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脾胃不虚,湿热就不能伤人

2023-08-17 09:11 作者:脾胃老中医赵国秀  | 我要投稿

在我们中医上有一句话叫做脾胃虚寒长寿难。“脾胃是生命的根本”,因为脾胃既是人体五脏六腑气机升降的枢纽,也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和赖以生存的“水谷之海”。历来有“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说法,因此,我们说养生要养脾胃。《脾胃论》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如果饮食无忌,喜食生冷,损伤体内阳气,会导致脾胃虚弱,运化不足,湿气积聚,久而化热,再与从外界传导而来的外邪相结合,首先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内湿热产生。反之,脾虚运化无力,又常招致外湿侵犯,一定会伤人身体。所以健脾养胃,养好“后天之本”,保证体内正气足,保证体内不生湿,就易避免湿热上身。

 

健脾养胃而避免湿热缠身,要做到以下几点:

饮食有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

《黄帝内经》里面讲“食饮有节”是很重要的一条养生原则,对健养脾胃很有益,平时少吃多餐,饭只吃七分饱;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供给;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忌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保证饮食的清洁、新鲜,合理选择烹饪方式,避免过食煎炸食品,不吃肥甘厚味,对有刺激性的食物要少吃,如此才能保证吃得好,更养生。必要时断食,吴鞠通在《温病条辩》中指出:“阳明温病,下后热退,不可即食,食者必复。周十二时后,缓缓与食,先取清者,勿令饱,饱者必复,复必重也。”这就是说发生热病(湿热伤脾也算)时,要“断不可食”,热退后亦“必须少食”。这样才可能把邪热统统排出体外,否则,热病时大吃大喝,热不易消退,人的病就不易治愈。而稍愈之后,又“大食”,又会使余热不清,旧疾复发。所以有湿热伤脾胃或脾胃有其他热病症状时,要适当断食对养生有益。

另外,家中应备一些解暑化湿、理气和中、健脾益胃的药物,如藿香正气类药物、人参健脾丸、香砂养胃丸、大山楂丸等。这类药物对热天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缺乏、食少纳呆等症状有改善作用。同时,炎热的夏日里还要喝一些补脾益胃、防暑消食、保胃气的药粥,以达到安度盛夏的目的。

起居有常

熬夜是导致脾胃虚弱、惹火上身的一种常见的不良生活方式。大数湿热伤脾的人都有熬夜、生活不规律的情况。《黄帝内经》中讲“夜卧早起,早睡晚起,必待日光”。就是说一年四季,你根据四季时节有节律地来进行休息、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并且争取每晚10点前睡觉,每夜保证8小时的睡眠,这就有益于保持正气,避免脾胃虚弱而招邪袭身。

优化心情

情志郁闷、忧思困脾,会对脾胃伤害很大。所以生活中我们看那些天天愁眉不展,或者爱发火、爱焦虑的人脾胃都不好。为了不湿热缠身,为了不过早衰亡,还是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天天保持有个好心情,脾胃就不虚。

适时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于维护人体健康也是很有益的。每周3~5次慢跑,或其他有氧运动,有助帮助消化,维护身体气血平衡,有益健康。总之,导致脾胃疾病的原因,中医认为,不外乎饮食不节、寒热不适,或起居不佳、情志不畅、运动不足所致,所以为了安养脾胃,不受湿热侵袭,要做好日常保健工作。上面的建议可参考。


脾胃不虚,湿热就不能伤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