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灭人道者,天必诛之 —《翦商》读后感

2023-08-13 23:04 作者:源朝臣德川大纳言家光  | 我要投稿

商王朝在我们的印象中是很模糊的。提起殷 商 ,我们会想起甲骨文、那一尊尊青铜 器、 《封神演义》的奇 幻 故事和神秘的感觉。    殷商虽六百年,但与今日相去甚远 : “天命 玄鸟 ,降而生商。”不知是何年之事了;就连灭亡后“殷士肤敏,裸将于京。 厥 作裸将,常服 黻冔。” 都已成为历史的尘埃。幸有《诗》、《书》,我们知道了盘庚迁殷的决心和武丁的雄壮;幸有甲骨,我们揭开了尘封多年的往事。    夏、商、西周合称三代,由于生产力落后,人民需求少,所以统治时间长,而且社会较为安定,少战乱、民和睦,这也使之成为后世封建士大夫们所怀念和向往的黄金时代,他们打着“追风三代”的旗号,不断试图恢 复 当时的社会。事实上,直到近代,殷商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还是相当好的。   但随着各地殷 商 贵族的墓所不断被发掘,阴 森 的白骨露出地面,殷 商 疯狂人殉的事实才浮出水面。贵族们所进行的人殉是疯狂的,他们所杀死的人难以计数。不是有些人想的那样 杀 几个人(即使这样也已经让人毛骨悚然),人殉往往要杀死成百上千的奴隶,这场景一定极为血腥。奴隶们生作牛马,死作人殉,这无疑是泯灭 人性的,这才会导致牧野之战时商纣王临时拉上战场的奴隶们倒戈一击,让殷商就 此终结 , 纣王也终自食其果。    周武王成为天下共 主 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誓要 革 除殷商陋习,而人殉丧尽天良,于是被废止。这时便有人会问,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一件也 不见 于《诗》、《书》呢?实际上先秦典籍中甚至没有任何有关人殉的记载,那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武王伐纣以后不久去世,幼子成王继位,由周公旦辅政。周公是一位圣贤,“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所形容的就是他的事例。而周公则下令将有关人殉的一切记录删除,只留下那一座座装满白骨的坑。在周公删除记录的动机上,一般认为他是为了消除记载以防止有人利用这些记载恢复人殉。在周朝的八百年里,人殉没有 出 现过,以人都去祭天再也没有恢复。   是啊!被拿去献 祭 之人会有多么痛苦响!不单单是奴隶,一些重要的祭典里,祭品往往是贵族!例如纣王曾 拿周文王 的儿子 伯 邑考来献祭,似乎是为了惩罚他翦商之心。这件事也使商周彻存结下了梁子,日后武王伐纣,有一个重要理由便是为伯邑考极仇。所以才会有那场惊心动魄的牧野之战。   商本为天下之主,然暴戾无道,终致灭亡。“翦”者,“剪”也,除殷 商 之暴政,乃 宗 周之道。周室在日后一直受到推崇,其不 是 没有原因的,人们不会忘记是谁消除了人殉。   日后总有些人会试图恢复人 殉 ,朱元璋便是其中之一。但是他的殉葬是将没有子女的宫妃拿去人殉,毕竟不会将人当众制成 肉酱 并给那人的父亲吃下。所以大明即使不致灭亡,但也会为此饱 受垢 病。要不是日后的朱 祁 镇取消殉葬, 大 明会被 唾 弃至今。    所以说,灭人道者,天必诛之;顺民意者,天必辅之。

灭人道者,天必诛之 —《翦商》读后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