点的氧气也会让菌落发灰然后死亡,因此,他们只在水银池底和朱砂矿石的内部被发现。汞树是怎么让这些娇生惯养的细菌茁壮生长的呢?汞树的树皮厚且坚韧,虽然看起来坑坑洼洼但是却惊人的没有一条裂缝,即使有裂缝出现,汞树也会分泌出大量银色的胶状物来把裂缝封住。这样汞树的内部就成为了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而硫化细菌分解硫化汞(也就是朱砂)的时候会放热并产生大量的汞蒸汽,加上汞树内部的毛细管里面也充满了高温的液态水银,活汞树的内部可以说是一个剧毒的大蒸笼。通过源源不断的产生大量高浓度蒸汽。汞树可以把树干内部的空气完全挤出去,来给细菌一个适宜的环境。
和普通的菌类不同——汞树的菌丝不仅用于吸收营养,也用于排出多余的水银。这些银色的细线穿梭在松软的下界岩中,形成菌毯和菌索。我曾经随手在一块特别茂盛的菌索上盖了一块防水的绸布,结果第二天绸布下居然形成了一片水银水洼,可见这里些菌索的代谢有多么旺盛。看到这个场景,我想起了水银沼泽里无数的的水银小溪和湖泊。一个大胆的假设在我脑中形成。

为什么水银沼泽里有这么多水银呢?
显然,水银沼泽的水银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地狱的高温且富硫的环境下,汞会蒸发并且很快的变为朱砂粉末。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水银,水银沼泽应该变为一大片朱砂矿才对——而这恰恰就是这里最初的样子。
是汞树——或者说硫化细菌,造就了沼泽。正是汞树的菌丝最开始蔓延进了这片满是硫和汞的地方,它们生长繁衍,将朱砂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水银。流下来的银色金属液在低洼处汇集,日积月累,形成了广阔的剧毒湿地。液态的汞从地下的菌丝里面渗出,同时水银的气化形成的蒸汽流和菌丝的生长也让这里的下界岩松动乃至脱落,渐渐形成了这样的地形。然而,岩石的松动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那时的汞蒸汽还没有现在那么浓,空气可以渗入地下,导致厌氧的硫化菌大量死亡。为此,如今的汞树出现了。他们放出大量蒸汽来覆盖地面,同时把硫化菌进一步藏进了坚韧的树干中。随着汞树的繁盛,空气中的汞蒸汽浓度也就随之提升,汞树不得不长得更高来避开地面上富集的毒气来把他们的菌伞送入洞穴上端更加清新的空气里——毕竟汞树本身并不厌氧!
当汞树达到一定的数量时,蒸汽的高度会到达某个临界值——不影响硫化菌分解朱砂,也不影响汞树的正常呼吸。此时,汞树也就达到了某个微妙的平衡,生生不息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